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課堂

要運用空間句法來分析城市道路的可達性,首先需要理解幾個名詞:

(1)空間句法:空間句法是20世紀70年代由英國學者比爾·希列爾提出的,用於描述和分析空間關系的數學方法。基本原理是對空間進行尺度劃分和空間分割,以數學拓撲關系來描述空間之間的定量關系,並以此探究人類活動行為與空間形態之間的聯系,解讀城市空間形態對人類空間行為的影響方式與程度。

(2)整合度:整合度( Integration ),亦叫集成度,是指空間系統中某一元素與其他元素之間的集聚或離散程度,衡量瞭一個空間作為目的地吸引到達交通的能力,反映瞭該空間在整個系統中的中心性。整合度越高的空間,可達性越高,中心性越強,越容易集聚人流。整合度可分為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

(3)選擇度:選擇度( Choice )是指空間系統中某一元素作為兩個節點之間最短拓撲距離的頻率,考察空間單元作為出行最短路徑所具備的優勢,反映瞭空間被穿行的可能性,選擇度越高的空間,則更有可能被人流穿行,所以選擇度也叫穿行度。

(4)連接值:連接值(Connectivity),表示系統中某個空間相交的空間數。

(5)控制值:控制值(Control),表示某一空間與之相交的空間的控制程度,數值上等於與之相鄰的空間的連接值的倒數之和

(6)深度值:深度值(Depth),表示某一空間到達其它空間所需經過的最小連接數。

操作步驟

準備數據:osm路網數據

涉及軟件:depthmap、ArcGIS或CAD

Depthmap安裝包:

百度雲鏈接:https://pan.baidu.com/s/15eamb4u_-bKZeytF2ctEsg?pwd=njra

提取碼:njra

>>1. 路網數據預處理在ArcGIS中對osm路網數據進行預處理,如果有CAD道路文件也行。具體步驟參考往期推文《osm道路網絡構建》。

處理好後,將路網圖層另存為DXF格式的文件(depthmap支持格式),CAD中也是同理另存為DXF文件就行。

>>2. 構建軸線模型

打開depthmap軟件,新建一個工作空間,點擊Map下的import將我們處理好的道路DXF文件加載進工作空間。小編提前在ArcGIS中將路網已處理好,註意,一定要刪除一些零星的道路,否則對結果影響會非常大。

加載好數據後,選擇Map下的Convert Drawing Map功能,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新地圖類型設置為Axial Map,點擊OK後會自動生成軸線模型。其中Connectivity表示的是每條道路的連通性,也就是連接值。

>>3. 軸線分析

選擇Tool下的Axial/Convex/Pesh,點擊Run Graph Analysis,打開參數設置對話框,首先要設置的是搜索半徑,這裡的搜索半徑是一種抽象的表達,對於不同的出行方式(步行、車行),不同搜索半徑下的分析結果可以抽象反映出人們對不同出行方式下城市空間形態的認知。即當搜索半徑為n時,即所有空間都納入計算,得到的空間參數可表達車行狀態下的空間認知,如全局整合度,這時反映出的是整體的道路可達性;相應的,不同搜索半徑下的道路可達性在空間分佈上也有所差異。其他的可以默認,當然也可以對計算進行加權,就在最後一個勾選框中可以選擇連接度、線長度等參數作為權重。設置好後點擊OK,稍等片刻即可看見分析結果。

>>4. 結果分析

運行完後,如果結果中Node Count是這個熊樣子(一片紅色,其中有零星幾條藍色線),說明這幾條藍色線與整個路網不通,這是我們需要返回到數據處理的步驟將這幾條藍色線刪掉或者將它們與路網連通。

如果Node Count是綠油油的一片,說明整個路網都是連通的,這時可以對結果進行解讀。

integration[HH]結果中,越接近紅色表示整合度越高,越接近藍色表示整合度越低,整合度越高的地方道路可達性越高,因此從圖中可以看出,全局整合度下,路網中間的可達性明顯高於周邊。

而在r=3的情況下,可反映出局部可達性的情況。

選擇度則反映瞭空間被穿行的可能性,選擇度越高的空間,則更有可能被人流穿行,圖中可以看出,城市中的主幹道、中軸線、環線等道路更容易被人們選擇。

深度值反映瞭某一空間到達其它空間所需經過的最小連接數,可以看出越是道路復雜的地方深度值越高,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我們沒有剔除一些影響分析結果的道路,比如人行道、小徑等,導致不同尺度的道路都有。

其他指標小夥伴們可以嘗試著解讀一下,基本上顧名思義,仔細瞅一瞅基本上能看懂

以上文章來源於凌晨GIS,作者Mr Paperang

其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