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神舟一號(簡稱神一),起初被稱為“神舟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
神舟飛船的首次發射。
該任務的飛行器“神舟一號”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時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由在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制的長征2號F火箭發射升空,於11月21日凌晨03時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主著陸場,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背景
1992年9月21日黨中央批準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制的請示》,正式啟動載人航天工程,工程代號為“921”。立項之時,工程指揮部的目標是爭取在1998年、確保在1999年進行中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的首飛,即“爭八保九”。
工程使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於1994年破土動工,1997年完成建設,歷時四年時間,共投入資金11億多元,1998年第一次投入使用。
1998年10月,中國航天進行瞭首次零高度逃逸救生飛行試驗,逃逸飛行器在逃逸指令發出後帶著返回艙從發射陣地離臺起飛,隨後返回艙與逃逸飛行器分離並安全著陸,整個過程中各部件工作正常,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由於神舟飛船的許多產品還處在初樣地面試驗階段,未能研制出可以上天的正樣產品,1998年,為瞭兌現“爭八保九”的承諾,工程總指揮部決定用地面試驗的電性能船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試驗,飛船的13個分系統中的8個參與試飛考核,另外5個隻安裝而不考核。
任務經過
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0日06時30分,搭載瞭神舟一號試驗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起飛。
飛行約10分鐘後,飛船與運載火箭成功分離,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入軌後飛船不進行機動,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遠望號測量船對飛船進行瞭跟蹤測控,同地,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瞭首次測試。
飛船按預定程序在軌運行14圈後,北京時間11月21日凌晨3時,地面指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隨後,飛船建立返回姿態,制動發動機點火,飛船開始執行返回程序。
返回艙於11月21日凌晨03時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賽漢塔拉主著陸場,神舟一號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在太空中共飛行21小時,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意義
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瞭重大突破。載人航天工程的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控通信等各系統均經受住瞭考驗,證明瞭方案設計的正確性。工程相關的技術和管理人員獲得瞭大量寶貴經驗,為完成工程後續任務奠定瞭基礎。
神舟一號飛船返回艙現收藏於中國科技館
二·文獻資料
轉載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
我國自主研制的
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神舟一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並於21日順利返回
內蒙古著陸場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
第一次飛行試驗
是神舟飛船對太空的第一次“探索”
標志著我國成為
繼蘇聯和美國之後
第三個掌握瞭
飛船“天地往返”技術的國傢
跟隨團團一起回顧從神一到神十三的歷程吧~
揚帆啟航,滿船清夢壓星河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載人航天發射場上,高達100多米的發射塔架各層平臺陸續打開,展露出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雄姿,其頂部安裝的正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兩面巨幅五星紅旗醒目地印在船體兩側,在燈光照射下鮮艷奪目。
“神舟一號”飛船
11月20日6時30分,隨著“點火”口令的下達,運載火箭噴出一團紅色烈焰,如同一條巨龍托舉著“神舟一號”飛向瞭太空。就在飛船進入蒼穹的瞬間,遠在千裡之外的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工程技術人員沉穩地按下瞭發令鍵,向飛船發出瞭入軌指令,將其成功送入瞭預定軌道。
“神舟一號”點火發射
11月21日凌晨3時,當圍繞地球運行瞭14圈的“神舟一號”飛船飛臨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時,在此待命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及時準確地向飛船發出瞭返回指令。隨後,飛船建立返回姿態,制動發動機點火,飛船從太空開始返回。
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在太空遨遊21個小時之後,“神舟一號”滿載著一系列科學試驗數據,穩穩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至此,“神舟一號”任務取得瞭圓滿成功。
滿載輝煌,吹盡狂沙始到金
“神舟一號”飛船成功發射,吹響瞭中國載人航天飛行試驗的號角。
“神舟一號”飛船雖然沒有載人,但攜帶瞭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上天:一是各類旗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等;二是各種郵票及紀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
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試驗,“神舟一號”任務進行瞭許多重要的技術試驗。此次任務考核瞭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驗證瞭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場、測控通信、著陸場等地面設施設備在內的整個工程大系統間的協調性。這些都對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至關重要,為載人航天工程後續任務的實施打下瞭良好的技術基礎。
歷經艱險,寶劍鋒自磨礪出
“神舟一號”取得的巨大成功,震撼瞭整個世界,在成果卓著的背後,整個任務卻歷經波折。從修建發射場開始,“神舟一號”發射任務就遇到很多困難。在合練完成臨近發射時,飛船測試中發現定向陀螺儀存在問題,不得不拆開飛船防熱大底來檢修故障。隨後又因避開不利的空間氣象條件對任務進行瞭延期。發射準備可謂一波三折。
在飛行過程中,最為驚險的一刻出現在飛船接近返回時,突然發生飛船不執行指揮控制中心發出的數據註入指令的情況,若不能及時應對,飛船將會失控偏離軌道,從而導致返回任務失敗。這一狀況開始於“神舟一號”的第13圈飛行,從渭南測控站、青島測控站和位於太平洋上的遠望二號測量船順次向“神舟一號”註入返回控制指令均未成功。
此後飛船進入最後一圈飛行,而給飛船註入返回指令也隻剩下遠望三號測量船的最後一次機會,註入指令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危機來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專傢們沉著冷靜、排除萬難,不到半小時就完成測控計劃分析,通過一系列復雜故障診斷、測控條件計算後,提出故障排除方案並通過仿真驗證,終於在距離飛船返回程序啟動僅剩10秒時成功註入應急數據,保障飛船按照預定計劃順利返回著落場,挽救瞭整個任務。
正是科學傢和工程師們辛勤的工作和默默的付出才鑄就瞭“神舟一號”的成功,他們的努力完美地詮釋瞭“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神舟一號”
是夢開始的地方
回望過去
中國人的足跡
不斷邁向宇宙的更深處
展望未來
中國探索太空的腳步
必將邁得更穩、邁向更遠
譜寫更加輝煌璀璨的航天新篇章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