大傢好,我是老朱,又到瞭一年一度展望市場前景的時候瞭。

本文約7700字,需閱讀20分鐘。

前言

2022年前兩個季度會是2021年第四季度的延續,目前繼續有民營開發商暴雷,回款慢和合同額減少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行業好消息是融資開閘,民營房企旭輝、濱江、星河地產、榮盛、龍湖都在發債;5年期LPR下調5基點;住建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正在起草全國性規定,放松對房地產開發商使用預售監管賬戶資金的限制,以作為緩解地產行業流動性壓力的最新舉措。宏觀好消息是《柳葉刀》上專傢發文說到3月底也許疫情大流行就會結束,國傢抗疫支出減少,恢復航班、簽證後全球經濟也能更好轉,國際會展、國際旅遊、酒店行業能活過來,那這些行業對投資建設、設計項目的需求也會回升。開源節流,先簽合同再幹活兒將是今年保命的秘訣。

本次展望分為外資公司,明星&獨立事務所,民營公司,國有設計院四個板塊。

1.外資公司展望

對於外資公司來說,總體繼續內卷,無論什麼級別的項目都是這樣情況。市場細分越來越明確,你公司專業擅長建築還是室內還是景觀,甲方比你還清楚。前幾年市場好還可以建築規劃室內景觀都做做,現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專業擅長做啥甲方就會用你做啥,其餘的蛋糕會給更擅長的設計公司去做。所以要麼你在其餘板塊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提升到和市場主流對手相差無幾的高度,要麼就果斷放棄這塊市場,專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鞏固優勢,保留其他板塊小規模的團隊進行配合。

△ 上海徐傢匯體育公園(八萬人體育場+萬體館) / HPP

2022年外資公司想“跨界”(做其他專業的活兒)或者“升級”(三線梯隊沖二線,二線沖一線)很難,各公司的專業領地和核心人才已經相對固化,除非出現某些超出均值的明星設計師抱團去往一傢事務所,導致平衡被打破。頭部政府/國企央企(包括國有大院)主導大型綜合項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外資公司的品牌價值越來越重要,需要持續投入人力物力對業內外進行宣傳。除瞭一些特別項目比如高端文化地標類還會在意境外親自主創(比如深圳超級總部、城市地標項目會要求境外大師團隊親自設計),大量項目越來越重視在中國的本土團隊的主創設計和配合,甲方不想看見兩邊來回溝通的低效率狀態。但本土化本身也是雙刃劍,本土化太嚴重之後造成設計品質下滑,遲早也會遇到問題。

關鍵詞:市場專業細分,政府/大院主導,重視品牌宣傳,重視本土團隊設計

人才市場分析:

2022年設計市場外資公司設計師兩極分化,頭部外資公司流動程度不會很大,下行市場行情中普遍心態求穩,頭部外資收費又創歷史新高,已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排名靠後的大型外資公司裁員降薪已成為現實,幅度還很大。第一季度這些大型外資會有一批人才流出,年後這個時間窗口是吸納人才的最佳時期,窗口期大概會維持3-5個月,大部分人被市場消化完畢後趨於穩定。一如2020年歐美疫情爆發,5-10月份大量各年齡的海歸建築師回國就業,到瞭2021年初基本消化完畢。

大體來說外資事務所2022年依舊以良好的行業地位,高性價比的薪酬工作時間比成為建築師求職首選,求職競爭持續內卷,僧多粥少。對年輕建築師來說如果入職能進入第二三梯隊的外資事務所已經是不錯的開局選擇,先積累完整的大型綜合項目設計經驗,之後再往第一梯隊的事務所去努力。去不瞭外資但以後以進外資為目標的朋友,要選擇項目類型是辦公、商業綜合體、大型公建為主的公司開局(主要是大院、然後是大型民營公建所),這樣你的作品集起碼項目類型上是主流外資事務所匹配的,別弄些中小體量的旗艦店、市民活動中心,那主流外資事務所基本不做的。

上海人才飽和度越來越高,已有溢出趨勢,北京對建築設計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加上北京放松瞭人才落戶口的政策要求,與其在上海卷成海帶不如去北京看看機會,薪酬不比上海低多少。北京地區外資、明星事務所和國企大院數量也不少,在北京開局幹2-3年後轉戰上海、深圳單位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 廣州無限極廣場 / ZHA

