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波將金號》是1925年上映的一部前蘇聯電影,為瞭紀念“1905年俄國革命”20周年,謝爾蓋·愛森斯坦以“波將金號戰艦起義”的真實歷史事件為藍本,同時輔以藝術創作而拍攝的個人第二部電影長片。電影上映之後在世界范圍內引發瞭巨大反響,至今仍是世界各大電影學院研習電影剪輯技巧的“教科書”。1952年比利時組織63位世界著名導演進行的投票中,《戰艦波將金號》名列“世界十二佳作”之首。1958年佈魯塞爾電影節的評選中,該片當選“電影問世以來十二佳作”的冠軍。導演愛森斯坦因為此片蜚聲國際,而影片中創新的蒙太奇風格影響至今。

愛森斯坦的創新性

電影講述的是1905年俄國革命中的真實歷史事件,當時的俄國是沙皇專制,他采用的壓迫統治手段引發瞭廣大勞動者的強烈不滿。工人罷工愈演愈烈,尤其是1905年1月9日,沙皇采取嚴酷手段鎮壓瞭普通群眾,引發全國人民的反抗。當岸上的罷工浪潮傳到波將金號戰艦時,眾多水兵也早已受夠瞭上司的霸權。在以絕食為抗議的活動中遭受到瞭武力鎮壓,水兵們一怒之下占領瞭軍艦波將金號,但是水兵們的領袖卻犧牲瞭。岸上的民眾在敖德薩支援波將金號時,遭遇瞭沙皇的無情屠殺。

《戰艦波將金號》

1924年之前,電影還隻是以敘事為主,雖然有德國表現主義、法國印象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等電影風格的出現,但是美國好萊塢的經典敘事手段仍然是最主流的。所有的電影風格改變的隻有敘事層面的技巧和道具背景方面的創新,卻未曾出現過對電影制作手段的改革。雖然1924年庫裡肖夫已經拍攝瞭兩部蒙太奇風格的電影,卻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戰艦波將金號》的上映,才讓世界註意到瞭蘇聯正在進行的電影實驗,即蘇聯蒙太奇風格。

庫裡肖夫

如果說愛森斯坦的導演處女作《罷工》是小試牛刀,那麼《戰艦波將金號》則更像是成熟技巧的炫耀。好萊塢認為電影是故事的藝術,德國和法國電影人認為電影是視覺藝術,而愛森斯坦則認為電影是剪輯藝術,愛森斯坦對電影剪輯的理解源於好萊塢著名導演大衛·格裡菲斯的作品。從《一個國傢的誕生》到《黨同伐異》,格裡菲斯對電影剪輯有瞭很多嘗試,並且開拓出剪輯技巧更多的作用,但是格裡菲斯對剪輯的理解受限於向觀眾傳達準確的情緒和信息。在《戰艦波將金號》中,愛森斯坦已經擺脫瞭故事和情緒的限制,剪輯不僅是把片段組成電影的技巧,更是用畫面引導觀眾進行心理聯想的手段,這也是蒙太奇剪輯的根本意義。

大衛·格裡菲斯

法國著名電影評論傢薩杜爾曾對本片不吝誇贊:“在無聲電影的范疇裡,除瞭卓別林的電影,沒有其他任何一部作品能和《戰艦波將金號》相媲美。”能夠得到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愛森斯坦在本片中創立瞭蒙太奇剪輯技巧,在他的理解中,電影的魅力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來源於沖突。兩個鏡頭並置會引發沖突,而沖突則會繼續制造戲劇張力,這種戲劇張力便是觀眾腦海中形成的新的理解。所以在《戰艦波將金號》中,劇情並不是制造戲劇沖突的主因,通過剪輯制造出“觀眾的理解”才是戲劇的本質。

《戰艦波將金號》

蒙太奇剪輯技巧

蒙太奇剪輯手法可以功能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其實這樣生硬的劃分並不科學,因為有的蒙太奇鏡頭可以具備多重功能,而不僅限於三類中的某一類,所以蒙太奇也是互有交叉,並不能以偏概全。愛森斯坦在《戰艦波將金號》中就運用瞭不隻一個蒙太奇技巧,包括隱喻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雜耍蒙太奇等。這也是為什麼即便他的電影主題早已過時,作品仍然能夠被電影人不斷地學習、探討,電影中的故事具有時效性和時代局限性,但是電影技巧卻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愛森斯坦

