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的拳友都喜歡去追求所謂的內傢拳內勁,但是卻一知半解,咬文嚼字。使得自己無法走入真正的內傢拳大門。今天就從兩種發力模式的原理、人體筋膜系統的生理特點及分佈、筋骨力發力的幾種方式、內勁的發力核心、如何練習筋骨力等問題展開探討,希望能幫助到各位。


  • 引言:

在太極拳的拳論中有:“勁起於腳,形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於是很多太極拳習練者就機械的理解為打拳時發力是用腳去蹬地產生地面反作用力,從腿開始往上,節節貫穿到腰胯手臂的。這樣的結果就是越是想發力兇猛,蹬地就越要用力,腰胯旋轉的就要越快。於是乎,就有瞭太極拳要加強腿部肌肉力量的說法。

其實,"勁起於腳"這句話並沒有問題,說的是力量的一種狀態。但是現在很多人卻把它當成太極拳的一種技術要領或者發力標準來練習,這就偏離瞭內傢拳內勁發力的本源。

其實武術並沒有什麼外傢拳和內傢拳之分,這樣的叫法是後來人為瞭方便區分拳法的發力及內在修養方式而人為添加的。其實,不論什麼拳,其發力方式無外乎就是兩種。

第一種,依靠伸縮肌肉產生力量。

人體一共有206塊骨頭,639塊肌肉。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由附著在骨骼上的肌肉通過收縮牽動骨骼繞關節而活動實現的。其實就是連接關節兩側的骨頭發生的杠桿作用,肌肉提供動力。然後我們的復雜運動也是通過多個關節的杠桿運動而實現。

  • 我們做屈肘動作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肘關節向內旋轉;
  • 伸肘動作,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肘關節向外旋轉打直;
  • 當手自然下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都舒張,肘關節放松保持自然微屈。

手臂曲伸時肌肉收縮狀態

這種發力方式,你想要出拳速度快,力量大,就必須加強肌肉的收縮能力,包括能提高出拳速度和力量的轉腰轉胯涉及到的所有肌肉群,那麼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和其他相關肌肉都必須非常強壯才能提高這樣的能力。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通過極致運動和蛋白質補充來增加肌肉纖維的收縮力量和體積(或者是手臂截面積的大小),比如拉力訓練、啞鈴、單杠、俯臥撐、舉重等。

但是,這種通過肌肉收縮發力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往往練習過後,會感覺精疲力盡、氣喘籲籲、口幹舌燥,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反應也跟著變慢。同時,隨著肌肉力量變大,對於關節處的破壞力也隨之增加。你看很多的奧運選手,傷病特別多,就是因為極致鍛煉(當然,他們是為國傢爭取榮譽的高尚精神)。比如奧運跨欄世界冠軍劉翔的跟腱斷裂、籃球巨人姚明的膝蓋受傷等等。我們普通人,其實也遭遇到過這種情況,比如扭腰力量過大會傷到腰及脊柱,比如太久沒運動突然跑步會拉到肌肉韌帶等。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會萎縮,關節退化,骨骼會因為密度降低而變脆,力量也會因為臟腑和氣血功能變差而變小,那麼你的功力就自然下降得很快,這也是很多的體育運動隻適合年輕人一樣。有一個詞叫做青春飯,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種,依靠放長肢體產生筋骨力。

我們古代武術傢中的有識之士一般是醫、武、易不分傢的,他們從中華的傳統醫學觀點來思考,認為過度運用肌肉力量來練習武術,並不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反而是一種大量消耗元氣的訓練方式。

後來發現,除瞭肌肉力量之外,人體還有第二套力量系統——筋骨力系統。即由貫通全身上下,連接身體內外的韌帶、肌腱、筋膜的彈性伸縮和張力提供的力量來源。

貫通全身內外的筋膜網絡

筋有多大的力量呢?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思考過的話,還真的想象不到。你看我們的手指頭,沒有什麼肌肉,但是我們抓住單杠可以支撐住我們的身體,舉重運動員甚至可以抓起數倍於身體的重量。可想而知,韌帶的拉力之大。

我們全身的韌帶、肌腱和筋膜是一個龐大的網絡系統,是相通的。如果能夠通過一定的方法做針對性的訓練,讓全身的筋都協同發力,那個力量是恐怖的。

但是筋的發力並不同於肌肉的收縮用力,它是通過放長肢體,產生彈性,就像一根皮筋,你把它拉開來以後一松手,"啪"發打在手上,眼淚都能疼出來。很多人喜歡用五張弓來形容這樣的彈性內勁,也是通過拉開筋骨,產生彈性拉力。

