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瑪峰正名史

代理爸爸 2024-10-02 20:00 7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

珠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北緯 27°59′15.85″,東經86°55′39.51″,北坡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南坡在尼泊爾索盧坤佈縣境內。

中國西藏及其周邊區域地形圖:Tibet and surrounding areas topographic map|由軟件GMT制成 圖源@wikipedia

珠穆朗瑪峰的名字來源於藏語“ཇོ་མོ་གླང་མ(jo-mo glang-ma rib)”,意為“聖母”(據《人民日報》)。1258年(待考)出土的《蓮花遺教》記載瞭珠峰被稱為“拉齊”;噶舉派的僧人桑吉堅贊在《米拉日巴道歌集》中稱珠峰所在地為“頂多雪”。

米拉日巴道歌集漢語版 | 此書記載瞭米拉日巴一生艱苦卓絕的事跡 圖源@網絡

早在公元1708年(清朝康熙四十七年),愛好數學、天文和歷算的康熙帝為瞭繪制《皇輿全覽圖》,派人隨軍隊進入西藏進行測量,依靠目力繪制地圖。這幅圖在1711年交給瞭西洋傳教士雷孝思審查。雷孝思認為此圖缺乏天文位置, 距離也沒有實際測量,不能與其他各圖街接,但記載詳細,較之同時代的其他地圖已勝一籌。因此三、四年後(據林超教授文章考證),康熙又派出曾在欽天監學習過數學測量的喇嘛楚爾沁藏佈、蘭本占巴和理藩院主事勝住從青海步行入西藏測繪地圖,實際測量瞭從西寧經拉薩到恒河源頭一段。後因策妄阿拉佈坦犯藏而被迫在1717年提前返京。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1月1日,關內各省和關外滿蒙的測量工作完成,並繪制瞭木版的《皇輿全覽圖》,共二十八幅,但未包括西藏(最西到金沙江上遊)。到瞭1719年,西藏圖也制作完成,次年康熙帝宣佈《皇輿全覽圖》繪制完成並“鑄以銅版藏內府”。

《皇輿全覽圖》中《西藏圖》局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 圖源@ 李孝聰. 《記康熙《皇輿全覽圖》的測繪及其版本》. 故宮學術季刊. 第三十卷 (第一期): 78.

銅版圖中西藏和滿蒙地區名字使用的是滿文,共八排四十一幅,可以說是最早的關於珠穆朗瑪峰的文獻。1721年木版三十二幅的《皇輿全覽圖》將滿文轉換成為瞭漢文。西藏圖分為拉藏圖、牙魯藏佈圖(無誤)和岡底斯阿林圖,牙魯藏佈圖中將珠峰標註為“朱母朗馬阿林”,其中“阿林”為滿語中的“山”,這是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漢譯名稱。

牙魯藏佈圖標註瞭“朱姆朗馬阿林” | 圖源@網絡

從此以後,中國的地圖和文獻都開始沿用“朱姆朗馬”的名稱,雖然漢字寫法不同,但性質和意義不變。如《大清一統志》中有“朱木拉馬山”,《水道提綱》中有“朱木朗馬”等。

1749年,乾隆皇帝派兵入藏平定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順便對西藏地圖重新實測,繪制新地圖。從1760年到1770年繪制的《乾隆內府輿圖》(又稱《乾隆十三排地圖》)中,首次使用瞭“珠穆朗瑪阿林”的名稱,這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寫法是一致的。1822年的《皇朝地理圖》和1864年《大清一統輿圖》都是根據內府輿圖繪制,使用瞭“珠穆朗瑪山”的名稱,去掉瞭“阿林”。

《乾隆內府輿圖》封面和西域局部地區 | 原名《皇輿全圖》,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幅運用西方最先進的經緯度測量技術和帶有經緯網格的地圖繪制方法測繪的國傢地圖。圖中以緯度每隔五度為一排,共十三排,故又稱《乾隆十三排圖》。1932 年故宮博物院據清內府藏乾隆二十五年(1760)銅版重印現藏於國傢圖書館。 圖源@趙揚《乾隆十三排圖圖版說明》

1726年,雷孝思將《皇輿全覽圖》寄至法國,由法國當時的皇傢制圖官d’Anvilles繪制《中國新地圖》,於1737年的海牙出版。這套地圖有兩張與珠穆朗瑪相關,一張是《西藏總圖》,圖幅全名為西藏及疏附哈密地區全圖;另一張是拉薩和牙魯藏佈江地圖,這兩幅圖中珠峰的標註是M.Tchoumour Lancma。

中國總地圖,包括中國韃靼和中國西藏(GENERAL MAP COMPRISING CHINA, CHINESE TARTARY AND CHINESE TIBET) | 圖源@網絡

西藏總圖(CARTE GENERALE DU TIBET DU BOUT-TAN)| 圖源@網絡

1808年,英國勘測隊開始在印度進行大三角勘察(Great Trigonometrical Survey),並於19世紀30年代到達喜馬拉雅山丘陵地帶,但因尼泊爾擔心英國軍隊借機侵略而拒絕勘測隊進入,英國勘測隊被迫沿德賴平原繼續勘測。

1847年,勘測隊開始勘察喜馬拉雅山諸峰,幹城章嘉峰(Kangchenjunga,也常寫為Kanchenjunga,世界第三高峰)在當時被認為是世界最高峰。1847年11月,英屬印度測量局局長安德魯·華歐(Andrew Scott Waugh)觀測到有座山峰比幹城章嘉峰高,同隊的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也觀測到這座山峰並將其稱為“B”峰;1849年,局長派遣詹姆斯·尼科爾森(James Nicholson)再次測量得出“B”峰的高度大概為9,200米(30,200英尺)。助手米歇爾·亨尼斯(Michel Hennessy)基於羅馬數字給山峰命名,幹城章嘉峰為第九峰(Peak IX),“B”峰為第十五峰(Peak XV)。

