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五》——文明上的靈簿

王晨晨 2024-08-15 12:22 12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米歇爾·圖尼埃的《禮拜五》改編《魯濱遜漂流記》,基本的情景設計還是沿用瞭原來的人物情節設定,主角魯濱遜及魯濱遜的小跟班禮拜五。今天來聊聊《禮拜五》中的內容吧。

一,上岸的魯濱遜

前面的劇情可能顯得有點拖拉,本書最精彩的部分在後半段。前半段描寫瞭魯濱遜如何生存,如何在一人的王國裡與自然融洽。若不介意的話,可以把前半段當成是一部人與自然之間的寫生。這裡有要提出的,便是魯濱遜為瞭不讓自己的文明退化,他為自己建造瞭許多建築,如教堂。同樣也保留瞭很多文明社會的儀式,以此來保持自己的人類文明。

二,奴化的禮拜五

剛拯救完的禮拜五,並沒有絲毫的社會文明。魯濱遜對他也存在一定的警戒,久而久之,他把禮拜五當成瞭奴隸來使喚。雖然會教他一些簡單的技術,但不會教他人類社會的文明。禮拜五勤勤懇懇,樂於當一個奴隸。

三,追求天性解放

人人都會追求天性的解放,隻是沒有時機而已。禮拜五在一次機會中接觸瞭休息。漸漸的,他的本性在覺醒,他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想法,醒悟獨立的權利,不想聽從魯濱遜的指令。在這個點上,禮拜五是在追求人性的解放,最原始的自由。而恰恰是這種原始的自由沖擊瞭魯濱遜所建立好的社會奴化秩序,導致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但不得不說,在禮拜五追求人類天性的過程中,禮拜五的天性解放是要高於魯濱遜固守本分,固守飄渺虛無的文明。

四,秩序的覆滅與重建

禮拜五反抗奴化文明的壓迫,自然導致瞭他跟魯濱遜有一戰。打鬥完之後,魯濱遜所謂的文明建築,文明物件,都被禮拜五所燒毀。這場打鬥完完全全是一場文明的解放,有點像被殖民者在反抗殖民者。

失去所謂文明的魯濱遜開始反思,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個人文明,不需要老化的思維,不需要階級的壓迫。於是他變瞭,他對禮拜五文質彬彬。在外界看來,他跟禮拜五一起生活,一起打獵,一起共享。但是轉而看禮拜五,禮拜五之前的解放人本性的行為是建立在壓迫的奴化秩序上,而一旦原有的奴化秩序被破滅,禮拜五自己不知道自己該幹嘛,也便是他失去瞭解放的方向,失去瞭可以反抗的壓迫。魯濱遜的目標很明確,接受人與自然的和諧,接受一起平等,接受一切文明的寧靜。而禮拜五雖然跟魯濱遜幹著相同的事,他不懂魯濱遜的轉變,也不懂文明究竟是啥。沒有瞭天性的壓迫,他又回到瞭最原始的狀態,也便是沒有文明的狀態,有的是徹底解放的自由,沒有的好像一切都沒有瞭。於是,他開始學之前的魯濱遜,開始建立所謂的文明建築,文明物件,文明儀式,文明成果。

而現在的魯濱遜不介意兩手空空一切,將禮拜五當成一個至上平等的文明個體。在這樣的思維下,魯濱遜的個人文明已經遠遠超過瞭禮拜五。而魯濱遜態度的轉變,也在無意之間摧毀瞭禮拜五個人文明進化的途徑。沒有瞭奴化的秩序壓迫,沒有額外的一個人,或者說參照物,讓禮拜五來感受壓迫他人的感受,如何尊敬承認低級文明的存在,如何做到更高層次的超脫。現實往往就是這樣,即使兩個人做著完全相同的事,但兩個人的感知力,兩個人的共情力,兩個人彼此之間的文明,存在著天壤之別的鴻溝。

五,文明的相對性

結局的結局,船支來瞭,禮拜五選擇瞭登船,而魯濱遜卻選擇留瞭下來。挺像《海上鋼琴傢》的,“我不可以上岸,我得留在這裡,至少我可以在我的船上死去。”而書的結尾並非是魯濱遜一個人留在孤島上,而是船上一個小孩偷偷留瞭下來。留一個人,大概是文明需要一定的參照物,亦或者說文明是建立在所謂的“社會”上。

用之前律師圈很火的一句話來表達這種感覺便是,如何判斷自己很厲害?1,自己覺得自己很行。2,有人覺得你很行。3,覺得你很行的人自己很行。

個人公眾號:居北士

歡迎大傢一起來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