由此可見,筋骨力是一種先蓄力後發力的發力方法。這樣的發力方式,可以像皮筋一樣拉開後的回彈,可以像彈簧一樣壓縮後的釋放,可以像柔軟的皮鞭一樣把它甩出去的傳遞,還可以像水波紋一樣從一個中心點向四周擴散出去,更可以像手榴彈爆炸一樣的極速膨脹的空間擠壓。

練習筋骨力的方式很多,其基本方法就是通過放長身體和圓潤折疊,把全身的韌帶、筋膜充分拉伸撐拔,增強其厚度、柔韌性和彈力。

韌帶、筋膜的拉伸不同於肌肉的收縮,雖然數量和面積更大,但是它很薄,不需要很大的幅度,因此在體能消耗上更少。而且我們人體的血液循環、神經傳導、體液疏佈、體表感受及氣的運行都需要筋膜的支撐。因此,長期訓練筋骨力,不但能增強身體的力量,而且不會過多消耗身體元氣,反而能讓氣血循環更通暢而有利於身體機能的健康。

很多老一輩的內傢拳高手,到瞭晚年雖然身體退化瞭很多,但是力氣比一些年輕人還大,精神矍鑠,腿腳也靈活輕便。

自然門萬賴聲

筋骨力強大的武術傢,可以從看到他們外形上看得出來,全身筋膜騰起,這是與肌肉發達完全不一樣的。

李小龍的周身筋膜騰起

深度瞭解韌帶、筋膜的分佈

上面說到韌帶、筋膜是貫通全身內外,首尾相連的,那究竟是如何分佈的呢?主要有五類部位,我們來看:

  • 1.關節處有各種韌帶,比如胯關節處韌帶就非常豐富,其目的是包裹住關節處骨骼,保護和牽制其活動范圍;
  • 2.關節處的一些未鈣化的軟骨組織,比如還是胯關節處的恥骨聯合尾骨處的一些椎間盤殘留,提供瞭一定的活動空間;
  • 3.我們的皮膚,表皮與真皮層之間有豐富的淺筋膜,裡面分佈瞭大量的神經、血管、淋巴、感受器等,是構築人體的第一道重要防線;

  • 4.肌肉也同樣是由筋膜包裹,外膜、內膜、筋鞘、筋原纖維等。如果說肌肉沒有筋膜的包裹,那就隻能是一灘沒有用的軟肉,不會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力量的傳遞支持。
  • 5.我們的體內,筋膜更是錯綜復雜,就像一套精心設計的設備支架系統,維持著各個器官組織的位置並保護它們不受到震蕩、沖擊等傷害。

由此看到,筋膜在我們身體裡面的分佈,真的是無所不在,而且互相牽連。我們古老的《易筋經》在總論中就做瞭描述:"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

筋骨力的幾種發力方式

筋骨力的發力,最終要實現的是全身筋膜的整體牽動、繃彈、炸起。具體表現形式有如下幾個方面:

  • 1.通過肢體的放長,讓筋膜拉伸,形成蓄力發力,這好比是拉開的皮筋的彈力。就像我們突然走到好冷的戶外,一個寒顫襲來,全身一緊;也像很多人都感受過的小解完後的一哆嗦,俗稱尿顫;
  • 2.通過筋伸骨縮的方法,使得筋膜蓄力發力。這個就好比壓縮的彈簧,一釋放,嘣的一下,彈射出去。就像老虎捕食、貓捉老鼠、蛇抓獵物一樣,靜悄悄地匍匐在地上,悄悄地聚力,前身伸展,後身骨骼壓縮,突然發動,迅雷不及掩耳的彈射而出,這稱之為驚炸力;

貓咪的彈跳

  • 3.通過多層筋膜的不同伸展彈性形成錯位,產生多方向的內勁發力。這其實是在意念主導下,通過不同部位筋膜拉縮量,實現的一種曲中求直的空間位移。比如拉弓射箭,弓體可以理解為是骨架和筋結合的大筋,弓弦是另一條柔韌的小筋,箭也是筋骨的組合,三者朝著同一個目標,集體拉伸,共同發力。這也是傳統武術中常說的折疊勁、騰挪勁、筋骨杠桿力。
  • 4.通過有節律性的傳遞,小力匯集成大力,可以從一端傳遞到另一端,如甩鞭子一樣,到最後,啪的一下,力量驚人;也可以從一個中心向四周擴散,如水波紋向四周擴散;還可以像波濤滾滾的海浪,遇到礁石,激起千層浪花。
  • 5.通過體內筋膜的牽制蓄力,比如通過隔肌韌帶的收縮,帶動隔肌的極速下沉或者內臟下砸,迅速增強腹腔內壓後的釋放。這好比是一個裝滿高壓液化氣罐突然爆炸開來,力量傳送到四面八方,這也被稱做由爆炸力。

