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今天為大傢帶來部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朱自清《春》的作者簡介、寫作背景、賞析、讀後感及PPT課件、教案、學案、試題等相關內容,希望能給大傢的教學和學習帶來幫助!
1朱自清《春》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華,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現代作傢、學者、民主戰士。曾留學英國,是“文學研究會”成員,長期在清華大學任教,從事創作與學術研究,最後成為一名堅強的民主戰士。其著作共26種,約200萬字。散文名篇《背影》、《春》、《綠》、《荷塘月色》、《威尼斯》被選入教材。
2朱自清《春》寫作背景
《春》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遊歐洲歸來,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貴子,心境愉悅,所以,《春》這篇文章體現出瞭他樂觀向上的情緒。
3朱自清《春》賞析
當我們深入到《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當人在觀照外物的時候,他的情感就會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瞭人的感情。美學傢朱光潛先生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他說:“移情的現象可以稱之為‘宇宙的人情化’,因為有移情作用,然後本來隻有物理的東西可具人情,本來無生氣的東西可有生氣。”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瞭;“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瞭,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註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經說過:“‘逼真’等於俗語所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達到瞭這樣的藝術境界。
《春》描寫細膩,富於情致。盼春,是文章的開端。作者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瞭,春天的腳步近瞭。”連用兩個“盼望著”,可見期待春天來臨的心情是多麼殷切。東風來瞭,報告瞭春天的消息,你聽,那春天的腳步聲近瞭。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將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細致地觀察瞭初春的山、水和太陽。“山朗潤起來瞭”,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太陽的臉紅起來瞭”,將太陽擬人化,既表現瞭春天太陽的溫暖,抓住瞭春陽的特征,更表現瞭春天太陽的內在神韻。寫初春的山、水和太陽,是從大處落筆,勾勒出一個總的輪廓,為下文細致的描繪張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裡的人們等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鉆”字用得何等傳神;“嫩嫩的,綠綠的”,“草軟綿綿的”,又是何等簡潔而富有質感地寫出瞭初春草的特點。
春天裡的花更美。那花兒開得多麼熱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瞭花趕趟兒”;那花兒的色彩多麼美麗:“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那花兒的味道多麼怡人:“花裡帶著甜味兒;閉瞭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還有野花呢,“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當春天的陽光照臨大地,楊柳吐出瞭新綠,微風輕拂,吹到人們的臉上,是那樣溫暖柔和,已經感覺不到一絲的寒意瞭。作者以“吹面不寒楊柳風”引起對春風的描寫,接著擷取瞭一個生活化的令人倍感親切的比喻“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寫盡瞭春風的氣韻神情。然後,作者又以極細膩的筆觸,寫春風的味道:“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裡醞釀。”最後是寫春風中的樂音——鳥兒的宛轉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運用生動的筆墨,將難以狀寫的春風寫得神韻透徹。
作者寫春雨,先寫春雨的特點:“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傢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然後寫雨中的景致,描繪出一幅寧靜優美的水墨春雨圖。
春景如此,春天裡的人們是怎樣的呢?春天來瞭,“城裡鄉下,傢傢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瞭。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寫出“蟄伏”瞭一冬的人們迎來風和日暖的喜悅。人們充滿瞭希望,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的最後,作者用三個比喻總寫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是美的,是活潑生動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是健壯有力的:“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瞭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https://www.renjiaoshe.com/bubianchuzhongyuwen/qishang/133751.html)
的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又分幾個方面細描細繪,最後又總寫,以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文章以“腳步近瞭”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結於擬人,其構思佈局、修辭潤色,頗具匠心。至於語言的秀雅清新、樸實雋永,則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極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4朱自清《春》讀後感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單純,主題明朗,語言優美,人們往往把它解讀為一篇“春的贊歌”。其實這是一種誤讀。《春》與朱自清眾多的寫景抒情散文一樣,看似晶瑩剔透,一目瞭然,但它卻像一杯醇酒一般,蘊涵瞭綿長而清洌的韻味與芳香,要真正品嘗出它的滋味並非易事。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瞭作傢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瞭作傢骨子裡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後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禦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並成就他的治學。“荷塘月色”無疑是經過瞭淒苦的靈魂掙紮之後,找到的一方幽深靜謐的自然之境,曲折地體現瞭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則使他的夢的世界走向瞭一個開闊、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瞭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後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續、轉化、提升。但不管這兩個世界有多麼不同,它們都源於朱自清的一種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春》確實描寫、謳歌瞭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細讀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這樣一種感覺:這是一個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瞭一種自信和自尊,編織著自己的理想之夢。這是一個經歷瞭“心靈煉獄”的知識分子,在大自然溫暖的懷抱中,他沉醉其間,詩情聯翩,感受到瞭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心靈沖動。他從時代的“十字街頭”撤退下來,又在這裡找到瞭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總覺得,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傢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傢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瞭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朱自清研究專傢吳周文先生說:“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慘淡經營詩的意境,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兩者交融起來,創造瞭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種境界的構思,整個地展現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為人格的外化手段,於是他的筆下,自然美成為自我人格的精神擬態,或象征性的寫照;個人特定的情緒、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瞭詩意的寫照,或者說得到瞭模糊性的象征。怎樣創造這種意境,完成自然美與人格美二者的附麗與連結?對此,朱自清則是繼承弘揚以形傳神、重在神似的藝術精神這一整體性的審美把握,加上‘詩可以怨’的審美理想的制導,生成瞭風格的隱秀與清逸的色彩。”(吳周文《詩教理想與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學評論》1993年第3期)對朱自清散文的深層意蘊,我以為這些話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屬於那種感情和感覺特別敏銳、細膩、真摯的人,對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和山水花鳥等等,又有著特有的親和情懷和觀賞興致。他的寫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調動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復品味、字斟句酌、“用筆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讓自然的美與他人生的美渾然為一。他不像魯迅,在描寫自然中采取一種超然的、審視的態度,甚至不惜寫瞭自然的醜來;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畫自然中沉溺其間、忘卻自己,恨不得化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是投入的、虔誠的,但同時又是自覺的、清醒的。從這一點來說,他是最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諦的。在《春》這篇簡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樣體現瞭他的人格操守和審美理想。
5朱自清《春》PPT課件
朱自清《春》PPT課件匯總
6朱自清《春》教案
朱自清《春》教案匯總
7朱自清《春》學案
朱自清《春》學案匯總
8朱自清《春》試題
朱自清《春》試題匯總
新的一年輕松備課就來人教版教師之傢,官方網址 http://www.renjiaoshe.com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