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育過程中運動協調能力的重要性一直備受關註。作為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運動協調能力對兒童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那麼,為什麼兒童的運動協調能力對其發展至關重要呢?本文將著重探討這個問題。

一、兒童運動協調能力的定義和意義

運動協調能力指的是兒童在進行動作時,有效地使用各種身體部位進行精確而流暢地協調。它包括瞭平衡、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等多個方面,具體又涉及粗大肌肉運動、精細肌肉運動、前庭平衡能力、神經協調能力四個方面。肌肉的協調是指肌肉的適宜和合理用力——肌肉用力的大小程度和時間程序即肌肉緊張和放松的相互配合。粗大肌肉運動是指有關全身大肌肉活動的動作,由大肌肉群胸肌、腹肌、背肌、腿肌、二頭肌和三頭肌等來完成。

神經的協調是指在完成各種練習時,神經過程興奮和抑制的相互協調配合,其中包括神經系統中不同組織結構的參與以及高、低級中樞之間的相互支配。動覺的協調是指身體各部分環節在空間和時間活動上的配合。

良好的運動協調能力對兒童的運動技能發展至關重要。通過運動協調能力的培養,兒童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如跑步、跳躍、投擲等。這不僅有助於提高兒童在體育課上的表現,還為他們未來參與各種體育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兒童可以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運動技巧

運動協調能力對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也有積極影響。通過進行各種協調性強的運動活動,兒童可以促進大腦的神經連接和發育,從而提高註意力、空間感知、問題解決等認知功能。實際研究表明,具備良好運動協調能力的兒童在學術表現上往往更為優秀。

良好運動協調能力的兒童在學術表現上往往更為優秀

運動協調能力還對兒童的社交能力產生重要影響。在各種團隊運動中,兒童需要與其他小夥伴合作完成任務,這就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通過共同參與運動活動,兒童可以學會合作、溝通、分享以及領導等社交技能,促進他們與他人的良好相處。

二、兒童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過程

兒童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於兒童來講,其具有如下的運動發育特征。

出生4周後,可以完成握拳,接觸其手時握緊手的動作;

出生16周後,可以完成雙手摟住的動作,並且能將物體抓取、拿起放入口中的能力;

出生28周的時候,可以用整個手抓住小珠子;

到達12個月的時候,可以熟練地完成鉗小珠動作;

當15個月到兩歲之間,逐漸習得蹣跚行走,爬樓梯,以及更高級的獨自上下樓梯或踢球等動作。

等三歲開始進入幼稚園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習得瞭,換腳上樓梯,跳低階臺階以及手拿筆這種精細活動。

四歲時,運動涉及瞭下樓換腳;

五歲時,具有瞭換腳跳,獨立站立幾秒的能力;

等到六歲時候,兒童以及可以完成扔物體,閉眼交替的獨立站立以及倒退行走這些復雜動作。再之後的成長中兒童的能力逐漸趨近成熟。

對於以上的發育特征來講,出現的最早的運動就是胎兒時期的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 ) 。這種反射機制的出現標志著胎兒中樞神經的發育,直到中樞神經發育成熟以後,這種原始反射才消失。這個時候胎兒開始學習並獲得其他運動能力。這種原始反射通常標志著相關運動學習能力的中樞神經未發育完全。因此臨床上有通過觀察原始反射的消失時間來推測是胎兒是否存在腦癱的情況。

原始反射期結束以後,就是姿勢運動發育期,這個階段結束時,嬰兒以及基本上獲得瞭完整的行走能力,完成瞭最後的雙足步行期間的姿勢調整,重心調整,步態控制等方面的發育。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逐步練習,從而掌握形成穩定的步態特征。這個階段會持續到6歲。從一開始上樓梯需要用手扶攀爬等行為,到最後能夠連續地用雙腳完成周期性的上樓梯動作。

這個階段中,3歲兒童普遍具備行走上下樓梯的運動能力。同時這種與外部環境的互動更能夠刺激到其感知系統的發育。這個階段更是運動能力發育的快速時期。通常這個階段被稱為學齡前。涉及的年齡段主要包含3-6歲。

