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註釋

候館:迎候賓客的館舍。出自《周禮·地官·遺人》:“五十裡有市,市有候館。”

征轡:坐騎的韁繩。

平蕪:平坦向前延伸的草地。

譯文

譯文1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桿憑倚。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行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譯文2

候館外的梅花已開至凋零,溪橋畔的垂柳才發出細葉,郊外處處草香襲人,微暖的春風輕搖著馬轡。離傢越來越遠,離愁也越來越深長,像春水一樣迢迢不斷。

遙想她此時,定已是柔腸寸斷,粉淚盈盈。不要登上那高樓倚欄遠眺吧,那連綿不斷的草地之外,隻是一座又一座春山,遠行的人啊,早已消失在春山之外瞭。

譯文3

館舍庭院裡的梅花已經凋殘,小溪橋頭的柳樹,新生的細細的枝條迎風招展。春草散發著清香,春風和煦溫暖。行人信馬由韁,轡頭輕輕搖晃,漸行漸遠。而我的離愁卻越來越濃,如滔滔奔流的春水無窮無盡,連綿不斷。

柔腸寸寸,千繞百轉;晶瑩的淚珠流過粉妝的臉頰。畫樓太高,且不要憑倚高欄,因所見到的情景更令人難堪。在那平坦開闊的草原的盡處,是充滿春意的遠山,而你那位心上人,還在遠山的那一邊。

譯文4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的細柳輕垂,春風輕拂,踏著芳草遠行的人躍馬揚鞭。他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就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水。

寸寸柔腸痛斷,眼中盈淌粉淚,不要登上高樓倚著欄桿眺望遠方。平坦的草地盡頭就是重重春山,遠行的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題解點評

題解

此詞寫早春離別。宋代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題作“相別”。詞境從一派輕盈祥和的早春美景,過渡到漸至深濃的離愁別緒。春山春水,都是思念的載體。詞意連綿流暢,一氣呵成,蕩氣回腸。

明代李攀龍《草堂詩馀雋》贊曰:“春水寫愁,春山騁望,極切極婉。”

評點

本篇抒寫遠別離愁。

上片寫遠行人在春日離傢後隨著行程的漸遠,愁也越來越重,越強烈。“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是遠行人途中所見之景,“梅殘”、“柳細”、“草熏”等詞渲染出悲情氣氛;“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寫離傢日漸遙遠觸發離愁,詞人以春水迢迢比喻離愁的綿綿不斷,真切生動,真實而自然地表現瞭其望歸的愁情。

下片則從閨人著眼,懸想閨中人思念遠行人的情態,表現閨中人相思的痛苦。“寸寸柔腸,盈盈粉淚”,寸寸柔腸痛斷,行行盈淌粉淚,兩對句、八字即寫出閨中人的纏綿深切的相思之情。接下一句“樓高莫近危闌倚”,不要登高樓望遠把欄桿憑倚,既是遠行人對閨中人的深情的囑托,又表現瞭閨中人倚樓望遠而又不見所思之人的情景。“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補充說明上句,即使登樓也枉然,因為什麼都看不見,你遠眺到的隻是平坦的、一望無盡的草地,原野盡頭是重重青山,而你思念之人還在那重重春山之外,早已渺不可尋。即使望斷春山也是徒然,更見閨中人的失望和感傷。此二句既刻畫出閨中人的神態,又揭示出其內心深處悠遠纏綿的情思,為宋詞中的名句。今人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贊曰:“平蕪已遠,春山則更遠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則人去之遠,不能目睹,惟存想象而已。寫來極柔極厚。”明王世貞《藝後卮言》說:“此淡語之有情者也。”

全詞委婉纏綿,別具一格,詞人將遊子思鄉之情與閨中人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寫出兩地互為相思的情思,可謂新穎生動。雖為常見的離情別緒的題材,但詞人所運用的奇妙手法,使本詞跳出俗套,讀來清新雅致,令人神往。整首詞意境優美,融情於景,情寓景中,表現瞭歐詞深婉的風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詞作。

摘自:http://www.chiniurou.com/da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