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網文研究基地 揚子江網文評論 2022-11-02 09:00 發表於江蘇
收錄於合集#訪談26個
點擊藍字 關註我們
從軍事到歷史:艱難但必需的轉型——訪起點白金作傢“叢林狼”引言
軍事題材網絡作傢叢林狼的最新網絡文學作品《貞觀悍婿》自今年連載以來,受到瞭廣泛的關註和熱議。作為著名的現代軍事題材網絡作傢,叢林狼創作《貞觀悍婿》的風格較之以往有瞭改變,歷史爭霸文的風格讓眾多粉絲既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也繼續享受瞭叢林狼所擅長的軍事風格。叢林狼曾經創作瞭《最強兵王》《最強狙擊手》《叢林戰神》和《狙擊榮耀》等作品,也成為瞭起點中文網白金級簽約作傢,作品以冷靜、熱血、細膩、新奇著稱,善於用堅強、忠誠、膽識鑄就出有血有肉的現代軍人形象,把讀者帶入到“熱血軍人英雄夢”的故事中無法自拔。《貞觀悍婿》中的秦懷道不僅“繼承”瞭以往作品中的冷靜與熱血,還更多展現瞭一種不屈和執著的精神品格。本次訪談重點圍繞“叢林狼”在創作轉型過程中的嘗試,以及個人對網絡文學發展的相關問題的看法進行交流。本次采訪在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中南大學研究基地主任禹建湘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相關線上訪談,最終訪談稿件由我整理完成。訪談者:張浩翔(以下簡稱“張”)被訪者:叢林狼(以下簡稱“叢”)張
我們看到您現在作品創作有一個比較大的類型轉變,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讓您選擇從現代軍事類型的作品轉變呢?叢:
轉型是必然的,作為一名文學創作者,隻有不斷挑戰,不斷嘗試,跳出舒適圈,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學習,提高寫作水平,創作出更加成熟,更加精彩的故事回饋信賴自己的讀者。從事網絡文學寫作至今,一直在現代軍事類型,已有七部大長篇,近兩千萬字,大量的寫作讓我對這個類型形成一種思維慣性,甚至成為定勢,這對一個寫作者而言並非好事,會固步自封,想要突破自我,唯有從事其他類型寫作,挑戰不熟悉的類型,就像給自己舒適的世界開一道口子,讓外面寒流進來,才能保持清醒,認識不足,發現短板,從而去學習,去適應新的寒流氣候,讓自己的寫作理論和能力更加全面、豐滿、成熟。雖然轉型很難,很痛苦,一次次否定自己原有的寫作認識和理念,但必須轉型,這是走向更大成功的必經之路,舒適,隻會讓自己墮落、沉沒。張您認為在您當前這樣一個作品創作的轉型過程中,包括語言方式、內容表達、歷史背景等方面是否會有不適感?您在創作的轉型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呢?叢:不適感是有的,而且很強烈,現代軍事類型將就語言簡潔、明快,語氣果斷,內容表達以熱血為主,有軍人氣息,歷史背景也需要符合當下特點,讓讀者一目瞭然,直接帶入進去,但轉型後發現不同的類型語言表達是不一樣的,比如仙俠,雖然也有熱血的表達,但在語言上更註重“仙”氣,特別是環境描寫,語言對話和情節設定上,讓人一看就仙氣飄逸,充滿古韻;而玄幻在語言方式和內容表達上,都註重一個“玄”字,看上去玄妙多彩、神秘難測,或側重一個“幻”字,看上去天馬行空,讓人無限遐想,而歷史的語言方式註重厚重感,讓人一看就回到古代王朝當中,但內容表達則需要創新,寫歷史不能重復大傢熟知的歷史,得看到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的可能。張
您認為從現代軍事題材的作品與歷史穿越題材作品之間有怎樣的聯系?二者的讀者群體有怎樣的差異和對故事內容的喜好偏向又有怎樣的不同?叢:
歷史穿越題材分不同類別,有種田文,有權謀文,有爭霸文,有宮鬥文,不同類型不同寫法,現代軍事題材與爭霸文有一些聯系,都是在熱血戰鬥,都需要運用到兵法、戰術,都是為瞭守護自己想要守護的去戰鬥,從人性上看是相通的,但現代軍事題材使用的是熱兵器,歷史爭霸文使用的是冷兵器,兵器不同,戰爭模式不一樣,戰術運用也有區別,這對作者的功底有很大考驗。就讀者群體而言,現代軍事題材小說讀者更多的是軍迷、退役兵,但歷史爭霸文會小眾一些,更多的是喜歡歷史,喜歡古代王朝爭霸的讀者去看,兩者有交叉,但區別也不小,這就導致讀者對故事內容有偏好,現代軍事題材小說讀者喜歡看執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看主角怎麼化不可能為可能;歷史爭霸文讀者喜歡看腐朽的舊王朝怎麼被主角打敗,建立一個全新的、符合讀者喜好的新王朝,還喜歡看主角怎麼開疆拓土,揚我華夏威風。至於種田文、權謀文、後宮文,顧名思義,種田文偏種田,通過農業強盛王朝,權謀文偏權謀算計,講的是人性、人心,通過各種權謀手段改變王朝,後宮文更多的是女頻,爭奪寵愛,改變男主,通過男主改變江山,不一而足。張
雖然您現在也寫很多歷史題材、穿越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品,但我們也看到您的作品也是特別圍繞著相關歷史時期或歷史事件背景下的和軍事相關的題材內容,還能繼續感受到您作品中的那份軍事熱血感。您是否認同《貞觀悍婿》等作品依然是軍事題材的文學作品?您認為“軍事”在這些作品中是核心地位,還是說在您創作轉型中的一種熟悉的題材方向?叢:
《貞觀悍婿》是歷史爭霸文,以軍事爭霸為主,裡面有大量的戰爭情節,宏大的戰場描寫,還有各種古代戰法和現代戰鬥理論融合而成的新戰術運用,以及將領、士兵的側寫,自然避免不瞭熱血,說是軍事題材文學作品也不無道理,如果說以前的作品是現代軍事題材,那《貞觀悍婿》就是古代軍事題材。
歷史爭霸文的核心是爭霸,軍事是爭霸的手段,權謀也是,但我個人喜歡軍事,所以在創作時難免以軍事為主,這說起來還是以往的思維慣性作祟,轉型的步子不能太大、太急,急瞭會摔倒,甚至爬不起來,這是轉型的大忌,同時,轉型需要時間,需要過度,更需要積淀,後面我會嘗試更多其他寫法,讓自己更圓滿。張
您的網絡文學作品尤其以專業性出名,特別是您對各類現代軍事武器耳熟能詳,您這樣豐富的軍事專業知識讓作品槽點更少,專業更強,能否辛苦您談一下在網絡文學創作過程中是怎樣去獲取這些專業性的知識,並在作品中將這一專業的風格表現出來呢?叢:
專業知識獲取其實並不難,通過大量閱讀軍事類書籍、刊物、網站等可以獲得,難的是傷害效果,比如同樣距離,不同武器造成的創傷不同,這種創傷資料上難以獲取,隻能通過和專業人士請教,交流獲取,如果描述的不真實,會被人詬病,引人笑話。
當然,更難的是專業表現,軍人有特定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如果用普通人的日常習慣去描寫軍人,那軍人形象就出不來,隻能用軍人的習慣去描寫,讓人一看就是軍人,就能接受,帶入進去,然而,不同時期的軍人習慣也不盡相同,比如新兵和老兵,無論語言、行為、思維等,都和新兵有很大區別,見過血的和沒見過血的兵又不同,而且,不同兵種的語言、思維和行為習慣也有一定區別,需要作者去認真研究,去觀察,去請教,去對比,去揣摩,最後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張
您創作瞭羅錚、秦天、趙無極、李銳和秦懷道等多位形象飽滿、滿懷熱血激情的軍人形象,您自己最喜歡他們中的哪一個人物形象?您在創作這位人物的時候融入瞭怎樣的感情?叢:
每一個人物都有他的不同特點,因故事需要精心設定而成,每一個人物都有他的相同點,但更多的是不同,每一個人物都喜歡,但在“羅錚”這個人物的感情融入上有些不一樣的東西,創作《最強兵王》時正在創業,創業艱難,所以“羅錚”這個人物充滿瞭抗爭、奮鬥、不屈、跌倒後爬起的執著,其他人物是全職寫作時創作出來的,雖然也熱血,也奮鬥,也抗爭,但少瞭一種真實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是跌倒後爬起的不屈和執著。
現正創作的《貞觀悍婿》中主角秦懷道也有不屈和執著,是我將跳出舒適圈奮力一搏的狠勁和轉型的渴望融入到秦懷道身上,使得秦懷道也去抗爭不公,去豁出一切拼殺,渴望殺出一條自己的路,這份感情的融入使得《貞觀悍婿》從無數的歷史題材小說中殺出來,讓我看到轉型的希望。張
