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而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裡。
京杭大運河在我國東部溝通南北,創造瞭沿途的輝煌;坎兒井則在西部滋潤瞭千裡荒漠,將它們變成美麗的瓜果之鄉,孕育出吐魯番最甘甜的葡萄。
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位於吐魯番市亞爾鄉新城西門村,包括坎兒井、坎兒井博物館、民俗街、民居賓館、葡萄園等,將具有悠久歷史的坎兒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賓館融為一體,讓人們既能參觀有400多年歷史的坎兒井,又能瞭解維吾爾族民俗情況。
民俗園內流水淙淙,林木參天,景色迷人,悠長的葡萄走廊、平展如毯的草坪、風格別具的坎兒井研究中心展覽廳、民族風味餐廳、客房一應俱全,勝似世外桃源。
剛看到坎兒井的人很難想象,這些支離破碎的土墻下面,竟然埋藏著可以和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的偉大工程。進入洞中,撫摸著斑駁的墻壁,沿著緩緩流水前行,隔一段距離就有石板橫跨在溝渠之上,洞口也一個接一個地出現,讓人想到《地道戰》。
坎兒井裡面的路是順著走的,不可以走回頭路,因此要拍照就馬上拍,錯過可就追悔莫及瞭,美麗的吐魯番地區就是由這些地下的溝渠滋潤出來的。
坎兒井,古人常記為“卡井”、“閘井”,是生活在荒漠地區的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創造出來的奇跡。這種特殊的灌溉系統將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巧妙地結合為一體。
每到冰雪融化的季節,大量積雪融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
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和澇壩的阻擋作用,將多餘的水巧妙地引入地下溝渠。流入地下的水蒸發少,不受狂風、暴曬等影響,可以常年保存。到瞭幹旱時節,人們又將地下存儲的水引出,澆灌莊稼、果園。
也正是因為如此,幹旱的吐魯番地區才出現瞭一畝畝良田、一片片綠洲,戈壁沙漠才變成瞭今日的瓜果之鄉。
坎兒井歷史十分悠久,《史記》中就記載瞭這一西域奇觀。
清代林則徐遠遷新疆之時,曾對此工程作瞭詳細記述。他同當時督墾伊拉裡克的官員黃南坡交情甚篤,對開墾伊拉裡克提出瞭很多建議。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剛接任伊犁將軍的薩迎阿也十分重視吐魯番水利建設,他說:“吐魯番掘井取泉,由地中連環導引,澆灌高田,以備渠水所不及,名曰閘井,舊有三十餘處,現因伊拉裡克戶民無力,飭屬捐錢籌辦,可得六十餘處,共成百處。”
為瞭鼓勵民間開鑿坎兒井當時還實行瞭“誰開鑿,誰擁有”的政策,故而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修建。現在整個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據說連起來有五千千米長,難怪會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和京杭大運河、萬裡長城齊名。
在坎兒井民俗園中,遊人可以深入地下坎兒井內部,細細撫摸那些飽經滄桑的土壁,觸摸一下那些伸入井中的藤蔓。這裡還有很多美麗的維吾爾族古麗(小姑娘),專門和遊人合影。
也可以走出井口,到迷宮般的土墻間轉轉,造訪那些被風吹得殘破不堪的土塔。
坐在澇壩擋起的水泊邊,看著岸邊高大的蘆葦、茂密的林木,不得不感慨人類的偉大智慧與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得不為坎兒井工程的浩大而贊美。
必遊景點
1.坎兒井博物館
坎兒井博物館位於民俗園中部偏北,館中有關於坎兒井歷史和現狀的各種資料,有各地區不同構造的坎兒井的圖片,以及坎兒井滋潤的綠洲圖片、坎兒井模型等。這是遊人瞭解坎兒井的最佳場所,也是科教活動展開的重要場所。
2.葡萄園
民俗園中還辟有一大片葡萄園,每到豐收時節,園中紅、紫、白、黃各色葡萄成串,宛如寶石高掛藤間。遊人在地下井渠中參觀完畢,便可到葡萄園中小憩,親手摘幾串甘甜的葡萄,消去暑意。
3.民族歌舞餐廳
民俗園中的民族歌舞餐廳也是不可錯過的地方,遊人可以品嘗到各種味道純正的新疆小吃,鮮嫩的羊肉串、金黃的蛋炒飯、點綴著紅辣椒的拉條子讓所有遊客大飽口福。經常上演的民族歌舞更是餐廳的亮點,在品嘗美味之時,還可以得到高雅的藝術享受。
我是去新疆旅遊的大牛,想瞭解更多新疆旅遊、美食攻略可以關註“去新疆旅遊”,如果有對新疆美景有什麼想法可以留言交流。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