對於外資的associate/senior associate以上級別的高端設計人才,去對設計有要求的甲方(萬科、復星地產、瑞安、香港置地、騰訊、bilibili、美團、字節跳動等)、同類型項目外資、希望大型公建方面力爭上遊的國有大院、民營公司都是一個選擇方向,關鍵看一平臺、二月發、三項目質量、四工作強度。今年大傢日子都緊巴巴,好職位肯定是比往年少的,如果不是非常好的平臺機會,和老板設計價值觀相同,不建議單純因為許諾高薪跳槽。如果已經辭職在傢瞭,過完年等機會,差不多就先上班上起來,有現金流才是王道。

2. 明星&獨立事務所展望

對於明星事務所來說,大量項目倒向央企和政府已是大勢所趨。一是央企資金雄厚,項目涵蓋維度又廣,往往一個項目需求可以帶出來好幾個其他項目,給與有創意思維的設計師操作空間很大,但同時對設計師的綜合設計能力要求極高。明星事務所的網紅地標項目業績成為瞭他們的護城河,成為瞭一些地方政府選擇明星事務所設計項目的理由。

△ 嘉興“森林中的火車站” / MAD

這從一方面表明央企和地方政府對優秀內容,具有標示性的“城市名片”的渴求度到達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通常一個網紅項目火瞭以後,一沓政府國企業主找過來說我要做個一模一樣的“原稿”,場景意境都要一樣。針對這一類客戶,內容先行,內容為王,說白話你得會講故事,用建築講一個城市、一段歷史的故事。目前行業頭部的明星事務所,都不再是單純給業主提供一個酷炫建築設計方案,而是更多得思考內容,犀牛誰不會彎,關鍵誰彎得客戶買單。設計師提供瞭一個空間和一個建築,建築反哺瞭內容,然後這個內容又成為你去創造新空間的原點。

另一方面說明瞭明星事務所把控宣傳自己設計項目頻率的重要性,明星事務所的品牌宣傳節奏將會決定整個事務所的行業曝光率以及影響其甲方心中的品牌地位。以前傳統思路是項目建成瞭你再宣傳曝光,現在是項目未建成、未中標時候你也要宣傳,經常看到總比看不到要好,就像互聯網ppt造車一樣,車沒造出來但ppt都出來瞭,一個階段一個宣傳,這樣群眾的目光始終保持在你身上,你有瞭群眾基礎,甲方才會認可你,你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才會可能有更多業主想到你。而且要多破圈,別老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你來我往,要敢於走向普通群眾,你不讓大傢關註你,你想在設計上實現什麼抱負和表達,都沒門兒,除非你有發言權,或者有發言權的大佬挺你。

△ 青島藏馬山月空禮堂 / BUZZ莊子玉工作室 ©蘇聖亮

從2020年疫情之後我發現小事務所數量在增加,越來越有歐美的調調瞭,畢業工作個幾年,然後組個小studio,再幹點副業,比打工強不少還自由。看谷德有方這2年,刊登作品的有想法的年輕事務所越來越多。

有小事務所朋友問我,創業很難,出名很難,前輩nb的太多,怎麼破。其實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維特點,70後80後90後00後看待世界的角度都不同,在某些層面上思維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所以你是90後設計師或者00後設計師,你一定會有某些方面超過80後70後的設計師的,反之亦然。而且很多項目需求端不同,規模大點的年頭久點的名氣大點的事務所其實接不瞭,這都是小型獨立事務所的市場。

有點規模和品牌的明星事務所可以嘗試孵化一些副牌,類似wagas孵化的連鎖品牌Funk&Kale,BAKER & SPICE,LOKAL,外加一些非連鎖的獨立餐廳品牌,都是一個投資方開的專攻不同餐飲群體的連鎖店和高端飯店。大事務所有穩定業務來源、技術支撐和強大的宣傳團隊,小團隊有時間和有創意想法的設計人員,而且業主總會有審美疲勞,換一個牌子會有新鮮感。大品牌事務所如果能孵化一些有趣的小型獨立團隊,做點有意思的細分設計市場,也可以形成強大的品牌矩陣。像大B哥最近也是和其他人合作做瞭住宅初創公司Nabr,意圖“為住宅行業帶來根本性轉變”。