您作為集眾多榮譽於一身的網絡文學作傢,最讓您記憶深刻的是哪一次獲獎?獲獎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您難以忘記?叢:
就像作者永遠忘不瞭自己的處女作一眼,同樣也忘不瞭第一次獲獎,我的第一個獎項是創世中文網給的,當時叫金鍵盤獎,由讀者投票選舉產生,我拿到的是男頻作品第一,雖然隻是平臺頒發的商業獎,不被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認可、重視,但對我而言分量很重,那是讀者對我的肯定,一輩子難忘,每當想起,那票數不斷增長、名次不斷攀升的情景歷歷在目,雖然後面拿過不少有分量的大獎,但永遠忘不瞭那個小獎。
張
您認為現在有瞭更多類型的網絡文學作傢榮譽評選榜單,從網絡文學作傢的角度出發,您認為這樣是否有益於促進網絡文學的繁榮?對網絡文學的發展還有怎樣的幫助?是否同時也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壓縮瞭一些作傢的市場空間?叢:
網絡文學繁榮取決於三方面,一方面是資本,另一方面是政府,資本的註入可以擴大市場,提高流量,隻有蛋糕做大,讓更多作傢得利,才會有更多人進來寫作,讀者多瞭,作傢就能賺到錢,作傢賺到錢瞭,更多人進來寫作,產生更多讀者,資本獲得更多利潤,加大投資,進一步擴大市場,讀者、作者、資本,三者形成良性循環,市場必然繁榮。但市場繁榮後難免出現良莠不齊,出現不好的聲音,這就需要政府監管,行業引導,監管可以凈化網絡,杜絕三俗,榮譽評選榜單是行業引導的一種手段,有瞭榮譽,作者在物質上獲得保證,能寬松、從容地寫作後,精神上也得到滿足,社會認可,就會更有動力去創作,有益於網絡文學的繁榮發展,遺憾的是國內還缺少一個網絡文學最高獎,如果設定,並與魯迅文學獎對等,將更大提高網絡作傢積極性。至於壓縮市場空間方面,我認為完全不用擔心,獎項可以提高作者曝光率,引發社會話題,讓更多人來關註網絡作傢、網絡作品,從而引爆作品的版權開發,比如影視、動漫,最終形成更大知名度,更大影響力,反推市場繁榮。張
您的《最強兵王》《最強狙擊手》《叢林戰神》和《狙擊榮耀》等作品都是自連載開始就引發廣泛關註閱讀,完本後更是獲得極高的口碑,都是大傢認可的網絡文學經典作品,那您認為網絡文學經典的標準應該關註到哪些層面?
叢:
網絡文學經典的標準見仁見智,但脫離不瞭三個范疇,第一個是人物,一個好的人物可以讓讀者獲得精神共鳴,獲得情感寄托,最後口口相傳,比如西遊記,觀眾可能不記得情節,但絕對記得師徒四人這些人物,尤其形象分明的孫悟空,比如三國,大傢記住諸葛亮,未必記得鳳雛,所以,人物是經典作品的必要條件。其次是表現形式,比如第一本成功的金手指文,第一本成功的系統文,第一本成功的盜墓文,第一本成功的末世文,第一本成功的現代軍事文,第一本成功的國術文,等等,這類也叫某個題材、某個專業領域的現象級作品,某一個題材的開山鼻祖,用獨特的方式開創一個流派,一種風格,一種寫法,並取得巨大成功,難以超越,隻有模仿,這類也堪稱經典。最後是三觀,文學需要弘揚正能量,需要清風正氣,需要傳播和諧社會價值觀,毀三觀的作品數據再好,流量再高,知名度再大,也不應該成為經典。至於語言表達能力和思想性等方面,也不能少。張
您認為網絡文學經典與傳統文學經典之間有怎樣的區別?您認為評選網絡文學經典作品對讀者的閱讀來說有怎樣的影響?叢:
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本質上都是文學,不應該有區別,所以評價其是否經典的標準應該一樣,那就是文學價值,價值是個物資概念,比如一個東西值多少錢,一個人有多高成就,登月能給人類帶來什麼,等等,都可以具象化,而文學價值也可以具象化,那就是看有多少人讀,能不能恒久流傳,多少人讀代表市場認可度,市場占有率,能不能恒久流傳代表讀者追捧度,一部作品如果沒幾個人讀,或者讀完就忘,就丟到一邊,不會再拿出來讀,或者若幹年後沒人再願意讀,被新時代淘汰,那就稱不上經典。評選網絡文學經典作品對作者而言,是一種榮譽,對讀者而言有一定的閱讀引導性,特別是對網絡文學不太瞭解的讀者,會嘗試去閱讀。張
您平時是否會看一些別人的網絡文學作品?除瞭軍事題材的作品,您一般還會關註和偏好哪一類型的網絡文學作品呢?叢:
