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俗稱雲苓、松苓、茯靈,為兼性寄生菌,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幹燥菌核,多寄生在馬尾松、黃山松、赤松、雲南松、黑松等樹種的根際。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茯苓菌核含多種成分:
①三萜類: 茯苓酸(pachymic acid),16α-羥基齒孔酸(tumulosicacid)3β-羥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 -lester),16α-羥基齒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ester),7,9(11)-去氫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ester],3β,16α-二羥基-7,9(11),24(31)-羊毛甾烯-21烯-21-酸甲酯[3β,16α-dihydrox-ylanosta-7,9(11),24(31)-TCMLIBien-21-oicacid methyl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ester),3-氫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齒孔酸(eburicoicacid),去氫齒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acid)A、B、C、D、DM、AM,β香樹醇乙酸(β-羥基-16α-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β-hydroxy-16α-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acid]及7,9(11)去氫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acid]。
②多糖: 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β-D-葡聚糖H11(gluanH11)。
③其他: 麥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櫚酸(palmitic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其它元素。
茯苓的藥用部位是茯苓菌核,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
中文名稱: 茯苓多糖
英文名稱: Poria cocos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定 義: 從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免疫增強活性,可用於抗病毒、抗腫瘤,減輕放、化療副作用,以及治療慢性肝炎、延緩衰老等。
應用學科 免疫學(一級學科),應用免疫(二級學科),免疫治療(三級學科)
結構與性質
(1)結構組成:茯苓多糖分為水溶性多糖和堿溶性多糖,其結構是50個β-(1→3)結合的葡萄糖單位,每個β-(1→5)結合的葡萄糖基支鏈與l至2個β-(1→6)結合的葡萄糖基間隔。
(2)溶解性:茯苓多糖易溶於水,不溶於乙醇、丙酮和乙醚等有機溶劑。
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對賁門浮腫病人有強的利尿作用,用於水腫尿少。
2.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對傢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紮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並能降胃酸。另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4.抗腫瘤作用:茯苓中的主要成分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很高。茯苓聚糖本身無抗腫瘤活性,若切斷其所含的β-(1→6)吡喃葡萄糖支鏈,成為單純的β-(1→3)葡萄糖聚糖[稱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則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達96.88%。
茯苓多糖體在動物試驗中呈現瞭強烈的抗腫瘤作用,把肉瘤180細胞接種在ICR/JCL小鼠皮下,24小時以後腹腔註射各種茯苓多糖體,5mg/kg劑量每日1次,連用10天,5周後處死小鼠,剖取腫瘤稱重,計算抑瘤率。結果表明,茯苓聚糖未能呈現抗腫瘤作用,而茯苓多糖抑瘤率為95%;羧甲基茯苓多糖抑瘤率為73%;羥乙基茯苓多糖-1抑瘤率為9%;羥乙基茯苓多糖-2抑瘤率為61%;羥乙基茯苓多糖-3抑瘤率為99%;羥乙基茯苓多糖-4抑瘤率為100%。新型竣甲基茯苓多糖註射液在ICR/JCL小鼠上試驗,發現100mg/kg劑量連續給藥10天,對腫瘤U一14抑制率92.7%。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與艾氏腹水癌培養液混合均勻後溫育4小時,用臺盼蘭染色觀察艾氏腹水癌細胞的死亡率(>50%時表示有效)。當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濃度為0.25%及0.50%時,死亡率分別為54.7%和61.7%。給接種艾氏腹水癌小鼠連續腹腔註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10天,生存期較對照組延長23.49%,腹水量減少71.53%,癌細胞總數減少139.20%。給小鼠腹腔註射茯苓多糖5-200mg/kg.天,連續10天,10mg/kg以上組均對S180有明顯抑制作用。茯苓多糖體腹膜內給藥,明顯抑制小鼠S180和ED移植性皮下腫瘤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皮下荷IMC癌瘤和S180小鼠的生長期。給小鼠灌胃羧甲基茯苓多糖(250mg/kg/天)25天,對子宮頸癌U一14肺轉移有明顯抑制作用。
5.茯苓多糖體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5.1.增加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使吞噬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數明顯增加。
5.2.能明顯增強脾抗體分泌細胞數(PFC)以及特異的抗原結合細胞數(SRFC)。能明顯增強脾T細胞生長因子(TCGF)的生長。
5.3.增加酸性非特異酯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數,並具有抗胸腺萎縮及抗脾臟增大和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
5.4.增強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即增強細胞免疫反應,並因此而激活機體對腫瘤的免疫監督系統,這與其抗腫瘤活性密切相關。
6.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6.1.能使環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細胞減少加速回升。
6.2.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離體健康人紅細胞2,3一DPG水平上升約25%,並能有效地延緩溫育過程中2,3一DPG的耗竭。
6.3.皮下註射給藥和灌胃給藥均可使血漿皮質酮明顯升高。
7.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有鎮靜作用,隨著劑量的加大,鎮靜指數也隨之增加。
8.其它作用 :
8.1.有使血糖先升高後下降的作用。
8.2.有增強心臟收縮以及加速心率的作用。
8.3 . 明顯抑制MAO-B活性。
8.4.羧甲基茯苓多糖(100mg/kg/天)腹腔註射、12天,可對抗60Cor射線對小鼠末稍白細胞的抑制作用,使肝勻漿細胞色素P一450含量減少,硫噴妥鈉的中樞抑制作用加強。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