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韻說茶張樹昌,關註我,讓你從茶葉小白快速成長為茶葉高手!

常言說“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遇名泉而綻放出它的瑰麗,水因有茶而分外妖燒。明清以後,飲茶講究好茶,好水,好器皿,好的沖泡師和好的沖泡技巧,註重把茶葉的內質和水的靈性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反對摻與任何其他物質,避免竄香奪味,以保證茶味純正。

我們將熟練的茶技用以賦予藝術和美學的功能從而使其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人在品飲中不僅品鑒到茶的真香,真味,真色,而且給人以美的享受。如選用同樣的茶葉,同樣的水,就可比較出沖泡技術的高低;同時可 評價比較出茶的優劣。水的好與差便於制定規則,在此基礎上再將其提升到美學的范疇,即為茶藝。茶藝最大的特征是物理變化導致感官享受而無意識形態屬性。

​具體而言,茶藝可概括為“三句話六個要素十二字”,即識茶鑒水,選具侯湯,投茶量時。

一) 識茶

就是要能認識好茶,區分各種茶類和茶葉內在品質的優劣。明代張源在其《茶錄》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記述。其目的在於確保茶的色澤,香氣,味道得以充分發揮。

二) 鑒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麼是好水,並能區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質。不同的茶類用不一樣的水,特殊的茶類宜選特定的水。故曰:“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通過實踐普遍認為:山泉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為下。普洱茶一般選用上好的山泉水沖泡,更能體現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征。

​三) 選具

就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選擇不同的沖泡器具。明代黃龍德在其所著的《茶說》中言:“器具精潔,茶愈這之生色,用以金銀,雖雲美麗,然貪賤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實上,金銀器具未必就好。一般來說,烏龍茶側重選擇紫砂壺沖泡,常用還可“養壺”;普洱茶選擇陶瓷或玻璃器具沖泡為宜,既可賞色,又可避免因茶質不同而竄香奪味。

四) 侯湯

就是觀察開水的變化,把握恰當的時機投茶沖泡。宋代蔡襄在其《茶錄》中有“侯湯最難”之說。因為“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況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湯最難”。那麼如何侯得一壺好湯呢?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須急煮。侯有松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之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

​五) 投茶

即泡茶時的茶葉投放量要適中。我們既要根據茶具大小,也要結合品茶人數的多少來合理地確定投放茶葉量的多少,否則“小則香氣氰氫,大則易於散漫”。所以“大約及半升,是為適可。獨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餘以是增減”。

六) 量時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準確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沖泡時間的長短,以及可沖泡用的時間和每次投茶可沖泡的泡數。

​隻要上述六個要素都同時具備瞭,茶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瞭。同時,再以嫻熟自然,大方得體的沖泡技巧貫穿始終,並不斷賦予其美學功能,給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藝就有瞭不俗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