兒童實現獨自站立行走是個重要的發育過程。因為這些動作需要強大的平衡能力,站立的姿勢和行走的步態需要兒童控制力和判斷力的準確運用,獨立行走表示大運動發育的進一步成熟。目標抓握能力的發展也以獨立行走的發育為基礎。兒童在獨立行走穩定後才會逐步出現大運動如跑、跳等動作,以及球類等體育活動,除需要強大的平衡能力,還需要運動控制的能力。

獨立行走後活動范圍更廣,接觸的玩具更多,同時兒童的雙手得到解放,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各類精細運動玩具,鍛煉手部的靈活性,為精細運動發育創造條件,是獨立行走與精細運動發育的關聯性所在。

兒童獨立行走的發育與學齡前兒童的精細運動、大運動、平衡以及整體運動能力密切相關,獨立行走的發育能預測兒童學齡前期協調性發展障礙的發生情況,獨立走年齡晚於15月齡的兒童需密切註意,早期發現協調性發展障礙傾向進行幹預,預防協調性發展障礙的發生發展。

三、影響兒童運動協調能力的因素

運動協調能力影響因素包括:有機體各部分生長發育的程度(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先天遺傳、對不同刺激條件的分辨能力、註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維的敏捷度、神經類型、訓練等。

兒童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研究表明,基因對兒童的運動協調能力有著一定的遺傳性。然而,環境因素同樣重要。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如電子產品的普及、缺乏戶外活動等,對兒童運動協調能力培養的挑戰增大。受傢長過度保護、重認知輕實踐的教導思想、孩子運動量受限等多方面的影響,現在也存在普遍的兒童運動能力發展不達標現象。

四、促進兒童運動協調能力的方法與建議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於運動協調能力的培養有不同的需求和特點。在幼兒期,父母可以通過為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遊戲和玩具,促使他們進行各種基礎運動的訓練,如平衡木、球類遊戲等。在學齡期和青少年期,可以引導兒童參與更多團隊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舞蹈等,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並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父母和教育者要積極參與兒童的運動訓練。鼓勵、陪伴兒童進行戶外運動。其次,需要合理安排兒童的運動時間和空間。適當帶孩子去戶外遊樂場、室內運動場地等環境,為兒童提供足夠的運動機會。另外,鼓勵兒童多參與協調性強的運動項目,如舞蹈、體操等。這些項目可以有效鍛煉兒童的平衡能力、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

通過本文的探討可以看出,兒童發育過程中運動協調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良好的運動協調能力對於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共同關註兒童的運動協調能力培養,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和指導。

參考資料

1. 胡明宇.學齡前兒童應對不同環境和任務的下肢運動協調性研究[R].四川大學,2020

2. McKenzie I A, Ohayon D, Li H, et al. Motor skill learning requires active centralmyelination[J]. Science, 2014,346(6207): 318-322.

3. Yeung M s Y,Zdunek S, Bergmann O, et al. Dynamics of oligodendrocyte generation and myelination in the human brain[J]I. Cell, 2014,159(4): 766-774.

4. 古桂雄,戴耀華.兒童保健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5. Arpino C,Compagnone E,Montanaro M L, etal. Preterm birth an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a review[J].Child's Nervous System,2010,26(9):1139-1149.

6. akeuchi N,Oouchida Y, lzumi S. Motor Control and Neural Plasticity through InterhemisphericInteractions[J]. Neural Plasticity,2012(2012):http://dx.doi.org/10.1155 /2012/823285.

7. 警惕孩子運動協調能力低下,傢長一定要早點重視

8. 知識分享|孩子運動協調能力的發展,可千萬不能小視!

9. 金華. 學齡前兒童發育性協調障礙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7.

10. 李陽. 幼兒基本動作的發展幹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22.DOI:10.26961/d.cnki.gbjtu.2020.000026.

11.【發展裡程碑】兒童運動/身體發育裡程碑對照表https://zhuanlan.zhihu.com/p/34353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