  • 對比蒙太奇

對比蒙太奇在本片中有很多的運用,因為故事是圍繞“俄國1905革命”展開,影片中有大量的強弱、貧富對比。對比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的手法之一,通過鏡頭內容上或形式上的強烈對比形成戲劇沖突,一般會被用來表達對弱方的同情以及推動劇情發展。《戰艦波將金號》中前半段對普通水兵和軍官態度對比,來強化不同階級之間的強烈矛盾,而通過面部表情的特寫對比,表現出當權者的殘暴統治。

舉個例子,水兵們因為絕食而被集中在甲板上,被艦長威脅會吊死他們,此時畫面中出現瞭當權者和水兵的表情對比。當權者看向高高的桅桿,嘴角上揚露出微笑;而水兵們也看向桅桿,表情無辜而害怕。通過這種最直接的情感對比,可以看出愛森斯坦想要傳達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推動瞭劇情的發展。面對糟糕的飲食,水兵們隻是在努力忍受,並沒有反抗的決心。正因為艦長的這次威脅,才讓他們看清瞭統治者的真面目,展開瞭一場自我救贖的反抗之路。

  • 隱喻蒙太奇

隱喻蒙太奇也是表現蒙太奇的一種,和對比蒙太奇不同的是,隱喻蒙太奇更為隱蔽,經常會借助於道具或者另外的鏡頭來共同形成隱喻的效果。隱喻通常會有兩種功能:諷刺、象征。愛森斯坦在《戰艦波將金號》中就有兩組鏡頭,分別起到瞭諷刺和比喻的作用,隱喻蒙太奇使用的拍攝手法一般會比較簡單,這樣才能突出隱喻的主題。

諷刺作用:波將金號上的水兵們發現肉裡面滿是蛆蟲時,第一時間向艦長報告,艦長派瞭一個醫生來檢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註意,醫生來的時候是戴著眼鏡的,但是他檢查之前摘下瞭眼鏡,然後告訴水兵們“肉裡面什麼都沒有”,檢查完之後又戴回瞭眼鏡。從這個一摘一戴的簡單鏡頭銜接中,表現出當權者對普通民眾的困境“視而不見”,諷刺瞭當權者的“故作不見”。

象征作用:敖德薩階梯鎮壓之後,波將金號戰艦炮擊當權者的院門,此時愛森斯坦快速剪輯進來3個獅子畫面,分別是睡獅、臥獅、醒獅。畫面中的獅子並不是場景中的飾物,它代表著廣大的民眾,從默默忍受沙皇的殘酷統治,到被完全激怒憤而反抗的過程,愛森斯坦用極簡的拍攝手法完成瞭強烈的情感表達。“石獅怒吼”的這個畫面也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鏡頭,不僅完美契合故事發展,還擴大瞭情緒感染力,更妙之處在於這種剪輯之間內在的邏輯性。

另外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戰艦波將金號》本身是一部黑白電影,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35年的美國影片《浮華世界》。但是愛森斯坦卻讓這部黑白電影中出現瞭紅旗飄揚的奇景,水兵們推翻瞭當權者的殘酷統治後,在船舷上升起瞭紅旗。電影一般是每秒24幀,愛森斯坦讓專業的工程師逐幀染紅瞭旗幟,才有瞭電影中突然出現的顏色,這在當時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紅旗很明顯象征著革命,代表著徹底的反抗,升起的紅旗還給岸上的人們帶去勇氣和希望,極大地升華瞭電影主題。

除瞭上述兩種蒙太奇手法之外,電影《戰艦波將金號》中最經典的蒙太奇手法莫過於雜耍蒙太奇,而運用此手法的“敖德薩階梯”電影片段已經成為世界電影史上最經典的段落之一。“敖德薩階梯”是蒙太奇技巧學習者的“聖經”,是世界電影永恒的財富,下面我們會專門對這一段落做出詳細解讀。

“敖德薩階梯”

