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會福利體系和社會工作價值倫理

一、社會福利思想

1、含義

社會福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一切有助於公民生活質量和社

群福祉改善的活動、服務及資源,它們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質、金錢支持,也可以是無形的

精神幫助;既可以是實物形式的幫助,也可以是現金形式的幫助。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為

社會中最不能自助者(弱勢群體)提供的滿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資源和服務。

2、社會福利的分類

(1)社會福利的二分法:

A、剩餘性社會福利與制度性社會福利。剩餘性社會福利是指當傢庭和市場

等常規機制癱瘓時,國傢的幹預必不可少,從而滿足公民的社會需要,解決社會問題。

這種福利帶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排他性,同時多數福利項目也需要通過傢計調查的監督與

評估手段來完成。制度性社會福利是指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貼或服務,這種福利

不需要經過傢計調查來完成,它有利於公民之間實現社會平等, 消除社會差異。B、積極的社會福利與消極的社會福利。根據福利的目標或功能、影響與後

果,社會福利還可以分為積極的福利和消極的福利。積極的福利是指福利本身不是

為瞭單純的經濟目標,而是在滿足經濟利益的基礎上促進個人的人格發展。消極的

福利意味著福利的給予須附帶辱化條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如 標簽作

用給福利接受者帶來負面的影響。

C、公共福利與私人福利。根據福利提供者的區別,還可以將社會福利分為:

公共福利和私人福利。公共福利:主要指由國傢提供的、用於滿足公民的社會需要

的資源和相關社會服務,其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進步與社會整合。私人福利:

指由市場與傢庭提供的用來解決公民個人需要、促進個人物質與精神狀況 的物質

資源與相關的社會服務。

(2)社會福利的三分法:

英國社會政策學者 R·蒂特姆斯認為,社會福利從概念上可分為:剩餘性

社會福利(主要指社會服務)、財政福利(通過稅收渠道安排的相關福利津貼和

待遇)、職業福利(以就業為基礎的福利津貼和待遇)。1974 年,再次將社會

福利歸為三種模式:剩餘性社會福利、工業成就-表現模式、制度再分配模式。

後者體現瞭雙色會福利作為經濟發展產物的意義,不僅總體社會福利童經濟發展聯

系在一起,而且個人福利也同其在就業市場中的業績表現緊密聯系在一起。

3、社會福利的功能

(1)從社會學角度看,具有潛功能和顯功能。第一,從潛功能角度出發,社會福利是

為瞭提升公民的社會地位、改善社會關系從而增強社會團結。第二,從顯功能角度看,

社會福利是為瞭解決貧困、失業和社會不平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改善公民的生活質量和促

進社會經濟發展。

(2)具體來說,社會福利的功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社會福利通過資源分配與再分配來改善公民的收入分配,從而減輕公

民之間的不平等,促進社會平等目標的實現。

第二、社會福利作為一種社會控制與社會發展的手段,可以通過資金與社會

服務,促進解決社會問題並改善社會關系,提升人的社會功能。

第三、作為社會福利制度的重要促成部分,社會工作專業發揮著解決個人、

傢庭、社會以及社會問題的作用,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專業化的社會服務,有利於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

第四、社會福利服務本身是一種有益的社會投資,有利於促進社會資本的增加,

同時對改善公民與政府的關系也有積極的作用。

第五、從長遠的角度看,社會福利不僅會改善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提升社會

總體文明程度,而且社會福利服務本身也可以通過相互幫助的過程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和

諧,從而促進社會中利他主義精神的發展。

二、社會福利制度

1、社會福利制度的含義

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會裡一套有關人類需要和社會相

關的理念、資源、機構和專業人員等制度設置,它同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教育制

度等一起成為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機制。廣義的社會福利制度包含人類社會中所有

有利於改善人的福祉的制度設置,而狹義的社會福利制度隻是將直接同社會服務福

利資源配置相關的制度設置包括在內。

2、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制度的關系

(1)社會福利是作為人-資源-行動的綜合系統。社會福利是一個集資源、機

構、人力、理念與環境為一體的綜合系統,其目的是解決社會需要,促進社會穩

定與發展。社會福利系統中不同組成部分彼此緊密聯系在一起,發揮各自的功能。

社會福利制度是一個完整的綜合型的社會系統,它包括價值觀和規范、資

源、人力和組織框架,由行動者系統、受助者系統、目標系統與行動系統構成。

社會福利的結構與活動在一個社會中無所不在,如果不理解社會福利系統童其

它部分的關系,我們就無法理解社會福利制度本身。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社會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統,它包括一般的公民、社會福

