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瞭研究轉子,沒錢瞭賣車賺錢研究轉子。馬自達以極大的熱情一直在研究轉子發動機。如果還有比馬自達更鉆牛角尖的,那一定是前仆後繼研究永動機的人。

永動機:完全不依靠外力,卻能保持“永恒運動”。正統物理學傢一再用“能量守恒定律”警告,永動機是一種不可能研制成功的機械。但這也不能阻擋民間科學傢的熱情。

魔輪永動機

下面是中世紀人們對永動機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設想。從這個原型出發,後來人們設計瞭多款類似的裝置,直到今天,仍然有人嘗試對此復制和改進。

原理:右邊的球比左邊的球離軸遠些,因此,右邊的球產生的轉動力矩要比左邊的球產生的轉動力矩大。這樣輪子就會永無休止地沿著箭頭所指的方向轉動下去,並且帶動機器轉動。

為何失敗:右邊的圓球離輪子中心距離較遠,每個球產生的力矩大;左邊每個球產生的力矩雖小,但是球的個數多。這樣,輪子不會持續轉動下去而對外做功,隻會擺動幾下。而且,機器部件間會有摩擦,還有右邊的桿撞下去會損失能量。

後來出現瞭很多款以此為模型的永動機,無不以失敗告終。

三棱體上的永動

還有有一種永動機在歷史上(16-17世紀)被廣泛談論。有14個能滾動的很重的鐵球用鏈子連起來放在一個三 棱體上。三棱體的一邊比較斜,一邊比較陡,且斜的一邊比陡的一邊長些。

原理:永動機的制造者們相信,斜的一邊上有4個重鐵球,陡的一邊隻有兩個重鐵球,4個鐵球的下滑力自然比兩個鐵球大,整個裝置就會如箭頭所指示的方向滑下來。一旦左邊滑下去一個重球,右邊一定同時補充上一個重球,左邊的斜面上依然是4個重球,右邊的斜面上仍隻有兩個重球,永遠是左邊的下滑力大於右邊的下滑力,球鏈就會永遠不斷地運動下去。

為何失敗:左邊球雖多,但斜面緩,每個球產生的向下拉力小,右邊球雖少,但斜面陡,每個球產生的向下拉力大,結果兩邊斜面向下的拉力一樣大。

荷蘭科學傢斯臺文不但分析瞭這款永動機不可能成功的原因,還順帶發現瞭著名的“斜面上的力量平衡定律”:要使兩個斜面上相連的兩個物體保持平衡,隻要讓兩邊物體重量的比值與兩個斜面長度的比值相等。這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彼得大帝與永動機

研究永動機的人各有動機,有的純屬書呆子技術宅,也有的是為瞭經營一場騙局賺錢。

德國人奧爾菲列斯便是靠經營永動機騙局,賺得盆滿缽滿的一位。他從事過神學、醫學、繪畫工作,為瞭趕時髦也去搞永動機,後來他的財富全部靠他那臺從古籍資料裡復制出來的永動機。並且還吸引到瞭彼得大帝的註意,願意高價購買,隻不過後來彼得大帝去世,奧爾菲列斯計劃落空。

奧爾菲列斯發明的永動機不但能自轉,還能提起重物。德國一位伯爵看重瞭他的發明,並提供瞭城堡一個房間供他研究。機器被置於密閉的房間,伯爵派人嚴加看守,40天後打開房間,發現機器仍然高速運轉。這臺機器轉速為50轉/分鐘,可以提起16千克的重物到1.5米的高處。

奧爾菲列斯從此獲得瞭歐洲通行證,名利雙收。

奧爾菲列斯將永動機的秘密告訴過老婆:那就是在機器的背後,早就安排瞭一個人在那裡拉繩,繩子拴在輪子的軸上。因為繩與人都藏得很巧妙,一直都沒被人發現。後來奧爾菲列斯跟老婆一次吵架後,老婆將秘密捅瞭出去。從此騙局被揭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老婆隨便吵架。

磁力永動機

17世紀,英國賽斯特城的主教約翰•維爾金斯設計瞭一種磁力“永動機”,其結構如圖所示:在斜面頂端放一塊強磁鐵A,斜面上、下端各有一個小孔E、D,斜面下有一個連接兩小孔的彎曲軌道.維爾金斯認為:如果在斜坡底放一個鐵球,那麼在磁鐵的引力作用下,鐵球會沿斜面向上運動,當球運動到E孔時,它會漏下,再沿著彎曲軌道返回到D,由於這時球具有速度可以對外做功.然後又被磁鐵吸引回到上端,到E處又漏下…

為何失敗:如果小球隻在重力作用下在彎曲軌道下滑,小球是能返回到D的。可事實上小球還受到磁力作用,為瞭克服引力,小球下滑速度是變慢的。

可就是這樣的設計,在1878年,另外一個德國人做瞭改進,居然還獲得瞭磁力永動機專利。不過這哥們太窮,兩年後斷繳專利稅,專利也失去瞭法律效力。

當代的一大波騷操作

王洪成騙局: 哈爾濱一個隻上過小學的公交司機王洪成曾在1984年提出一個永動機方案,他利用他設計的永動機驅動自傢的洗衣機、電扇等裝置運轉,不久騙局被揭穿,他制作的永動機模型是用隱藏的鈕扣電池驅動的一個電動馬達,而供應洗衣機、電扇運轉的則是暗藏在地下的電線。

另一個騙局“水變油”也被揭穿,此人也因此入獄。

宇宙能源超磁能機車: 臺灣人陳錦文以自發電機為號召,利用多層次傳銷手法(老鼠會)來進行集資,並假稱與臺灣三陽工業合作開發的新型電動機車,內容於產品發表會中號稱無須加油、加水、充電即可騎乘,但經媒體記者查證後坦承該車仍需更換電池。

我個人認為最騷的是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