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三的日記本,

一部斑斕也斑駁的世相藍皮書

王 東 聲

傍晚,就收到呂三兄的《七八九十》,來回翻閱,不忍釋卷。

那是他年前旅居藏地八宿的經歷與記憶之書,是他以筆墨塗畫山河與心路的日記本。2022年7月15日,他們一傢三口,離開蜀南,抵達藏東,卻因為疫情封控不得不安頓下來,至10月11日離開,居然就地做瞭近三個月的“居民”,開辟瞭他所謂的“第二故鄉”。蘇東坡有“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句,的確如此,人之於物質並不需要太過豐奢,隻要心靈安妥,溪山處處皆可廬。

2022年,的確是不平凡的一年。天災持續,人禍頻仍,封控、核酸、口罩、健康碼、行程碼、隔離等等,具體到生命個體,便呈現形形色色的不堪經歷。呂三在八宿,恰恰是萬千案例中的一個縮影。不同的是,他以自己的方式,每日在微信圈播報客居在外的人情世相,播報他用畫筆與刻刀演進的所思所想。

不禁想起在北京畫院欣賞白石老人的印作,總是琢磨再三,流連忘返。那些在展櫃裡陳封的印石,不獨刀刻與篆法,那印面與邊款的釋意,便是齊翁的生命態的鮮活闡釋,具體,真切,交遊,畫語,情緒,皮裡陽秋,隱約可感。無疑,呂三的圖畫、書寫、印作與文字,也是他如此這般的生命態的點滴記錄,承載著他對於現實嬉笑怒罵的心理訴求。

《莊子·德充符》講到王駘、申徒嘉等人,高揚一種從起點到終點都異於常人,也充實過人的德性與品質。可想,呂三何嘗不是如此“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的一個典型范例?呂三別署“坡子”,自小跛足,並一度令父親擔憂他的做事與生存。然而,多年以來,呂三不但可以自足,甚至活成瞭樣板,優遊自在,把筆從容,塑造瞭越來越多的精彩,收獲瞭越來越多的贊譽。

羅丹曾說過:“在真正的情感面前,再高妙的技術也會顯得蒼白。”呂三的作品,沒有宏大敘事,沒有空洞的具象摹擬,而以個體視角,以貌似粗拙卻也真切可感的筆墨,去感知世間萬物,去撫摩紙墨之間的視覺陳述。他把自己的日常情態,一日三餐、與友聚飲、外出參訪等等,毫不避諱地公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裡,把湯湯水水的的感悟坦然直陳於塗塗畫畫之中。

EMS運轉圖 紙本水墨 31cm×34cm 2022

面對現實,社會個體,常常無奈之下變遭遇為一種“和解”。——對,是和解。

可想,藝術何嘗不是把人生的美好與遺憾所鍛造的一種和解方式?在呂三的詞典裡,就像參透瞭生命的意義,參透瞭人間憂歡,參透瞭剎那永恒,不見困頓,不見空乏,不見怨嗟,隻有清風明月,隻有筆墨的歡愉,形色的斑斕。他的畫,是平常心的塑造,接地氣,粗礪,也細膩,市井之心與田園情結,煙火氣與山林之想,文心與匠心,完全是一種交駁纏絆的共生關系。

在呂三的世界裡,人生與藝術,書畫印,包括點點滴滴的文字,都如此協調統一,寫畫成瞭他與這個世界的一種和解方式。路過凡花野卉,可以如沐春風,陽光灑落,從善如流;面對周遭際遇的無奈,以及針對現實不公的批判,也往往針鋒相對,鞭辟入裡,——如此這般,都統轄在他的“和解”裡,統轄在他的朋友圈和日記本裡。

說到底,中國傳統水墨的核心密碼無非“情趣”二字。

情趣,關聯著筆墨,關聯著書寫,關聯著創作者的心境、哲思與精神氣質。好的作品,就如一部可以啟人心智、療愈心靈的書籍,帶給人美妙的視覺享受,帶給人貫徹靈魂的歡暢體驗。

朝聖的人們 紙本水墨 46cm×68cm 2022

可以說,呂三的繪畫由表及裡地傳承瞭文人畫的基因。梁楷、楊鐵崖那般的闊筆直書,徐青藤、金冬心的詩畫裡那般對人生遭際的感悟,齊白石那般對草卉魚蟲興致盎然的關註與構畫,在呂三這裡得到瞭新的演繹。