利工作者與社會福利工作對象。在這一系統中,人及其需要的滿足是核心問題。

為瞭滿足一些需求,需要通過相關人員策劃並傳遞社會服務。

其次,社會福利制度的正常運行還必須依賴必要的資源,包括金錢、物質、

津貼、服務、相關的理念政策。

最後,社會福利制度作為一個解決社會問題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過程,必然

要通過具體的社會行動來完成社會服務的規劃與傳遞。2)社會工作是社會福利服務的傳遞體系。第一,社會福利資源分配和政策實

施需要通過一定的組織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工作扮演著核心角色,能對

各種社會問題作出及時的回應。第二,社會工作服務的基本對象包括兒童、青

少年、婦女、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社會工作的實施可以使服務個呢過有

效地惠及服務對象。第三,社會福利制度要實現既定的社會目標,必須通過社

會行動來完成,社會工作是這一行動的內容。第四,社會是不斷變遷與發展的,

社會福利制度必須對上述過程作出反應,而社會工作的介入是應對社會變遷與

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3)社會福利模式對社會工作專業化服務發展的影響。社會工作是在特定的

社會福利模式下運作的一門助人專業,它深受社會福利制度的影響和制約。

3、西方社會福利制度改革與發展趨勢

(1)提高退休年齡。可以通過延長工作年限相應延長繳費期限,對社會保障

計劃產生潛在收入效應,同時減少受保人領取年金的期限,從而減少社會保障計劃

的日常支出,增加社會保障基金儲備。

(2)增收節支。提高或取消社會保險上限,提高社會保險率。征收社會保障

所得稅,由過去的“社會保障金自動指數化”制度改為現在的限制保障金增長, 從而減

少社會保障金支出。

(3)改變社會福利體系的受益規則,引入“工作福利”制度。指凡接受

政府福利補助者,必須接受政府或立法規定的與工作有關的特定義務。社會福利金由

無償給付變為有償領取。

(4)政府社會福利責任向私營部門轉移,實行社會福利制度“私人化”“資

本化 ”。前者指政府盡量縮小幹預社會福利范圍和項目,把它們交由非政府志願

關、工作合作社和其他社會團體承擔。後者指鼓勵私營部門以職業年金與私人養

老計劃、醫療計劃形式參與福利資源配置,導致混合福利興起。

(5)改善社會福利管理。即完善增強社會福利的依法運行機制,使得社會福

利的行政管理、事務經辦、監督控制三者分開。

(6)調控社會福利基金投資結構,加強社會福利基本的運營管理。

三、社會工作價值與價值體系1、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

(1)新教倫理。基督教在宗教改革時所提倡的一些新觀念成為社會工作價值

的重要思想基礎,如“個人與神的交往是直接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

種平等觀念破除瞭宗教等級制度,對於社會工作的產生顯然是一個間接膽卻非常

重要的推動。諸多新觀念明顯包含自我負責、社會責任、社會秩序、助人自助等

價值觀念,且都成為後來社會工作的一些主要價值觀念或工作準則。

(2)人道主義。人道主義是一種把人的權利價值和尊嚴放在首位來考慮的價

值觀念。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李宗派將倫理上的人道主義基本價值概括為

成人每個人生而平等;成人每個人都是生物的、心理的與社會的有機體;承認人

人生而自由;互相幫助、共同發展;人類需要不斷努力;人人均有尊嚴;人人都

有準求自由平等和自我發展的權利,這些主要原則後來都成為社會工作基本價值

的直接來源。

(3)“烏托邦”思想。“烏托邦”指一種理想國傢,居民生活在看起來完全無缺

的環境中,除形容空想、不切實際的改革外,也含有“理想社會”的意思。 人類

關於理想社會追求與探索中的合理成分是社會工作基本理念來源之一。

(4)社會福利觀念。由於早期政府作用有限,同時也是受新教倫理的有關影響,

在一個較長歷史時期內,社會福利是“補殘式”的。19 世紀後期以來,社會福利

觀念發生變化,政府就開始將社會弱者提供幫助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導致

普遍福利模式產生。上述觀念變化對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產生直接影響。

2、西方社會工作傳統價值體系

(1)操作定義的價值體系。A、個人是首先要關心的對象;B、在個人與社會之

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C、它們具有相互的社會責任;D、每一個人從本質上來說

是唯一的,與其它人是不同的;E、民主社會的一個基本屬性就是通過積極參與社

會,實現每一個人的全部潛能和社會責任假設;F、社會有責任提供各種方式,克

服或阻止在個人和環境之間存在的自我實現的障礙。

(2)比斯臺克的價值體系。他認為:A、人的尊嚴和價值是至高無上的;B、

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會、審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賦的潛能和權力;C、人