關鍵詞:央企政府業主、項目品牌投放節奏加快、年輕事務所數量上升、明星事務所副牌

人才市場分析:

2022年城市更新和上山下鄉的戰場會更加如火如荼,明星獨立事務所會需要更有前端開發能力和產品思維的設計師,很多老的套路完全不適用瞭,懂更新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懂在“無任務書”條件下做設計的設計師會越來越重要。白話就是你要懂這項目業主之後怎麼運營能出效果,能賺錢,你才能說服業主(國企領導/當地政府)怎麼來設計,要麼賺錢要麼賺名,兩頭都不賺,業主找你幹啥。你如果隻是懂設計,後續都不懂,很難在這兩塊市場取得突破。

△ 八坼學鎮會客廳,蘇州吳江 / 得當設計 ©王俊峰

3. 民營公司展望

大人,時代變瞭。

目前中國社會各種資源在馬太效應下史無前例的朝國企、大開發商集聚:包括人才和資金。客戶轉變後,產品需求回歸,項目復雜性日益凸顯,民營傳統三板斧套路化標準設計已不能解決客戶新的需求,設計的價值會更顯現。

2022年民營的日子會很難過,2021年最後兩個月乙方市場的超強競爭壓力(拼設計,拼商務)會是常態,合同額回款額進一步下降,可能今年設計費隻能養傢糊口瞭。

△ 湖境雲廬 / goa大象設計

民營設計市場2022年趨勢:

1.地產做為基本盤,國傢會堅持穩定微激政策,之前的政策主動刺破大泡沫之後,負向政策見底,2022年會進入平穩發展和恢復期,下一個波動周期前應該有兩年左右利好,波動也會越趨於平穩;

2.地產新賽道(科技智能建造,共同富裕城市基建,新混合業態)會增加與加速發展,對應的設計會更加細分與發展,專業性增強,發展穩中向好;

3.國有企業打骨折收購民營項目,有利有弊,要適應國企業主風格,抓住現有有限的機會繼續沖;

4. 住宅設計為主公司要熬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希望,很多原來以產值為分配機制的團隊,因為項目量不飽和,會被平臺公司剝離,行業會遊離出大量這樣的團隊,遊離團隊互相整合資源,互利互惠,在一起抱團取暖或者分崩離析各奔前程。煎熬還將繼續,上半年會最痛苦,不見回血。好消息是大傢都一樣,你隻要熬得比其他傢久你就有可能活下去,大不瞭都死光,這也不太可能。

2021年第四季度到現在民營公司企業主們大體都認識到瞭一個問題,那就是天花板原來就在那裡,不是自身能力的天花板,而是現實的天花板:民營公司無法依靠地產項目成長為像華東院、深總院、同濟院這樣的巨無霸體量的設計公司。擁有資源的甲方更願意選擇外資國有大院,這些吃到資源的外資和國有大院進一步鞏固瞭自己市場地位,吸納更多人才,民營走大而全的道路被堵死瞭。

剩下的路隻有專而精,打聽瞭下專門做醫院、學校、酒店、產業園的設計公司活得都還行。

未來中國建築設計市場會逐漸向歐美市場靠攏,國企外企規模化,民企精品化專業化。像美國設計公司隻有兩類,規模化商業化的巨無霸公司和大量存在的20-30人的小公司,大公司把業務拆分外包給小公司。我國民營公司不至於說被分解到隻有20-30人,100-150人規模走精品化專業化路線的事務所應該會增加。

△ 開封建業鉑爾曼酒店 / H2意境設計

這兩年市場的發展,開發商也從之前追求速度規模,慢慢走向瞭產品、內容導向。開發商對設計公司的要求也逐漸走向看實力看技術看創新,不完全看推廣看規模。專業化公司的好處是有競爭壁壘,如果隻做一類建築做幾十年,積淀下來的專業度是沒有任何一傢公司可以輕易幹掉你的,一些專業化設計領域的準入門檻也比較高(酒店、醫院),後來者難以有足夠業績加入競爭。