呂三作品有著濃厚的個人色彩。他以真誠而坦蕩的筆調,很好地詮釋瞭“觸物皆有會心”的鮮活與生動,——唯其“真誠”,不僅加持瞭他生花的妙筆,也映照瞭璞玉一般的心靈期求,同時映照出筆墨系統在當今尚有一種活色生香的畫語敘事的可能。

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經由呂三的畫筆,讓我們得以重溫那些似曾相識的尋常物態,得以警醒貪嗔癡的人格執念,辨析這個混沌無序的不堪現實,得以透徹人性本善的溫存與力量。

2023年1月18日於北京

《七八九十——大安呂三藏地八宿畫記》書影

大十六開,內文312頁,特種紙精印。收錄作者2022年七月至十月滯居西藏八宿筆記四萬餘字、書畫作品四百多件、近年篆刻作品四十方,全部作品高清印刷,部分跨頁大圖,真實地呈現瞭作品狀態。

呂 三

本名呂斌,行三,

別署坡子呂三,四川自貢大安人。

生於文革,長於市井。仰視君子,羨慕小人。

胸無濟世志,手乏縛雞力。

喜新尤好古,性迂未敏求。若問學歷,

小學五年,中學六年,如此而已。

《七八九十——大安呂三藏地八宿畫記》自序

呂 三

酒後,盤算在藏寫畫者,集為一冊,不算太薄。

老早就盼來藏地走走。盛夏之際,蜀南苦熱不堪,一傢三口便興沖沖到瞭川西高原,避暑兼之遊玩,興未盡,便一路好奇著進瞭西藏。旋以事留於八宿,而八宿之山川風物,人情世味,無不讓我觸感興懷。感懷之際,喚起畫興,郵來紙墨之屬,日以筆墨為生活,兼及文字表達。未久,驟遇疫情,歸途阻隔至今,七月八月九月乃至十月,內中所輯,皆作於此際,故名。

算來,這是我離開傢鄉生活最長的一段日子,三個多月,一百多天,餘生能有多少一百天?飯桌上,我說八宿是我們第二故鄉,妻兒一致說是。所謂故鄉者,是這兒的水土融入瞭我的血脈,是這兒的人意讓我覺得瞭親情和溫暖。

身處蹇滯之際,是八宿的朋友們,給瞭我生活上的幫助,精神上的安慰,還有全國各地的朋友,他們各盡所能幫我,哪怕幾分鐘電話,微信上一句問候,也讓我心裡一陣熱乎——我是堅強的,又是脆弱的,是活在滾滾紅塵中的凡俗。《七八九十》,是我滯居八宿的念記,是我以這種方式對知友們的回敬。薄紙區區,所作談不上有多好,卻具足心意。

黃昏 紙本水墨 24cm×50cm 2022

身在八宿,卻因網絡之便,心系天下。這些時日裡,近近遠遠,有多少事情發生,殘體微軀,我做不瞭什麼,隻得恃以筆墨,訴說由衷。

前年八月,一傢三口到瞭青海,於格爾木駛至玉樹可可西裡,再沿路前行,便可至西藏,當時若非行李不在車上,我們就從青藏公路入瞭藏。設若明天離藏手續順利,我們便踏上歸途,而因疫情管控,不能徑直入蜀,須繞道一千多公裡,從青海玉樹經甘肅回傢,不情不願中,卻將償我前年欲走青藏線的願望。

人生一切,都是老天爺安排好的,我信。

在八宿這些時日裡的際遇,是我生註定的,我念惜。

2022年10月16日於昌都卡若旅次

望鄉 紙本水墨 46cm×34cm 2022

懷鄉 紙本水墨 34cm×46cm 2022

沉默的大多數 紙本水墨 34cm×34cm 2022

半導體 紙本水墨 34cm×34cm 2022

窗外 紙本水墨 23cm×46cm 2022

南瓜 紙本水墨 23cm×68cm 2022

我是誰 紙本水墨 46cm×34cm 2022

蝕 紙本水墨 34cm×34cm 2022

都在車上 紙本水墨 34cm×34cm×2 2022

話對誰說 紙本水墨 34cm×34cm 2022

隻怕衣冠禽獸者 紙本水墨 68cm×46cm 2022

盼 紙本水墨 34cm×46cm 2022

我心本安 紙本水墨 66cm×34cm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