“敖德薩階梯”段落中使用的技巧是雜耍蒙太奇,愛森斯坦曾經在所著文章《雜耍蒙太奇》中有過描述:雜耍蒙太奇能夠給予觀眾情緒上的感染,心理上的震撼。把隨意挑選的、獨立的片段組合起來,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能夠引領觀眾感受到導演設定的主題。一切以最終目的為出發點,對鏡頭進行剪輯,當兩個看似不相幹的鏡頭相接,觀眾感受到的是倍增的情感。“敖德薩階梯”講述的是沙皇派出軍隊鎮壓那些支持波將金號水兵的普通民眾,軍隊從階梯的最上層出現,向下逐層鎮壓、屠殺手無寸鐵的民眾。

這個段落從第48:00開始,一直持續到54:50秒,一共6分50秒的時間,根據後來的研究者統計,共出現瞭155個鏡頭,平均3秒一個鏡頭。正因為這種快速的鏡頭切換,讓觀眾體驗到瞭超強的壓迫感,即便我們如今再去回顧這段作品,同樣會有觀影時的緊張感,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剪輯的魅力。士兵出現時,民眾四散而逃,裝備整齊手持槍械的士兵和手無寸鐵的老弱病孺形成強烈對比,士兵開槍後,民眾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這時的剪輯蒙太奇主要是為瞭表現出被殺害民眾數目之多。

愛森斯坦通過不斷地切換民眾奔逃鏡頭和士兵步步逼近的鏡頭,凸顯出強烈的肅殺氛圍;把民眾逃跑的全景鏡頭和某一些獨特角色的單獨鏡頭並置,表現出在這場浩劫中無人能夠幸免。其中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角色,死去孩子的母親,她看到自己孩子倒在瞭血泊中。導演用瞭特寫鏡頭來描述角色驚愕的表情,此時再交叉剪輯孩子被人踩踏,母親精神崩潰,這位母親的特寫鏡頭和軍隊的中景鏡頭並置,表現出軍隊的冷酷殘暴毫無人性。

另一個著名鏡頭,是一位母親推著嬰兒車,母親被槍殺之後,嬰兒車自階梯之上往下滑落。滑落的嬰兒車,奔跑的人群,不斷切換的擔心嬰兒安危的民眾特寫,還有敖德薩階梯上殘暴的鎮壓全景,這些鏡頭來回切換,讓觀眾對嬰兒的安危十分擔心。這組鏡頭最後,嬰兒從車中甩出,民眾被士兵殺害,通過兩個鏡頭並置,表達出導演的真實意圖:雖然嬰兒是自己甩出去的,但是本質上是被士兵殺害的。

從敖德薩階梯鎮壓開始到結束,所有的鏡頭並沒有真正的時間線上的先後順序,甚至也弱化瞭空間位置。這些四散逃跑的鏡頭在現實中可能僅僅存在幾十秒,愛森斯坦卻把它延長至近7分鐘。愛森斯坦因此也開拓出蒙太奇剪輯的另一個功能:延長時間。而延長時間的作用則是為瞭強化表達沙皇統治的殘暴,通過長時間的情緒遞進,影片的情緒才能到達高潮。愛森斯坦通過嫻熟的蒙太奇剪輯技巧,讓影片形成瞭獨特的影視風格,而士兵自上而下的鎮壓,在畫面中占據著壓迫式的比例,從而形成瞭獨特的鏡頭美學。

蒙太奇的影響

愛森斯坦在50歲時便與世長辭,為世界留下瞭大量的導演作品,以及改變電影創作方式的蒙太奇剪輯風格。愛森斯坦的電影創作始終和理論發展同步進行,用理論指導創作,以創作反饋理論,實踐是理論的試金石。他在電影中不斷嘗試不同的蒙太奇風格,通過並置完全不同的鏡頭來獲取最大的戲劇效果,引發觀眾的共鳴。愛森斯坦創立瞭全新的剪輯手法,為後世電影人樹立瞭經典的范例,電影故事可能會過時,但是蒙太奇剪輯技巧已經不朽。

國內電影人在蒙太奇上的運用已經十分成熟,早在2003年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中,采用多線敘事電影結構。平行蒙太奇增加瞭故事的緊張感和鏡頭的節奏感,成為在國產小成本商業電影的典范。而在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中,則通過蒙太奇剪輯全景展示瞭行星發動機的數量之多和劇變後的地球環境。現在的蒙太奇不再是單純的電影風格,而是一種成熟、有效的電影剪輯技巧,合理運用蒙太奇剪輯能夠事半功倍,愛森斯坦的理論至今仍然在不斷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