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個學過樂理的同學都會聽說過“五度圈”這樣的一個名詞,或者在自己的樂理課本上也見過一個名叫“五度圈”的圖表:

這個圖表對於初學音樂理論的同學來說也許有些難以理解,故而在很多時候都被初學者忽略瞭。但事實上,這個圖表在我們的音樂學習過程中是有著不小的作用的。

五度圈是什麼?

其實,五度圈(Circle of Fifths)就是一個以純五度(Perfect 5th Intervals)音程為間距,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排列所形成的一個圓圈。

純五度這個音程關系在西方的傳統音樂理論中有著十分特殊的意義。在功能和聲體系裡,相隔純五度的兩個音或根音相隔純五度的兩個和弦之間都是主屬關系。比如C-G,D-A,E-B等之間都是這種關系。

而我們的五度圈,也可以看做是這種主屬關系的一種較為直觀的體現。圖表上的相鄰兩個和弦的根音之間都是純五度關系,也可以理解成主屬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圈圈無論是從C開始、從G開始還是從別的地方開始,通過順時針的向上純五度關系(屬關系)或者逆時針的向下純五度關系(下屬關系)的層層演變之後,最後都能回到最初的起點。

那麼,這個五度圈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五度圈與調號

在初學者學習認識各種調號的過程中,五度圈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很多同學之所以對那些帶著很多升降號的調號感到頭疼,多半是因為對這些調號采取瞭死記硬背的方法,比如記住一個升號的是G大調或e小調,兩個升號的是D大調或b小調,如此這般之類的。

這樣的記法其實很不明智,往往會事倍功半。但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引入五度圈之後,便會發現這個問題就變得很簡單瞭。

我們可以發現,調號上的升號數遞增的順序正好是五度圈順時針的順序。即,C大調無升降號,C大調的屬調G大調有一個升號,G大調的屬調D大調有兩個升號……

至於降號,我們可以發現,調號上的降號數遞增的順序正好是五度圈逆時針的順序。即,C大調無升降號,C大調的下屬調F大調有一個降號,F大調的下屬調Bb大調有兩個降號……

不僅如此,仔細觀察,我們還能發現,這些被升或被降的音也有著一定的規律。

C大調無被升降的音,C大調的屬調G大調的那個被升的音是F音,G大調的屬調D大調的兩個被升的音分別是F音和C音,D大調的屬調D大調的三個被升的音分別是F音、C音和G音……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被升的音同樣也是按照五度圈上面的順時針順序來的,即F、C、G、D、A、E、B、F#……

C大調無被升降的音,C大調的下屬調F大調的那個被降的音是Bb音,F大調的下屬調Bb大調的兩個被降的音分別是Bb音和Eb音,Bb大調的下屬調Eb大調的三個被降的音分別是Bb音、Eb音和Ab音……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被降的音同樣也是按照五度圈上面的逆時針順序來的,即Bb、Eb、Ab、Db、Gb、Cb……

在瞭解到這個規律之後,相信認熟調號的這件事就不再是一件很難的事瞭。

五度圈與4536251

之前上過熱搜的“4536251”,其實也是五度圈的一個衍變產物。所謂的“4536251”,就是一組在流行音樂中十分常見的和聲進行。而這裡的幾個數字,其實是和弦級數的代號。

在C大調裡,4536251代指的就是F-G-Em-Am-Dm-G-C這樣的一個基本的和聲進行。你可能要問瞭,“F-G-Em”的這個部分跟五度圈好像沒啥關系吧?

這個部分看起來確實沒啥關系。如果想讓它變得看起來有關系,就應該是“F-Bdim-Em”,這樣就符合五度圈的五度下行瞭。

但是,我們要知道,在流行音樂裡,“Bdim”這個減和弦一般用得較少,而與其結構有相似部分的G和弦特別是G7和弦則常常被用來代替其的使用。畢竟Bdim的組成音是B-D-F,而G7的組成音是G-B-D-F。

至於這之後的部分,則都符合瞭五度圈逆時針的五度下行的原則。

五度圈與副屬和弦

五度圈的另外一個作用,可能就在於幫助我們改造一些基本的和聲進行瞭。這種改造的基本方式就是在目標和弦之前插入一個“副屬和弦”。所謂的副屬和弦,其實是相對於調式主要的屬和弦而言的。

以流行音樂中最常見的和聲套路之一的“1645”為例子。在C大調裡,1645指的就是C-Am-F-G的這樣的一個進行。

這樣的一個進行聽多瞭我們也許就會感到厭倦,那麼如何對其進行改造呢?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在五度圈裡給目標和弦找屬和弦。

翻閱五度圈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到,Am的屬和弦是E和弦,F和弦的屬和弦是C和弦,G和弦的屬和弦是D和弦。那麼別猶豫瞭,直接在和弦進行裡按照五度下行的原則插入這些和弦吧,這裡以插入屬七和弦為例。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得到如上的一組和聲進行。

值得註意的是,這樣的一個進行不見得好聽,或者說不見得符合你的這首作品的氛圍。在實際的和聲編配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應該從作品的整體和局部兩方面進行考慮,再決定是否要加入這樣的一些副屬和弦來改造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