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媽打來電話逼我辭職,說是我不應她就上吊。在她眼裡背井離鄉充滿風險,回傢老老實實考個公務員才叫安穩。
我知道她是為我好,但是已經不會再吃她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煙霧彈瞭。
除此之外,她也時常電話裡跟我聊些傢長裡短,今天是跟我某肚子八個月大的女同學偶遇,昨天是抱瞭抱隔壁鄰居的可愛孫子,明天是你x姨傢的小夥子挺帥的,總之話裡就一股“你懂得”的暗示。
這可以說是“中國式傢長”的一種典型瞭,也好在我媽要求我的方式比較“可愛”,再尖銳些恐怕就會變成以愛之名的人身綁架瞭。
讓我們看看“中國式傢長”的百度百科——
中國式傢長是指中國的大部分傢長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在教育過程中又存在過分溺愛、心靈施暴等特點。
百科還對中國式傢長的特點做瞭七宗罪式的總結,看著上綱上線,仔細想想實則條條躺槍。
無獨有偶,對“中國式傢長”頗有微詞的人不在少數,還有人將其做成瞭遊戲,
名字就叫《中國式傢長》,現在在steam和wegame上已經有測試版。
遊戲將會模擬從玩傢出生到高考結束,這段和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通過以遊戲來展現中國式傢長的一些特點。
遊戲一開始,我們作為獅子王“金館長”出生瞭,睜開雙眼,我們可以看到老爸的眼裡滿是關切。
雖然是當兒子,但是遊戲裡讓我們幹的事倒更像是傢長的活兒。
“你”具有平均的初始屬性,要往哪方面發展取決於父母,在遊戲裡體現為一個挖腦洞的小遊戲。
這個看著像消消樂的小遊戲裡有五種球,分別對應智商體魄情商記憶力屬性,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但點數是固定的,要特別強化哪方面取決於傢長的選擇。
屬性對應各個學習技能的悟性,比如記憶力屬性越高,學英語要花的悟性值就越少。
學說話考驗的是情商
都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屬性的選擇會影響到孩子的後續發展,選不好很容易就偏科。
通過學來的技能可以用在孩子每天的日程安排上,以此來滿足傢長的期望。
剛出生時傢長的期望簡單而純粹,希望寶寶能健康成長,能安排的也就隻有“翻身”和“聽音樂拍手”這兩項,分別對應學習和娛樂。
隨著寶寶屬性的增長,能幹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是平穩發展還是就某一項進行特別強化,這裡牽扯到一個特長系統——
通過反復安排一項學習技能,可以解鎖對應的特長。這個特長有啥用?能給傢長長臉。
你可能想著讓孩子全面平穩發展,可好死不死地,總有什麼遠房表妹、隔壁錢夫人會來下場diss你,比的就是個面子。
因為孩子沒長處“無可奈何”的媽媽
這時候孩子要還是跟剛出生一樣隻有一項可愛屬性而沒啥特長的話,那麼無疑傢長要在這場面子diss中落敗。
贏瞭面子,面子值提升,可以獲取向父母索取的機會。
不知道是不是在諷刺中國式傢長的獎懲機制,隻要孩子讓自己臉上有光,那相應的,孩子就可以為所欲為???