具有實現其潛能的天生的驅動力和義務;D、人具有選擇的能力,並且由於其自我實現的義務,他具有自我決定的權利;E、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並且他有這樣被考

兩次的權利和需要;F、為瞭其潛能的實現,人有要求合適的手段的權利;G每一個人

需要在其社會提供的權利和社會保障的機會方面和諧發展,以滿足他在身體上、心

理上、經濟上的基本需求;H、人的社會活動在其自我實現的鬥

爭中是重要的;I、

社會有義務促進個人的自我實現;J、社會通過其個體成員的貢獻有權利變富。

(3)泰徹的價值體系。他認為:A、每一個人都有作為個人的尊嚴和價值;B、

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對待;C、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影響他的

決策;D、每一個人都應該自由發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賦;E、每一個人都應該公

平地分享對貨物和服務的控制;F、對於為瞭理性行為所必須的信息,每一個人

都應該具有完全和自由獲得的權利。

三種價值體系比較:A、操作定義與泰徹的價值體系比較,前者更多從社會

的立場上說話,後者主要站在個人立場上來說話;前者采用更加肯定的語氣說話,

後者多采用虛擬語氣;前者更加一般化,接近知識范疇,後者比較具體化, 更

加接近價值范疇;B、比斯泰克價值體系居於兩者之間,兼有上述兩個體系的特

征,它從個人立場直接論述人的尊嚴和價值,比其他兩個體系對人的價值的敘述

更加詳細和具體,另外,它的知識和理論基礎比其他兩個體系更加廣闊和深厚。

3、中國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構建

(1)社會價值:是整個大社會所崇尚的基本價值,是由占統治地位的文化

價 值觀念所決定的,是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基礎層次。

(2)專業價值(操作守則):A、敬業。是社工對社會工作專業和領域的根

本態度,是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的基礎,有瞭敬業精神,社會工作的其他專業價值

就會由此衍生;B、接納。接納意味著接受、相信、尊重,不僅拒絕判斷,而且積

極追求理解;C、自決。自決即自我決定,就是提醒社會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

選擇和自我決定的權力;D、個別化。個別化是一種分別逐一對待的方法,體現瞭

傳統社會工作價值,它把每一個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實體,應該受到不同的

對待;E、尊敬人。尊敬人有時被當作社會的高級價值,有時被當作社會工作專業

價值,事實上個別化、自決和接納都是和尊敬人有關的。

(3)國際社會工作界認同的專業價值觀:A、服務大眾;

B、踐行社會公正;

C、強調服務對象個人的尊嚴和價值;

D、註重服務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重要性;

E、待人真誠和守信;

F、註重能力培養和再學習。

(4)社會工作專業價值內容。

A、社工對服務對象的看法。看作是一個與自己有平等價值的人,是有潛力

改變和有能動性的個體,要充分相信服務對象自身優勢,並視為合作夥伴,確立與

其民主的工作關系;

B、社工對專業實踐的看法。應堅持專業立場,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專業服

務標準,積極促進專業發展,並堅信社會工作專業實踐在社會工作發展中的作用;

C、社工對服務機構的看法。維護服務機構政策、立場、管理規則,有權力

服務機構運作、模式、管理提出意見,有義務幫助其提高服務水平;

D、增進總的社會福利水平,堅持效率與平等兼顧;

E、社工對社會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看法。對社會前途與遠景始終保持積極樂

觀的態度,相信社會發展美好未來,並付諸努力,通過專業服務於實踐推動社

會進步的進程。

(5)西方社會工作價值觀與中國文化的融合

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觀和倫理同中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進行融合,而現

代化和國際化趨勢促進瞭東西方國傢的跨文化交流。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在社會工作專業的目標上,中國文化觀念強調的社會和人與人關系的和諧,

與西方社會工作價值中促進社會整合的觀念二者是契合的;

B、在人與社會關系的問題上,中國與西方社會工作的價值觀上存在相互彌合之

處,中國文化主張個人是社會的一份子,但在近年來也認識到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

C、西方社會工作價值觀強調個人與社會責任的這一判斷,同中國文化中個人對

集體(或國傢)的責任並非是沖突的;

D、在如何判定社會需要即人類共同需要的問題上,雖然中西方存在差異,但

就人類而言,基本的需要(生存、歸屬感、愛、發展等)在東西方社會還是十分一致的;

E、關於個人權利和民主觀念。西方是高度關註個人主義的社會,個人與個人

之間比較獨立,個人非常在意自我權利意識。中國文化雖然強調小我對大我的忠誠

與奉獻,但中國文化裡個人權利和民主參與有明顯空間;

