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學習到這個問題時,對網課老師提出的算法我是感到困惑,我的數學直覺告訴自己網課老師給出來的算法沒有數學意義,算出來的結果很可能有問題。於是便在各論壇求證自己想法,但發現大部分人的觀點和網課老師一樣,直到我在知乎看到一條評論說張志鳳說應該分段算,這個回答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猜想應該是正確的,於是便找到瞭張志鳳的網課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果然不謀而合。廢話不多說,我下面用數據來給你們對比一下所謂“整體算”和“分段算”的區別。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A公司在2020年為建造辦公樓挪用瞭兩筆一般借款,借款1:2019年12月1日借入,金額1000w,利率10%;借款2:2020年1月1日借入,金額1000w,利率20%。辦公樓在2020年1月1日開始動工。兩筆借款都於2020年7月1日全部花出。按照網課裡的算法:

資本化率=(1000*10%+1000*20%)/(1000+1000)=15%。

累計借款支出金額加權平均數=(1000+1000)/2=1000。

資本化金額=1000*0.15=150。

這種類型的題目按照這種方法算出來的結果其實也是正確的。但接下來我把題目改一下。

A公司在2020年為建造辦公樓挪用瞭兩筆一般借款,借款1:2019年12月1日借入,金額1000w,利率10%;借款2:2020年7月1日借入,金額1000w,利率20%。辦公樓在2020年1月1日開始動工。借款支出情況:2020年1月1日支出借款500w,2020年7月1日支出金額1500w。

先按照之前算法算一次:

資本化率=(1000*10%+1000*20%/2)/(1000*12/12+1000*1/2)=13.3%

累計支出加權平均數=500*12/12+1500*6/12=1250

資本化金額=1250*13.3%=166.25

資本化金額真的是166.25w嗎?按照資本化金額的定義,它的真實數值應該為第一次借款支出對應利息500*10=50,加第二次借款支出對應利息500*10%*6/12+1000*20%*6/12=125,總金額為175,對比兩個數值,你可以發現這一種算法得出來的結果和實際上的資本化金額完全不一樣。那正確的算法應該是怎麼算呢。下面我來展示一下。

1月1號到7月1號期間占用借款的資本化率=第一筆借款利率10%,

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500*12/12=500

資本化金額=500*10%=50

7月1號到12月31號期間占用借款的資本化率=(500*10%+1000%*20%)/(500+1000)=16.7%

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500+1000)*6/12=750

資本化金額=750*16.7%=125

總的資本化金額=125+50=175。可以發現這樣算的就是等於實際上的資本化金額。

上面給你們驗證瞭正確的資本化率計算方法是怎麼樣的,現在我來簡單給你們說一下其中數學和經濟原理。

首先我們要知道引入資本化率的數學和經濟意義是什麼。若企業有兩筆一般借款,當將其用於某可以資本化的資產建造時。發生的支出在會計上的處理應該是將借款支出金額按兩筆借款的金額比例來分配到兩筆借款中,比如一筆借款500w,一筆借款1000w。發生瞭支出750w,會計上的處理上第一筆借款支出250w,第二筆借款支出是500w。然後資本化金額按其對應利息計算出來。但現實中,借款支出筆數多,你這樣每次支出都按比例分配,計算是相當繁瑣的,所以就要借助資本化率這玩意來計算。那資本化率的數學意義是什麼呢。其實這個資本化率是為瞭將這兩筆借款看成一筆借款而引入的東西。將兩筆借款看成一筆1500w的借款,那這1500w的借款對應利率是什麼呢,實際上就是我們要計算的資本化率。兩筆借款總共1500w,他們總的利息假設是150w,那他的“利率”也就是不是10%,也就是我們要算的資本化率。說到這我們其實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按“整體算”是錯誤的,你第二筆借款在1月1日到7月1日期間都沒有,那你把他帶進去算一個整體的資本化率意義在哪呢,這段期間都沒有這第二筆借款,你非要看成這期間借款由兩筆借款組成,那你不錯誰錯。所以正確的資本化率要分段來算,當借款筆數發生變化時,對應資本化率就要發生變化。就像上面舉的例子1月1日到7月1日有一個對應的資本化率10%,註意啊雖然這段時間存在一個資本化率,但計算累計資產支出的加權平均數的時候權數可不是支出時點到7月1日的月份數/12,而是到年底啊(若資本化期間不是到年底就按具體月份算)。7月1日到年底有著另外一個資本化率,這個資本化率計算是用前面的借款餘額和新借款金額來計算出來的如上述例子剩餘的500w和新借款的1000。而且切記,任何時候資本化率計算都不用帶權數,這很好理解,借款筆數發生變化時要新計算一個資本化率,這時候所有借款利息對應的權數都是一樣的,都是這個時間點到年底嘛,大傢都可以約去,哪怕你是100筆、1000筆借款,大傢這時候對應期間都一樣,最後都是可以約去的何必多次一舉。而且你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把幾筆借款看成一筆,那它的資本化率也應該是和各筆借款自身利率有關而不是什麼時候借的有關啊。你在一月份有三筆借款,你算一個資本化率。假如你這三筆借款是在7月份借的,那他們的資本化率難道還不一樣。同樣金額和利率的三筆借款難道還會因為借的時間不同最後對應利率不同?說到這我相信大傢應該差不多理解瞭,如果還沒有理解我也沒辦法瞭,我已經是按照給初中生解釋的標準來說的那麼詳細瞭,理解不瞭的要反思一下自己瞭。

最後的最後,我知道還有一些小火雞美們非要糾結這個“整體算”。那我就把壓箱底的東西也掏出來。如果你們非要按那種算法來,其實也是有公式的,就用上面那個例題啊。

資本化率應該這樣來啊=(500*10%+500*10%/2+1000*20%/2)/(500+500/2+1000/2)=0.14

累計資本支出加權平均數=500+1500/2=1250

資本化金額=0.14*1250=175

不難發現計算結果和實際結果一致。你非要整體算的話還是要引入分段算的思想,不能簡單的把一筆借款就看成一個整體而要把他按借款筆數發生變化的時候割開成兩部分。就如上面例子第一筆借款的1000w要分開成兩個時間段的兩個500w。這樣算的數學原理就是把哪怕發生利息期間不同的借款也給揉合成一筆來計算對應資本化率。但這樣算就需要帶入的權數瞭。因為你7月份才有的借款(第一筆借款剩餘500w在1-7月份沒有占用,利息不需要資本化你可以看成是7月份新的一筆500w借款)想和1月份就有的借款糅合成一筆,那你當然要帶權數把他給轉化成一筆1月份就有的借款。7月份1000w利率20%的借款對應本年度利息100w,你帶個6/12的權數就可以看成一筆1月份500w,利率20%的借款。剩餘那500w同理。那這樣算出來的資本化率也就是

(500*10%+1000/2*20%+500/2*10%)/(500+500/2+1000/2)。你把權數位置挪一下就成瞭(500*10%+500*10%/2+1000*20%/2)/(500+500/2+1000/2)

我的理解都在這裡瞭,至於你們愛選哪種方法去理解就看你們個人愛好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