筋骨力的發力形式還有很多,但其發力原理除瞭利用自然重力以外,完全可以不從體外借助外力反作用於己身。所以,通過腳蹬地來發力,如果是靠的腿部肌肉爆發產生的蹬地作用,再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來推動身體力量傳遞,實際上隻是肌肉用力的外傢拳形式,並不屬於內傢拳所說的內勁。而且這種方式,你蹬地的力量越大,對於氣血的影響就越大,很多人用力蹬幾下,結果面紅耳赤,頭暈氣上頭,對於一些有血液問題的拳友來說,其實是很危險的。

筋骨力的發力核心

我們通過實際練拳體悟可以感受得到,想要運用好筋骨發力,筋膜的伸縮至關重要。既然是內勁,那就是說我們並不需要借助於外力,全由體內發出,哪怕我們是站在冰面上、立在水面上、懸在空中、躺在地上、被綁住瞭手腳,我們也都應該能從身體的內部找到發力源泉。

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經驗中去觀察,有的時候,我們去提一個重物,會勒緊褲腰帶,憋上一口氣,力氣就會更大更持久。比如舉重比賽,運動員就是把腰帶扣到最緊。

這其實就說明瞭,力量的發力核心其實是在腹部,如果這裡松瞭,也就是我們說的憋住的那口氣沒瞭,或者笑場瞭,力氣會一下子就潰散掉瞭。我們勒緊腰帶,就是守住的力量核心,就可以發揮出最大的力量潛能。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武術中,腹部這一塊就是指的丹田。丹田的運用很廣,在武術、修煉、導引、氣功、瑜伽、坐禪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常說"氣沉丹田"、"氣灌丹田"、"逆腹式呼吸"、"丹田力"等等,可見一斑。

所以說丹田是發力的核心,是因為這個地方處於我們身體的重心地帶,這裡筋膜豐富,而且腹部前面沒有骨架的阻礙,能夠與隔肌的升降一起組團,通過改變腹腔的容積和內壓來擠壓內臟並牽動全身的筋膜,就像一輛汽車的各個動力系統都通過各種管道和線路連接在發動機上獲得動力一樣。

以丹田為發力核心,還有很多的優勢,因為丹田收縮,胯會下坐得更好,重心雖不落地,但又深入地底,這樣就能夠解放雙腳,把自己提起來,就像被一根線懸吊著,雙腳可以變得更加輕便、轉化會更加靈活。在化力的時候,腳成為第三支點,能夠更好的順力而為。而依靠蹬地發力的話,腳與地面貼牢,容易被抓住勁失於下風。甚至於對於一些腳法靈活的對手,容易被他絆住而被制服。

如何練習筋骨力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習慣瞭通過肌肉伸縮來完成各種動作,使得筋骨力一直被忽視,但是智慧的古代武術傢和養生傢們,發現通過主動放松肌肉,就可以引導筋骨力的自然開展。於是創造瞭獨特的練習方法。有各種各樣的導引術和武術動作,但是不管是什麼,都有幾個相同的特點:松、靜、慢、圓、撐。

其中撐(抻)筋拔骨,是對於練習筋骨力最有效的方法,讓韌帶、肌腱、筋膜、軟骨組織在一種舒適得力,順其自然的狀態下,通過持久的靜力拉伸,理順它們,就好像織佈機紡紗織佈一樣,最後讓所有的筋骨力線都能相互感應,相互聯系,形成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整體力量系統。

通過我個人的練習體悟,站樁功是開發筋骨力最理想的方式。因為隻一個動作,容易記憶,不會因為動作太多而分散註意力牽動肌肉的緊張,這樣更容易把註意力維持在筋膜的拉伸狀態之中,也更能細致的去體會筋骨力的生長過程。

當然,內勁不光是指的筋骨力這一個方面,而是包括勁、氣、神、心意、步伐、呼吸、時間和空間的轉化等多維度的綜合運動系統,是不拘一格,沒有固定形式的。但是所有的這一切的無形無相的變化,都建立在筋骨力為支持的基礎上,就像房屋的地基一樣。如果我們能很好的掌握內勁發放的理法和付出實際體悟去練習,就邁進瞭內傢拳的大門。很多東西可以通過自身的反復體會而融會貫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