F、在理想社會價值觀上,中國文化強調的“大同”與當今社會強調的“共同富

裕”“和諧發展”等理念,同西方社會工作價值觀中推進的總體福利進步和

實現

個人潛能提升不謀而合。

四、社會工作專業倫理

1、重要概念

(1)專業倫理:一般也稱為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其特定的工作

中的行為規范或準則,特點有:從實施范圍看,專業倫理主要表現在實際從事一定職

業的人們中間;從內容上講:專業倫理與職業要求與職業生活相結合,有較強的穩定

性與連續性;從表現形式上講,專業倫理比較具體、多樣,有較大實用性。

(2)價值觀與倫理的關系

①價值是一種對事物的偏好或判斷,它不同於以關系建構為基礎的倫理,

者關註善惡等基本判斷或選擇,後者更關註人類行為的正確與否;

②價值關註的是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確定標準,而倫理更關註現實中如何

實踐價值的標準;

③盡管二者存在差異,但又緊密聯系在一起,即倫理的核心要素是善,而這

又是價值觀的核心內容。

3、社會工作價值倫理的內容

①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的倫理責任。包括對其的義務、自我決定、知情同意、

實踐能力、文化能力、利益沖突、隱私保密等。

②社工對同事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尊重、保密、合作、咨詢、服務轉介等

③社工對服務機構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遵循督導、輔導、教育和培訓、 服務對

象檔案管理、轉介等④社工作為專業人員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個人道德要求

等。

⑤社工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倫理。包括保障專業的完整性、遵循評估和研究等方面的

要求。

⑥社工對全體社會的倫理責任。主要包括促進社會福利、公眾參與、參與解決公共

危機事件、參加適宜的社會行動等。

4、主要的倫理困境

(1)保密問題。社會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有效保護服務對象的隱私使其不受傷

害,但在實踐中這一原則有時並不容易把握。由於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情境下, 面對

不同對象處理不同問題,社會工作者在如何處理個人信息以及如何透露消息等環節

上會有難以決斷的局面,需要審慎思考避免出現倫理錯誤和失誤。

(2)人情與法制及規定的沖突問題。中國是人情社會同時也是熟人社會,社

工在處理傢庭、鄰裡等內部成員矛盾時,往往會遇到情、理、法之間的糾葛,如何

正確區分人情、法制、規定的影響與後果常常使社工陷入困境。

(3)價值介入與客觀矛盾。社會工作是一個價值主導的專業和職業,有很強

的價值觀關懷,同時也是一種科學實踐。因此,社工還需要強調方法與資料的客觀

性,盡量減少個人主觀判斷,並多傾聽服務對象的聲音與訴求,尊重其價值選擇。

而這裡可能存在矛盾。

(4)社工的個人利益滿足與職業的社會責任之間的沖突。社工也是普通公

民, 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也需要通過一定渠道來滿足自身需要。然而,由

於職業上的要求和限制,社工有時很難兼顧個人與工作的利益,這要求專業工作

人員盡可能減少二者帶來的沖突導致的不利影響和後果。

(5)自我決定問題。社會工作實踐中強調社工盡量鼓勵服務對象自決,但在

一些特殊情形下,社工要面對特殊服務對象,由於生理、心理和其它原因,服務

對象可能無法自決,在這裡存在倫理困境。

(6)目標沖突導致的困境;

(7)忠誠沖突導致的困境;

(8)責任沖突導致的困境;9)角色沖突導致的困境;

(10)利益沖突導致的困境。

5、倫理決定的一般步驟

(1)認識案主的倫理問題,包括分析社工自身的價值觀、責任和義務。

(2)清楚識別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影響倫理決定的困境。

(3)正確認識倫理行動的各個過程以及參與其中的人,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 和

風險。

(4)深入瞭解支持或反對作出有關倫理決定的理由。

(5)向同事和適當的專傢進行咨詢。

(6)作出倫理決定並記錄倫理決定的過程。

(7)監督和評估倫理決定。

6、我國社工的倫理守則在建設方面的原則

(1)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相結合。專業倫理應該反映時代的問題和任務,也應該

與現存的社會福利制度保持聯系,倫理體系或機制應在未來保持某種開放性以及

時時對問題作出回應。

(2)本土社會的倫理實踐與國際社會工作專業倫理規則相結合。源自西方發達

國傢的社會工作專業標準和倫理體系在中國和社會裡應作出相應的調整,於中國

本土社會相結合。

(3)專業實踐與政治實踐互不沖突。在中國特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裡, 社

會工作專業的方法、倫理原則與實踐模式同政府的政治治理及社會行政實踐應該

進行協調,以充分反映現實情況、需求與專業實踐的標準.

7、解決倫理困境的辦法。

(1)集體討論:

(2)學術研討

(3)通案處理

(4)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