這次地產行業下行,也給民營公司澆瞭一盆冷水,你要時時註意你未來的發展方向和你的生存之道到底在哪裡,你憑什麼能夠在這個市場屹立屹立不倒。那些在企業高速發展時候不去考慮的問題,其實都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和基石。你如果隻是想好賺錢的時候賺錢,不好賺的時候拍屁股走人那是沒必要考慮這些問題,但如果是希望做30年,5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設計公司,你必須要考慮這些問題,因為你肯定會遇到周期下行。

對於那些希望能在這個下行市場中脫穎而出的民營設計公司,我有幾點建議:

1、必須具有更強的專業度,比一些外資公司更加專業,更懂國內業主。要比業主更懂項目後續運營,比業主更知道如何增加貨值,包括通過前期設計來避免一些業主在後期運營、招租階段才會顯現出來的問題。舉個例子做產業園設計,你會不會想到因為設計的電梯噸數不匹配,結果招商的企業裝備進不去樓,業主招商招不進租客這種情況?若不是專業做產業園的公司告訴我,我壓根不會想到這些。

△ 上海區塊鏈生態谷 / FTA ©吳鑒泉

2、要不惜成本用現有的項目去打磨設計師的專業素質,選擇底子好的設計師,在4-5年內收獲一支專業隊伍。同時需要不停優化公司內部結構,扁平化,盡量多得去打破公司內人為設置的一些玻璃天花板,讓這些優秀設計師能夠繼續跟隨公司留在公司,最終目標是持續接力,培養合格的合夥人、接班人,完成比較好的一個傳承。

3、堅持創新,花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創新和研發。犧牲掉一部分利潤,利用現在這樣的一個市場重視設計的機遇來發展壯大公司。像福斯特、Zaha、SOM這些長久保持生命力的外資一線梯隊的事務所,都有自己的內部創新研發團隊,進行一些高技術含量的設計、材料、設計軟件研究。

關鍵詞:設計價值回歸、專而精、堅持創新

人才市場分析:

不降薪不裁員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安心呆著吧。自身有穩定客戶來源,有“領地”的地方分公司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建築設計行業接活兒己經形成瞭一個項目等級從高(頂級外資)到低(民營大廠)的食物鏈,從業人員也形成瞭企業從外資到國有大院到明星獨立事務所到民企就業的鄙視鏈。

原來前幾年民營設計公司雖然項目品質比不過外資國有院,但好歹賺錢容易,升職快,5年主創帶團隊,8年總監年入百萬,而到瞭今年這種優勢已經蕩然無存,獎金七折五折三折,降薪裁員此起彼伏。大量之前2017,2018年從大院外資跳槽去民營的設計師正在回歸原來的陣營,但原來地方也位子不多瞭。

可以肯定眾多就業人群年後將會面臨主動和被動失業,或者茍且一份糊口的工作。因為民營企業老板們自身難保,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減員,減薪,再虧損就隻有關門歇業一條路。隻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手中的商票和抵房不至於迅速消失,沒人會做虧本生意。

△ 成都大熊貓基地景觀塔 / 聯創設計集團

2021年民營公司住宅建築設計高手的需求依舊存在,自帶業主認同流量,能夠具有操盤招保萬金中華龍級開發商頭部住宅項目經驗的建築師不用擔心就業問題。民營公司仍在拓展商業綜合體領域的項目機會,有頭部外資公司商業綜合體設計經驗的建築師對民營公司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4. 國有設計院展望

國有設計院2022年會持續2021年忙碌的節奏,一是這兩年國企央企開發商、城投、交投公司崛起,以政府央企國企單位為主要客戶的華東院、同濟院、部院、北京院、深總院等大院的基建、研發中心、辦公、城市設計、醫院、學校項目投標、中標不停。全資質的大院甚至已經處在瞭某種壟斷地位,旱澇保收,和外資合作也是合作,和民營合作也是合作,反正施工圖的份額是不會缺的,而多數政府項目都需要大院品牌&資質來進行聯合體投標。大院除瞭保持自己建築施工圖的市場占有率、在公建室內、城市設計、EPC總包等方面也都在不斷挖掘物色優秀人才占領市場,以強大的專業實力進行全專業價值鏈整合,提供更高效的屬地駐場服務是國有大院的努力目標。

