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男女平等,唯獨男人們有個缺陷:無法生孩子。而現在,關於這事的最後一個難題,有瞭被攻克的兆頭。

今年10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學者們發表論文表示,他們已經成功突破瞭哺乳動物孤雄生殖障礙,培育出擁有兩位生物學父親的小鼠幼崽。

簡單來說,就是隻需要兩位爸爸小鼠提供遺傳基因,就可以生出新的小鼠。這項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的哺乳動物孤雄生殖,展示瞭一種,emmm,完全無法預期的可能性。

雖然網絡文學中早就出現瞭類似的鬼畜情節,但實際上孤雄生殖的問題一直未能被攻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就嘗試過這類實驗,當時他們還認為這是個能簡單粗暴搞定的事兒。研究人員在受精作用的過渡階段開瞭腦洞,在精子尚未和卵細胞融為一體時,把卵細胞的核換成瞭另一個精子的細胞核,完成瞭核融合,得到瞭隻有兩個爸爸的受精卵。

不過結果比較不幸,胚胎壓根沒有發育出大腦,實驗失敗瞭。後續英國劍橋大學也用類似的方法得到瞭隻有兩個媽媽的受精卵,但在發育過程中,胚胎沒有從母體獲得胎盤,也以失敗告終。在那時,人們還不清楚原因,直到後續基因科學的發展,才發現瞭問題所在:哺乳動物存在一個獨特的進化特征,遺傳印記,又稱為基因組印記。

具體的學術解釋比較復雜,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的基因組中,每個基因都有2份拷貝,分別來自父母,我們長成現在的樣子都拜它們所賜,在兩份拷貝中,存在一種印記基因,每一份隻有一部分激活表達,另一部分則處於沉默狀態,但即使處於沉默狀態,我們的生長發育依然需要全部的基因組,才能獲取完整的遺傳指令,這是一種基因限制,會阻止物種在缺乏父本或母本DNA的情況下產生後代。

在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後,科學傢們一直都在試圖解開這道限制,2004年,日本研究人員首次在印記基因上做出瞭嘗試,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基因的印記並非最初就存在,而是在漫長的性成熟過程中逐漸出現,反過來說,動物剛出生時,基因的印記還未出現,它們體內的卵細胞,會是一個中性的狀態。

而在這時使用基因編輯工具,從卵細胞中刪除一些印跡基因,使其表達成一個強力的雄性基因印記,再讓其和正常的卵子結合,就可以培育出隻有兩位媽媽的小鼠瞭。

但是這種方法造出的小鼠顯示出明顯的出生缺陷和致死性,400多個胚胎隻換來瞭10隻小鼠幼崽,最後僅有一隻成功發育成年。不過此後,日本人又不斷對這套方案進行改進,最終在2007年,使這類小鼠的存活率提高到瞭15%左右。

但在兩位媽媽可以生出後代且後代也可以自由繁衍後,兩位爸爸的後代卻一直沒啥進展,原因很簡單,雌性小鼠在剛出生時就已經具備卵子,但雄性小鼠則必須在性成熟後才會具備精子,而此時精子中的基因都已經被打上瞭印記,已經無法沿用之前的實驗方式瞭。

當然,也可以理解成是大自然覺得我們人類真的太糟糕瞭,居然連這種事都想嘗試。

直到近年來,我國的研究人員啟用瞭一個新思路,選擇瞭單倍體孤雌胚胎幹細胞,這種細胞來自一種叫卵巢畸胎瘤的腫瘤,由個別自以為受精的卵子發育成的胚胎異變而成。細胞中的印記狀態和卵子幾乎一模一樣,但會隨著體外培養逐漸失去,最終退化成一種和剛出生時接近的中性狀態。

妥瞭,又回到瞭之前的解決思路,用精子替換卵細胞核就可以得到單倍體孤雄胚胎幹細胞,刪除這些細胞的印記基因,讓它們雌性化,再去和精子結合送到卵子裡面不就搞定瞭麼?

但最大的問題也來瞭,讓它們雌性化太難瞭。之前日本的實驗中,刪除2個印記基因就搞出瞭孤雌小鼠,且正常發育可以存活,而這次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在足足刪除7個後,幹細胞才表現的足夠雌性化。

但這麼操作的結果就是超高的致死性,477隻胚胎中隻有12隻成功出生,出生率僅有2.5%,且隻有2隻成功活到瞭48小時,這就是目前研究人員達到的極限瞭。

但在嚴格上說,這些並不算真正意義的孤雄小鼠,因為他們壓根沒活到性成熟,不過已經提供瞭孤雄生殖的明確理論依據,剩下的,就隻能交給時間瞭。

emm,老實說,這算是科技的步子走的比倫理大的典型范例,未來會變成啥樣,已經完全無法預期,但狂丸覺得,至少有一部分腐女們應該是挺開心的,而一部分男同胞們,未來沒準也能多個選擇……

歡迎關註我的原創微信公眾號「狂丸科學」,

在公眾號後臺對話框回復「科學」,可以玩趣味科學答題遊戲;

回復「笑話」,獲取今日份科學趣圖;

回復「教程」,獲取DIY手工繪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