安德魯·華歐及其繪制的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三角測量示意圖 | 圖源@網絡

1852年,來自孟加拉的印度數學傢拉德哈納特·希克達爾(Radhanat shikdar)基於尼科爾森的觀測利用三角學計算結果,確認珠峰為世界第一高峰;1856年3月,英屬印度測量局宣佈第九峰高度為8,582米(28,156英尺),第十五峰的高度為8,840米(29,002英尺),第十五峰“最可能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事實上,第十五峰計算高度為8,839.2米(29,000英尺),但為瞭讓人相信是確切高度而非近似值(整數的英尺單位數值很讓人懷疑是估計值),故意人為調整2英尺(61 cm)。

喜馬拉雅山脈十四座極高山 | 山地地形分為低山、中山、高山和極高山,極高山是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脈。圖源@自然資源部

1855年,印度測量局現任局長為瞭感恩自己的老師,前任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將第十五峰定為“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以紀念。事實上,埃佛勒斯並沒有直接參與測量珠峰,他本人也表示反對並告知英國皇傢地理學會印地語不能拼寫“埃佛勒斯”,印度本地人更不會念。盡管如此,英國皇傢地理學會仍采用“埃佛勒斯峰”名稱。

喬治·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1790~1866年),1830年至1843年任印度測量局局長。完成威廉·蘭姆頓(William Lambton)始於1806年的沿子午線弧從印度南端往北到尼泊爾的測量。| 圖源@wikipedia

建國前,我國長時間也采用瞭這個英文名稱作為標準名,音譯為額菲爾士峰。我國已故地理學傢,北大地理系教授林超博士經過三個多月的勘查取證,查閱大量中外文獻,周密考證瞭珠穆朗瑪峰發現與命名的經過,隨後在1958年發表瞭震撼中外的論文《珠穆朗瑪的發現與名稱》,為我國在地名學上贏得瞭崇高的聲譽。林超博士在他的論文裡列舉瞭大量文獻,證明藏族同胞在很早就認識和瞭解珠峰,並且給它起瞭名字——珠穆朗瑪。在1760年乾隆時期的地圖上,就開始出現瞭與我們今天寫法完全相同的“珠穆朗瑪”,而英屬印度測量局在1852年測量得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比我國測繪珠穆朗瑪峰晚瞭至少135年之久。

林超(1909~1991年),字伯超,地理學傢、地理教育傢、原中國地理研究所所長 | 圖源@wikipedia

1951年1月9日,《人民日報》的《偉大的祖國》專欄上刊出一幅喜馬拉雅山主峰的照片,所附說明文字為:這就是世界上第一高峰——額菲爾士峰。我國地理學傢王鞠侯先生(時任開明書店自然編輯室主任)指出該處錯誤並提出建議。1952年5月8日,我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聯合發佈通報,將“額菲爾士峰”正名為“珠穆朗瑪峰”,捍衛瞭我國的領土主權和民族尊嚴。5月27日,人民日報刊發《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出版總署通報“額菲爾士峰”應正名為“珠穆朗瑪峰”,“外喜馬拉雅山”應正名為“岡底斯山”》 。指出“額菲爾士峰”應正名為“珠穆朗瑪峰”、“外喜馬拉雅山”應正名為“岡底斯山”。

王鞠侯(1902~1951年),名勤堉,地理學傢,珠穆朗瑪峰的正名者 | 當正式的政府通報發佈時,王鞠侯先生已長眠於地下一年多瞭。圖源@wikipedia

政府通報指出遠在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朝理藩院主事勝住會同喇嘛繪制西藏地圖時,即根據當地藏族的習慣稱呼開始用這個名稱。“珠穆朗瑪”是藏族“聖母”的意思。但自一八五二年印度測量局測得此峰高度後,西人便從一八五八年起,將印度測量局局長額菲爾士(英國人)的名字作為此峰的名字。我國編撰地志輿圖的人也盲目地采用瞭這個名稱。用帝國主義殖民官吏的名字來稱呼我國的最高山峰實在是很大的一個錯誤。此外,“外喜馬拉雅山”這一帶有侵略者觀點的錯誤名稱也將被棄用。

珠穆朗瑪峰 | 圖源@wikipedia

此後,珠穆朗瑪峰的漢語名字被正式更正。英文名字直至今日仍無法徹底正名。

1952年政府通報後,官方依據“威妥瑪式拼法”按照藏語發音將珠穆朗瑪峰英譯為Mount Jolmo Lungma。1978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的報告》,要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法,取代“威妥瑪式拼法”。隨後,在測繪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拼音中國地名手冊》中,珠穆朗瑪峰被英譯為Mount Qomolangma。2002年,人民日報刊文再次強調國際上使用的英文名“Mount Everest”應正名為藏語名“Mount Qomolangma”。然而,直至目前為止,西方一些國傢卻仍在使用“Mount Everest”的稱呼,尼泊爾將珠峰成為薩迦瑪塔峰( Sagarmatha Peak)。

珠穆朗瑪峰峰頂俯視圖 | 圖中間為峰頂,展示瞭三個側峰面 圖源@wikipedia

“埃佛勒斯峰”名稱是殖民主義的產物。地名具有嚴肅的政治性,是國傢領土主權的象征,體現著民族尊嚴。如果說19世紀中葉,英屬印度測量局給珠峰命名是在“無知”或“不想知”的情況下隨意行為的話,現如今所謂的“我們現在已經確知藏名是珠穆朗瑪,但埃佛勒斯峰是個例外,必須維持我們熟知的歐洲名稱。”說到底是一種“裝睡”的無賴行徑。

美編:張 嶽

校對:李玉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