△ 上證所金橋技術中心基地 / 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

2022年隨著“十四五”戰略的進一步落實,國有大院戰略資源整合和綜合改革會繼續執行。2021年末華東總院和都市總院合並成為瞭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為瞭超過4000名員工的巨無霸國有大院。這種合並是否會在北京院+X,部院+X,深總院+X之間發生,拭目以待。

國有投資公司和地方政府主導項目的情況下,國有大院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國有設計院佈局住宅設計市場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但其不太可能一開始就參與大體量大片區的成熟商品住宅開發,而會從單體獨棟的高端精品住宅項目開始切入,逐步占有一定的住宅+養老型酒店等綜合住宅開發業態項目市場份額。

關鍵詞:繼續忙碌、國有設計院合並、多業態多專業深入發展

人才市場分析:

地產開發商下行之際,是大院吸納人才之時。外資和大院對整個建築設計行業人才的虹吸效應這幾年會越來越強。

2022年頂級國有大院仍是大部分新老八校以及海歸建築師除瞭外資事務所外的第一選擇。大院跟隨國傢戰略,大型設計項目飽滿,無論是院裡原創項目還是和外資事務所合作的項目,能夠讓剛入門的建築師平滑提升綜合設計能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字頭導向的風潮愈演愈烈,國字頭業主都是以大型綜合開發項目為主導,你隻有學會做復雜項目,你今後3-5年的職業發展選擇餘地才比較大。

△ 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 / 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8年以上的中高端設計師招聘大院對其吸引力仍然有限,一是大院雖然具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大型開發項目也多,但是創新能力和外資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大院渴求的具有多年外資經驗的建築師不一定能適應大院的設計工作流和領導的管理模式;二是大院中高端設計師的薪酬水平和外資民營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如果為瞭求穩的話可以選擇大院,如果是要力爭上遊的話,還是選擇民營老板直屬方案所或者頭部外資企業為好。

結語

新冠已經持續2年有餘,希望今年能夠迎來曙光,生活回歸正常。

這2年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優秀的本土建築師越來越多,中國整體建築師的創作能力大幅度提高。現在看到讓努維爾,妹島,big做的方案,我們也會有:“其實國內外大傢水平大差不差瞭”的想法。外資壟斷的局面無論在大型投標市場還是一些專項市場中正在被打破。像深圳投標中的肅木丁、湯樺,像酒店設計行業,從往日都是大公司去承接國內高端奢華品牌的酒店設計,慢慢變成瞭一些中小型的創意型公司嶄露頭角。馬巖松、莊子玉、孟凡浩、琚賓這樣的國內明星建築師逐漸掌握行業話語權,受到甲方業主的認可。

△ 深超總TCL先進半導體顯示產業總部 / 肅木丁建築設計咨詢(深圳)有限公司

下個3-5年階段,整個市場會慢慢傾向於創新創意設計型的公司,有設計者方能生存,做大。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設計師會慢慢走到主流市場上來,會成為整個中國建築設計市場的一個主導者,會出現我們稱之為國內大牌事務所的存在,反向對外輸出設計價值。現在已經有瞭一些端倪,但這個過程還需要更多時間積累,需要打磨自身的設計水平。

對於設計師個人來說,如果你現在處在頭部公司,好好幹,這兩年能穩定幹,穩定出幾個落地的好項目,等之後市場好瞭,好職位好機會不愁的。如果你現在處在腰部公司,上不去下不來,先看看自己不足之處怎麼補強,要是短時間沒法提升的,放平心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如果你現在處在腳部公司,還能靠建築設計混口飯吃就混,如果建築設計這口飯不想混瞭,可以看看建築公司相關的商務、媒體品牌這樣相關的職位,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2022年註定是辛苦的一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能太太平平活下去,有飯吃有傢回有朋友喝酒就是好的。

如果處在賺錢的位子,多賺點,如果處在命運的低谷,也別灰心。

畢竟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命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