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並於1995年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到今年已經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今天,咱就來好好嘮一嘮“讀書”這件事!
一、讀書可以培養我們的專註精神
讀書,可以讓我們把心靜下來,專註起來,引發自己的思考。同樣,做企業也需要這種專註的精神,因為心氣浮躁、上躥下跳,是做不成事的。
讀好書就等於和偉人、思想傢、科學傢、文學傢和企業傢等優秀的人士對話,讀書也常能印證我們自己一些經驗和感受。我們有時常為一些書的觀點拍案叫絕,往往是因為它印證瞭自己潛意識中的觀點。現在社會變革、技術發展非常之快,新的知識、新的理論、新的技術都需要我們堅持讀書和學習。
二、信息爆炸時代,為什麼還要讀書?
在互聯網新經濟時代,信息爆炸導致學習和生活方式也變成瞭碎片式,有人稱之為“快餐式學習”,但大量案例表明,如果知識碎片不能被結構化,也隻是信息垃圾。
網絡上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我們可以瞭解;但要把碎片的信息構成一個系統知識,還得靠書本完成。
一本書,從作者到出版部再到讀者,三方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共識,這個共識是有一定價值的。如果是暢銷書或者經典書呢,那就是得到瞭更多人群的共識。所以,讀書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在最低成本下把大多數人形成的社會共識輸入到我們的腦子裡。
三、成功的人是因為一直保持成長
做企業是個比較復雜的工作,也是個比較難的工作。做企業,不管你是管理,還是搞技術、搞業務的,企業裡的事情,一部分靠你的經驗、你的實踐,另一部分就是靠你的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做企業不可能無師自通,完全憑經驗。要學會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多學習,才能做好企業。
做企業領導,既要是讀者型,自己讀得下去,讀得懂,願意學習;又要是聽者型,人傢給你講,你能聽得清楚。
四、做企業為什麼要讀書?
許多企業傢認為:我沒有讀過什麼書,可我還不是一樣賺錢?
是的。在當時市場經濟還不充分,民主與法制社會還不健全的時代,一切充滿著不確定性。膽量、勇氣,甚至人際關系等因素在創業中起到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人曾經這樣分析:初期成功的企業傢往往是沒讀過什麼書的文盲。沒有讀過書的優勢是不受保守的傳統文化束縛,於是敢闖、敢幹。在那個初創時期,知識並不重要,甚至可能是包袱,所以無文化者可以成功。
創業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是能笑到最後的人。
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企業必須從經驗型轉變為制度型。經驗型企業的管理者可以沒有文化,不讀書,依靠個人能力和過去積累的經驗取得成功,但制度型企業一定要有現代企業管理的理論與知識,因為管理理論和知識固然來自實踐,但絕不是一個人的實踐,而是千千萬萬企業傢的實踐。
學者們和優秀的企業傢們把這無數企業傢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與教訓總結出來,寫成書,就成瞭理論。不讀這些書,你就無法去創立和管理制度型企業,使企業做強做大,乃至長青不衰。
五、以學會友,擴大能量
讀書讓人產生能量,持續讀書,你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擁護。以學會友,交的都是高質量、高素質的朋友;思維碰撞,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突破認知上限。這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企業的發展來說,幫助都是非常大的。
從能量角度來說,你通訊錄上的人的平均能量就是你的能量。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所以要看一個人有沒有能量,就把他放到社會關系當中。有的人能量大,有的人能量小,如果要幫別人,自己要有足夠的能量,同時引進來能量高的人。
所以,要篩選高能量的人,看到高人要主動交流。對於企業傢而言,缺少的則是名師指點。
六、讀書使人明智
當我們讀那些優秀的管理著作和人文作品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是不讀書的人所無法體會得到的。人類那些最偉大的思想、最偉大的智慧、最偉大的管理經驗在哪裡?都在這些偉大的著作中。
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提出:要想掌握商業分配的原則,隻有學習;而戰勝競爭對手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怎樣比對手學得更快、更好。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誰學習的速度快,誰才可能成為贏傢。
縱觀歷史,中外優秀企業傢的成長歷程也反復告訴我們,善於學習、勤於閱讀,是所有優秀企業傢的行為方式。
七、人生沒有白讀的書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頁都算數。一個人讀過的書,即使現在不發揮作用,也會在未來某一時刻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讀書不僅會增加你的知識、技能,還會為你“美容”:讀書,可以改變你的容顏,增強你的氣質,提升你的修養,豐富你的德行。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讀書中不斷提升自我,修煉自我,最終遇見更好的自己!
八、數字化時代,知識就是命運
最是書香能致遠
從現在起
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讓學習成就無可替代的你
-
扫码下载安卓APP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微信扫一扫打开小程序手Q扫一扫打开小程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