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記載,孔子以兩門學問教授他的兒子孔鯉,一為《詩》,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懂得詩,你便不懂得如何與人交際。
另一個便是禮,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不懂得禮,你便不懂得如何為人處世。所以,禮就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
孔子與弟子周遊列國時,常常帶著他們在寬闊的場地演習禮儀。前來觀看的人圍瞭一重又一重,仿佛墻壁一般。孔子與弟子所演習的禮儀,都有條不紊地記載在瞭儒傢經典《儀禮》之中。
我們今天要講的,便是《儀禮》十七篇禮儀當中的第一篇,也是與年輕人關系最大的一篇禮儀——《士冠禮》。
1 冠而成人
在古代,成年男性的標志就是戴著符合自己身份的帽子,稱為“冠”;女性則把頭發盤起來,然後用簪子固定,稱為“笄”(jī)。小孩就隻是將頭發紮起來,表示他們尚未成年。
於是,當一個士族的男孩二十歲成年時,他的父親就會邀請自己的朋友,或是鄉中有名望的人士前來傢中,在傢廟裡為這個孩子加冠行禮。因此,男性的成人禮便稱為“冠禮”。而女性則最遲在二十歲舉行“笄禮”。
那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要請他人來為自己的孩子加冠,而不是父親自己來為孩子加冠呢?
那是因為,一個人是否成人,往往取決於他能否加入到人群當中,能否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換句話說,隻有得到瞭社會人士的承認,這個孩子才算真正地成年,才算真正地步入瞭社會,才能夠參與公共事務,從而成為一個獨立的成人。
如今很多成人禮,都是父母為自己孩子主持,這既不合禮,同時也是不合於理的。
下面,由在下來給各位簡單敘述一下行禮的過程:
2 卜日,占賓
在舉行冠禮之前,父親用蓍草排列爻象,為孩子占卜進行典禮的吉日。占到好日子後,父親便會親自登門拜訪友人,請他們來出席自己孩子的成人禮。
在冠禮前三天,父親再從準備前來的所有賓客當中,用占卜選出一名正賓,由他來主持自己兒子的加冠典禮。
隨後,主人親自登門通知正賓,並對他再次提出邀請,正賓推辭一次後,便欣然接受這個殊榮。此外,主人還另外邀請一位友人作為正賓的助理,助理的工作是協助正賓執行典禮。
之所以要用占卜來選定行禮的日子和負責加冠的正賓,是因為冠禮是一個人的首個人生禮儀,尤其需要鄭重其事。
3 三加之禮
行禮當天清晨,正賓和助理一同前來主人傢,主人出門將賓客迎入傢廟。
進入大堂後,助理將梳子、發巾從側室中搬出,放到行加冠禮的席子邊上。隨後,男孩再從側室中出來,與賓客見面。
正賓先請男孩在加冠的席子上坐下,以進行第一次加冠。士人的冠禮一共要加三種冠,每一種都象征著孩子在成人後即將承擔的不同社會責任。
男孩坐下後,助理先將他的發髻解開,為他梳理頭發,再纏上發巾,用男性用的簪子將發髻固定。
正賓下堂,到洗手處將手洗幹凈,潔凈以表莊重。然後再上堂,象征性地扶正男孩的發髻。
正賓再次下堂,從執禮人員手上的箱子中拿出第一頂冠:緇佈冠。緇佈冠是一整塊染黑的佈帛,用冠帶將它固定在頭上。這是遠古時代的冠帽,周代的人們用它來作為冠禮中第一頂冠,表示不忘古人的傳統。
上堂後,正賓手捧緇佈冠,口頌祝詞:“在這個吉祥的月份和日子裡,為你加上第一頂冠。拋去你幼稚的心志,遵循你成人的品德。願你長壽又吉祥,增大你的福氣。”然後再給男孩戴上。
圖片取自網絡
助理接著將冠下的系帶綁好,男孩便回到側室中,更換第一套衣物:玄黑色的上衣和下裳。這是象征士人身份的禮服。
隨後加上第二頂冠:白鹿皮做的“皮弁”,弁也是一種冠。加冠的過程和加第一頂冠時一樣,與皮弁搭配的是素色的上衣和下裳,這身是士人每月初一在諸侯的朝廷時穿戴的禮服,可能具有軍事的性質。
第三頂冠是紅褐色的“爵弁”,搭配著黑色的絲綢上衣,以及紅色的絲綢下裳。這套冠服隻有在參與諸侯的祭祀活動時才能穿,是士人此生能穿戴的禮服中最隆重的一套。
每次加冠都比之前要隆重,這是勸諭他為人要志存高遠。
4 取 字
三次加冠完畢後,男孩從此成為瞭一名成年人。正賓在助理的幫助下,敬獻甜酒給這個新成年人。
接受敬酒後,新成人第一件事便是去拜見自己的母親,一個人能夠成年,最大的功臣就是他的母親瞭。母親也以對待成人的方式和自己的兒子行禮。
隨後,正賓給新成人取字,作為今後公眾對他的稱呼方式。從此,隻有他的父母能直呼其名,其他人都要稱呼他的字,這是對一個成年人的尊重。
既然說到取字,這裡也給各位講講字與名的關系:
一個人的字通常與其名字有同義關系,比如孔子名丘,字仲尼,都是出自孔子誕生處“尼山”;諸葛亮名亮,字孔明,亮與明同義。
另外,字還能體現他在傢中的排行,如孔子字仲尼,在傢中排行老二;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便是排行老大。完整的排行分別是:伯、仲、叔、季。
取字完畢,新成人再前去拜見親戚、傢人。最後,他換上玄黑色的冠,以及同色的上衣、下裳,帶上見面禮到國中去拜見國君、卿大夫,以及拜見鄉中的長老。這些達官貴人也將以成人之禮禮遇他。
5 結 語
冠禮至此結束,但對這個新成年的年輕人來說,他的嶄新人生才剛剛開始。
什麼叫成人?我們往往將成年等同於成人,可以買煙、買酒瞭,或者即將擔負法律責任瞭。然而,《禮記·冠義》是這樣解釋成人的:
成人之者,將責成人之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
所謂成人,就代表著一個人要肩負起對族群以及社會的責任,也代表著社會和族群將以成人的規矩和義務(禮)來要求他。他不能再像孩童時一樣嬉戲終日,而是要積極地參與到傢族以及公共的事務中去。
有人會問,上面說的隻是對“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的要求,難道對父、兄、君、長就沒有任何約束和要求瞭嗎?
韓國有一句諺語:“欲為大者,當為人役。”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都是先從子弟開始當起,並不能一蹴而就。
《士冠禮》記載,即使是天子的長子,所行的冠禮也與士人的兒子無異,所謂“天下無生而貴者也”。作為人生的第一篇禮儀,要求一個人做好年輕人的本分,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瞭。
同時,一個人若不能夠盡到一個少者的職責,我們又怎麼能希求他能當好一名長者呢?——更何況,這隻是諸多禮儀中的第一篇,人生之路還非常漫長,對一個人的要求隻會越來越嚴格。
從加冠之日開始,這個新成人往後的人生都將在各種禮儀的浸染中度過,在下先進野人,將在日後與各位一個個地分享。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文章請關註微信“”我們下期再見!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