看書是網絡作傢必修課,通過大量閱讀可以瞭解當下市場的變化、風格以及讀者喜好等,有助於自己創作,不閱讀意味著落後,被市場淘汰。我閱讀很雜,各種類型都喜歡看,沒有偏好,閱讀隻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好看,這也是網文創作的標準。張您在平時創作更新作品的過程中,與讀者和粉絲交流的方式都有哪些?您認為這種讀者能夠在更新過程中不斷評論和交流的交互式方式,對您的創作是否有影響?叢:網絡文學作會和讀者交流很有必要,瞭解讀者喜歡的角色,為什麼喜歡,為什麼不喜歡,有助於自己創作水平的提高、後面情節的設計等,交流方式也很多,讀者群、公眾號、交流區,現在各大文學平臺都推出作傢說功能,讀者可以直接在章節裡留言,發表自己看法,時不時上去看看,能知道自己有哪些錯誤、哪些不足,這對創作很有必要。張那麼在您的創作經歷過程中是否有受到過讀者評論的啟發而創作的經歷?叢:網絡文學有句話,叫高手在評論區,術業有專攻,作傢不是神,有很多不足,特別是某些專業上領域的不足,而讀者千千萬,會有人提出專業意見,比如專業術語,比如行業規則等等,我想,每一個作傢都有被讀者指出某些不足的經歷。張
那您是否有因為讀者的評論而造成困擾的時候,讓自己創作遇到困難的經歷?叢:
沒有,讀者善意的評論對創作有利,吸收就好,惡意的評論不用理會。張
您認為網絡文學的經典性評價體系應該更側重於作品產生市場價值的商業性,還是應該偏向於作品本身的文學性?叢:
就像上面提到的,先要有經典性評價標準,而評價標準如果“是多少人讀,是恒久流傳”,那商業性和文學性都兼容在內,無需側重,但這些標準能具象化,能接地氣,符合新時代文學特點,可操作,而不是見仁見智的模糊化標準、人為化標準、跟不上時代的陳舊標準。張
您認為當前網絡文學市場發展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您作為網絡文學作傢,希望能夠獲得哪些方面的支持和關註?叢:
網絡文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不夠,無論是付費閱讀還是免費閱讀,都受其他娛樂形式沖擊,比如抖音、遊戲、短視頻等,讀者從文字閱讀向視頻閱讀轉變成為趨勢,並勢不可擋,文字閱讀以後會更加艱難,隻有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學界、資本都參與進來,一起努力,將蛋糕做大,缺一不可。張您認為網絡文學未來發展應該註重哪些方面的問題?叢:網絡文學發展至今,已經到瞭瓶頸,加上其他娛樂形式沖擊,免費和付費兩種商業模式內卷,未來市場前景堪憂,唯有行業引導,影視資本介入,擴大版權開發,讓更多文學作品走出圈外,走上熒幕,走出國門,讓不喜歡看書的人也進來閱讀,做大蛋糕,未來可期。其次就是行業管理,比如推出行業統一標準合同、重罰盜版、廢除壟斷等。張
如果您的作品被改編成為網絡影視劇,您能否接受為瞭跨媒介的劇情發展對作品進行一定修改和再創作?您認為這樣的改編再創作是否有益於網絡文學的發展?叢:
網絡文學作品能否改編成為影視劇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該作品本身就很火,經受住讀者考驗,有很大讀者群,讀者對劇情、人物已經形成固有認知,如果劇情改動較大,會被讀者吐槽,甚至謾罵,我認為文學作品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可以進行修改和再創作,畢竟文學和影視是兩個領域,在表現手法、方式等方面有很大區別,但不應該大規模修改,市場上不少文學作品影視化後成績不溫不火,甚至引來一片罵聲,這對網絡文學發展不利,當然,也有一些文學作品修改後熱播,但這種等同於重新創作的改編,考驗的是編劇能力,已經和原著沒有關系,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先入為主,認為原著不如改編後的影視作品,同樣對網絡文學發展不利。原載於 《青春》 2022年第11期END揚子江網文評論文字|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 張浩翔等圖源|網 絡編輯|蘇熙雯審核|邢 晨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