不過揠苗助長帶來的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我兒子“B哥”雖然幫我贏瞭面子,但是也造成瞭他的嚴重偏科,沒考上重點小學。
到後面學習技能越多,一天的時間也就越發顯得不夠用。
過多的學習會讓孩子的壓力值上漲,而對應的,過多的娛樂會讓父母滿意度下降,這兩項任意一項掉0都會導致遊戲GG。
這讓我想到寫作業寫到12點的小學生,中國小孩還是苦啊。
除瞭德智體美,也不能忽略對個性情商的培養,如果現實中的父母能學到遊戲裡延遲滿足這一招,恐怕在商場哭鬧要買冰淇淋不聽勸的熊孩子會少很多。
遊戲裡比較有趣的是成長過程中隨機發生的小插曲。
我小時候和小朋友打架,父母總是揍我說都是我的錯,這其實跟被強奸瞭怪你騷一樣不講道理
這些高共鳴的經歷可以視作對童年的憶苦思甜,也可以看做“中國式傢長”的典型案例。
配上表情包看著輕松戲謔,實際上都是為人父母的雷區。
到高考結束,遊戲就算完成瞭一周目。到二周目,一周目的孩子將會成為父親,而他的屬性則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基礎屬性。這時候你就會體會到原生傢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巨大。
哈佛不哈佛我不知道,但這話應該沒錯。
要我說,遊戲裡的“中國式傢長”還是溫和,差的也就是教育手法上的偏差。
至少還是以愛之名。
以愛之名最常見的句式大概就是“xxx,我做的一切都是為瞭你啊”,“要不是為瞭你,我早就xxx”,大打苦情牌。
這種帶著“自我犧牲”性質的愛往往十分沉重,很多時候扼殺瞭孩子的個人選擇,最終隻能選擇順從瞭。
B哥是個極度有理想的青年,夢想是做遊戲,但他從來不會違逆父母,乃至於他至今還不敢告訴傢裡自己在從事遊戲相關行業的事情。
在“百善孝為先”的中國,一句父母大過天,構成瞭不可逆的層級關系。
普遍體現在遇事就傾向於用“孝順”、“聽話”蓋過一切矛盾,對子女完成絕對的支配,常常會造成對自由人格的扼殺。
像微博上的“你媽逼你xxx瞭嗎”句式簡直就是這種經歷的普適性表達,從相親、到子女學什麼專業、考哪所大學、交怎樣的男女朋友、找什麼工作、父母都一定要從旁幹預。
更糟糕的是以養育之恩進行人身綁架的。
我大伯父就是如此,把什麼都給瞭弟弟,到頭來還是要求姐姐養傢,對著孫女眉開眼笑,對外孫從來沒過好眼色,像極瞭《歡樂頌》裡蔣欣一傢的父母。
我也見過傢裡破產,自己到處躲債,要靠著剛畢業的兒子來還債的傢長。
很難想象這種帶著“養兒防老”、“父債子償”舊觀念的父母會心平氣和坐下來,給孩子一個平級的溝通和理解,更別談何愛瞭。
有個笑話就很真實,“長大後才知道大人為啥不挑食,因為大人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
幸福的傢庭大同小異,不幸的傢庭各有各的不幸,文化素質低的父母,酗酒的父母,動不動
打人的父母,控制欲極強的父母,婚姻不和的父母,好吃懶做的父母……
來自原生傢庭的不幸往往會變成一種循環並嚴重影響到下一代,沒有人會天生孤僻,很大原因都來自於兒時的傢庭。
在剛剛過去的兒童節,許多成年人歡天喜地慶祝節日,想要回到天真的孩提時代,相反的也有一批不幸的人在慶幸自己終於長大。
《無人知曉》裡被母親拋棄的童年,大概是沒人想回去的
人總說父母沒得選,子女將錯誤歸咎於父母不僅是不孝,更是一種逃避。又或者是養育之恩不可忽視,你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我隻能說一句話,凡事不絕對,還得將心比心。這都2018年瞭,講起親子關系居然還是絕對地以孝為先,這難道不匪夷所思嗎。
日本作傢伊坂幸太郎寫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瞭。 ”
這可以作為一個警醒,想要為人父母前,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盡到給予孩子愛、平等和自由的責任,然後再考慮生兒育女。
《中國式傢長》在關於遊戲的最後提到,玩傢可以體會父母作為“過來人”的良苦用心。
我覺得還少瞭一句,如果你的中國式傢長不夠好,那麼你也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END-
微博:BB姬Studio
微信公眾號:BB姬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