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天晨

周姓在宋代的《百傢姓》中位列第5位。現在,黃姓人口約有2400多萬,姓氏排名為第9位。“周”姓在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朝代的名稱,是屬於常見的姓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周姓的姓氏起源以及“周”字的漢字書法演變的過程。

“周”姓來源

“周”姓的來源有四種說法

一:源自黃帝之臣周昌

二:源自周平王兒子烈封在汝州(今河南省),當地人稱他周傢,便以周為姓。

二:源自姬姓。是黃帝苗裔後稷之後。公元前256年,秦滅東周,將赧王廢為庶人,王族亦稱為周氏。

三:唐玄宗李隆基於712年,因避諱“基”字,下詔改天下的姬姓為周姓。

四:代北復姓賀魯氏為周氏。

現代美術傢王大有先生所繪《尋根萬年中華》中的周姓圖騰

周姓始祖

周姓,主要源自於後稷和周文王姬昌。黃帝的後代後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而周文王姬昌就是後稷的後裔,所以,周姓以後稷或者周文王作為得姓始祖。

周姓分佈很廣,幾遍全國各地。今北京,河北之尚義、雞澤,山東之平邑、東平、淄博,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從江,雲南之瀘水、河口、隴川等地均有分佈。漢、滿、蒙、回、藏、苗、瑤、彝、鮮、壯、黎、傣、水、土傢、錫伯、佈依、納西、仫佬、佈依、佈朗等多個民族均有此姓。

“周”字造字本義

甲骨文的“周”字,描述的是一個畫面,像是田地裡密集的種上瞭莊稼。由此可見,“周”的本義是表達一個范圍,同時也表達瞭功能。合起來看,“周”就有一種“管理”的意味。

周,甲骨文字形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田地,如下圖

用點狀的筆畫表示種滿瞭莊稼,如下圖

用橫縱交錯的線條表示田地,入下圖。

所以,周字表示築埂劃界,圈地而種,也因此有“周密”和“遍及”的意思,進而引申為“周到”等含義。

甲骨文“周”

“周”字的漢字演變

【篆書】

金文的“周”,加上瞭“口”字形,表示圈一個地而耕種的意味,這個字形很大的影響瞭“周”字後來字形的發展。

金文,《大盂鼎》銘文上的“周”

戰國時期的楚簡,用率意的筆法書寫瞭周的字形,可以看出來,這時候的字形是深受金文寫法的影響的。

戰國楚簡“周”的寫法

《六書通》中記載的“周”的多種先秦篆書寫法,這時候的周字雖然還有很多奇形,但是大體上都有瞭一個特征,即省略瞭甲骨文表示“耕種莊稼”的點狀筆畫,而以“口”表示圈地耕種的形態則成為大部分周字采用的寫法。

《六書通》中“周”的寫法

小篆總結瞭之前的寫法,固定瞭周的字形,也成為我們現在熟悉的楷書“周”字

【隸書】

秦代古隸,是篆書快速書寫的產物,《包山楚簡》中的“周”,寫法承接瞭小篆的字形,由於寫法迅捷,很多筆畫產生延伸和不規則,產生瞭個性化的非穩定的書寫風格。筆畫較為圓轉,極少方折;是篆書像隸書過渡的字體。

《包山楚簡》裡的“周”字寫法

漢代是隸書成熟時期,寫法趨於穩定,卻也呈現瞭不同的風格。《史晨碑》中的“周”字隸書寫法,沉古遒勁,法度和意態兼備。

《史晨碑》中的“周”

【楷書】

《善見律》中的“周”字楷書寫法,是唐代經生國詮所書,其人雖名不見經傳卻工於書法。此作寫法精熟而勻凈,體現瞭唐代書風的註重法度的特點。

國詮《善見律》中的“周”的楷書寫法

【行書】

宋代書法的代表人物米芾的《苕溪詩帖》中的“周”,姿態俊逸奔放,如同一個跳舞的人,筆法爽朗大氣,有力而不拙笨,讓字的動態非常明顯,從字中可以看到筆法的豐富變化,凸顯瞭他“八面出鋒”的技術特點,是宋代尚意書風的體現。

米芾《苕溪詩帖》中的“周”

【草書】

元代書傢鮮於樞的草書《韓愈進學解》中的“周”,整個字瀟灑自然,一氣呵成,剛柔頓挫,節奏分明。如水墨畫高低遠近,起伏多變。

鮮於樞的草書《韓愈進學解》中的“周”

通過“周”字的書法字體演變,我們可以看出,不同時代思維對周這個字的解讀。同時通過書法傢個性的書寫,我們也感受到瞭不同性情的歷史人物對這個字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