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點酥娘

弱智儿童欢乐多 2024-07-11 08:00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圖片來自網絡

宇文柔奴,別名宇文柔娘、點酥娘,北宋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宇文柔娘本出生於醫學世傢,自幼隨父學習醫術。其父因醫術精湛,入北宋太醫局為禦醫,後因為醫術太好而遭到同僚嫉妒,被陷害入獄,後來在監獄中去世。宇文柔奴的母親,在得知丈夫死訊後,也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無依無靠的宇文柔奴,這時隻好去投奔叔叔過活,然而這位親叔叔卻在不久之後將她賣入行院,從此,宇文柔奴便成瞭一名歌女。宇文柔奴本來就是個天資卓絕的人,生得又格外貌美,故而沒有幾年,於琴棋書畫並歌舞諸事,便習得樣樣精通,憑著自身出色的技藝,宇文柔奴逐漸在汴京城裡闖出瞭名頭。這時,宇文柔奴的名字也變瞭,這世間再無柔奴,隻有京城名角點酥娘。

一次,宇文柔奴陪著行院中的姐妹外出看病,沒想到偶遇瞭父親的舊日好友陳太醫。陳太醫在得知她的遭遇後,便仗義疏財,出錢把她從行院裡贖瞭出來,讓她留在自己的醫館中幫忙,順便跟著自己學習醫術。宇文柔奴的父親,早年曾經留下過一些藥方,宇文柔奴自己時常將這些藥方加以研究,陳太醫又對之傾囊相授,很快,宇文柔奴便學有所成,可以自己給人看病瞭。

陳太醫有位好友叫王鞏,這位王鞏字定國,是北宋時期的著名畫傢。王鞏無事之時,經常來拜訪陳太醫,頻繁見面之下,與宇文柔奴也逐漸相識。雖然王鞏與宇文柔奴之間相差瞭二十幾歲,然而他氣質文雅,談吐不俗,雖然明知他已有傢室,但宇文柔奴卻依然對他暗生情愫。後來,宇文柔奴為瞭自己的愛情,更是邁出瞭極為大膽的一步,她辭別陳太醫,直接去王鞏傢裡做瞭歌女。

這王鞏與蘇軾也是好友,兩人之間多有文字往來,幾年後,因受蘇軾“烏臺詩案”文字獄的牽連,王鞏被流放賓州(今廣西省南寧市賓縣)。朝命一下,王鞏傢中的妻妾、仆人逃散一空,隻有宇文柔奴不曾離去,最後她陪著王鞏辛苦跋涉,到瞭萬裡以外的賓州。

當時的賓州地處嶺南,自然環境相當惡劣,多有瘴氣、瘟疫之類的疾病。在賓州,宇文柔奴不僅細心照料王鞏的生活起居,而且還親自上山采藥,熬制中藥為王鞏調理養生。宇文柔奴天性善良,當地百姓如果有什麼頭疼腦熱、疑難雜癥之類的來找她,隻要這個病她能治得瞭,她都會毫不吝惜地施以援手。宇文柔奴與王鞏在賓州寄居五年,五年後,王鞏到赦返京,夫妻二人離開之時,當地百姓夾道歡送,甚至有不舍流涕者。後來,嶺南百姓口耳相傳,將宇文柔奴奉為神醫,說她能治百病,至今感恩不絕。

同樣身處流放之地的蘇軾,對被自己連累的王鞏十分愧疚,他經常給王鞏寫信,告訴他一些養生之道,讓他註意身體。一來二去,宇文柔奴跟蘇軾也熟悉瞭,蘇軾也知道瞭,在王鞏身邊有宇文柔奴這麼個人,但並不瞭解她的具體情況。幾年後,同樣受到赦免的蘇軾回到京城,跑去看望王鞏,居然發現這傢夥比自己身體還好,感到很奇怪,於是就向他詢問原因。王鞏笑指坐在一旁的宇文柔奴道:“我隻有一味良藥,就是她。”之後,王鞏為蘇軾詳細敘述瞭宇文柔奴的過往經歷,蘇軾聽完,也頗為動容。蘇軾問宇文柔奴:“嶺南的環境,應該很不好吧?”宇文柔奴卻淡然一笑:“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罷,不由得心下一動,接著口中喃喃念叨瞭兩遍“此心安處是吾鄉”,隨即起身,借王鞏案上紙筆,揮毫寫成《定風波詞》詞一闕,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裡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一詞書罷,蘇軾大笑而去,王鞏見蘇軾把剛寫的詞忘在自傢案頭瞭,便讓宇文柔奴趕快給他送去。宇文柔聞言,急忙拿起卓案上的詩稿,沖著不遠處蘇軾的背影喊道:“東坡先生,你的詩!”蘇軾聽見瞭她的話,卻連頭也沒回,隻笑著向後一擺手說:“送你罷,送你罷。”宇文柔奴見此情景,便對著蘇軾背影深深一禮,把手中的《定風波》珍重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