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田玉川作品文摘

龚道安 2024-04-13 00:36 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國 情

——田玉川作品文摘

五千年文明 經過反復蒸煮炒燉燜炸煎 依然香氣撲鼻色彩鮮艷…… 但百年屈辱卻難以下咽 已經習慣 習慣消化光榮的胃 真難以消化苦難 兩根筷子—— 怎能嘗出中國的酸辣苦甜咸

——《中國菜》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2年 《青春詩歷》

·中國的文明,其實就是農耕文明。在長達數千年的輝煌中,形成瞭最為完備的以小農的生活習性和價值觀念為主的思想文化體系,曾經造福於炎黃子孫和人類。但當以大機器生產為標志的工業革命的滾滾浪潮席卷全球以後,農耕文明遇到瞭前所未有的挑戰。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生產,工商社會改變農耕社會,成為不可改變的潮流。

——摘自《晉商鑒經》 中國盲文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45頁

·國傢政治的統一,必然也要帶來思想文化的一統嗎?

幾千年的歷史證明:任何形式的思想文化一統,必然成為專制王權的意識形態和施行暴力的工具。我們至今也不能證明,這種思想文化的一統是必要的。

相反,這種思想文化的一統,必然以扼殺人的思想自由,毀滅文化為慘重的代價,以社會的愚昧和落後為難以改變的惡果,而貽害子孫後代。

——摘自《孟子與百姓生活》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版 第18頁

·我國一貫自稱為地大物博,但如果把有限的物平均到龐大的世界第一的人口數量上,那與世界人均相差就很大。

——摘自《抱愧長江》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93頁

·中國漫長的歷史在五千年以上,改朝換代呈現周期性振蕩。在巨大的慣性面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往往隻是一種簡單的重復,有時候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對於整個歷史而言,似乎也算正常的現象,但對於一個人,則決定瞭他的命運。

——摘自《面子》中國出版集團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2年版 第214頁

·歷史上,黃河周期性泛濫和改道,與王朝“改朝換代”的社會大動蕩周期幾乎是一致的。這就使黃河的治理與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輪回般地頻繁問鼎中原與飲馬黃河,更多地賦予黃河鮮明的政治色彩。

黃河的泛濫改道,與王朝的興衰周期性出現,往往帶來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作為民族文化中心地帶的中原,常常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如此成百上千次,傷害的不隻是黃河的生態,更窒息著民族的生機。

黃河上遊的千溝萬壑與下遊的千裡地上懸河,難道還不足以引起一個民族的憂患和反思嗎?

——摘自《抱愧長江》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52——53頁

·一頭毛驢拉著石磨在轉圈,從早轉到晚,從春轉到秋,一個圓又一個圓,既是開始又是結束,既是結束又是開始······毛驢的蹄印疊著蹄印,平坦的地踏出瞭坎坷,石磨像日又像月,磨碎瞭一雙雙眼睛,是空心圓?還是畫不完的句號?

磨道,走不盡的圈子!磨道,轉不完的彎!

毛驢,一頭頭轉老瞭;磨盤,一扇扇磨薄瞭;人,一輩輩磨疲瞭,連目光也很累很累······

毛驢,磨盤早已成瞭歷史的陳跡,唯磨道還在轉著,一圈圈磨道在重疊、在擴散······

磨道就是圈子,圈子就像磨道,有多少人在走磨道?有多少磨道在折磨人?

——摘自《圈子!圈子》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92頁

·革命,本意為變革天命,也就是對上天授命的重新認定。自“湯武革命”以降,幾乎所有的改朝換代都自稱為是“奉天承運”的。農民起義也以“天命難違”相號召,唯有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與以往的所謂的革命有本質的不同:推翻瞭幾千年的專制政體,是真正意義上的除舊佈新。

——摘自《晉商鑒經》 中國盲文出版社 2003年版 第43頁

·人類早期的歷史,其實就是治水的歷史。人類最初的文明,也被歷史學傢命名為大河文明。治水的歷史,影響著亞非文明古國的政治制度、文化特色和民族心理······

——摘自《抱愧長江》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57頁

·中國傳統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向後看的文化。一切都要從先輩的面子上找答案,自己除瞭敬畏外,還有什麼呢?不幸的是,已進入信息時代的人們,仍習慣向後看。

—— 摘自《面子》中國出版集團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2年版 第235頁)

·華夏文明崛起於黃河中遊,北有浩瀚的茫茫大漠,西有綿延起伏的巍峨大山,東和南都瀕臨一望無邊的大海,在如此相對封閉的環境下,怎會不滋生出“愛國的自大”呢?

—— 摘自《面子》中國出版集團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2年版 第101頁

·中國傳統社會有一種特有的現象,那就是自然經濟、皇權專制和儒傢思想“三位一體”,形成瞭具有自控自制能力的活的板塊結構。自秦商鞅變法確立瞭小農及自然經濟的地位,秦始皇建立瞭與大一統相適應的專制皇權體系,漢武帝“獨尊儒術”後,“三位一體”的結構最終形成。被馬克思稱為“馬鈴薯”社會的小農經濟,具有很強的分散性和脆弱性,唯皇權專制的強控制能像“軟袋子”一樣將其裝起來從事浩大的公共工程或持久的戰爭;反過來,皇權專制的命脈是靠源源不斷地從小農身上榨取血汗以補充損耗的營養,保持旺盛的力量;儒傢思想將赤裸裸的剝奪和敲詐,用溫情脈脈的“仁”和“愛”掩飾起來,起著輸血管道的作用。中國人的飯碗就夾在這“三位一體”的版塊中。猶如一座巨塔,小農經濟就是這座塔的根基,皇權專制就是塔身,儒傢思想就是登塔的階梯和點綴祥和氣氛的風鈴。

與真正的塔不同的是,這座巨塔是活的!這座塔有活的根基、活的主體、活的頂端、活的階梯、活的風鈴……一塊一塊活的磚石,就是汪洋大海般的小農的變形。小農,既是塔矗立的載體,又是塔鮮活的保證;既是塔的壓迫者,又是塔的養護者。整座塔是靠小農源源不斷地輸血才活著的!

—— 摘自《飯碗定律》金城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66頁

·孔孟學說轉變成瞭維護皇權專制統治的意識形態,與小農經濟一起構成瞭一個動態的超穩定的三角版塊。其中,小農經濟是基礎;皇權專制制度猶如金字塔一樣,高居其上;孔孟學說起著教化小農、支撐皇權的作用。

在這個三位一體的動態超穩定的三角版塊結構中,孔孟學說與皇權專制體制,以及小農經濟各占三角形的一個邊。若一邊殘破,就猶如三角形缺瞭一個角,整個三角版塊的穩定就打破瞭。穩定一旦被破壞,社會動蕩就難免瞭,所謂的亂世就來瞭;若孔孟學說與皇權專制體制和小農經濟三者基本處於協調狀態,那社會的穩定就有瞭保證。所謂的太平盛世也就出現瞭。

孔孟學說在動態三角版塊中的協調作用,對小農的教化作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皇權專制強暴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 摘自《孟子與百姓生活》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7年版 第19—20頁

·由於受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局限,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一直陷入瞭人與地的爭戰中難以自拔。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耕作方式,隻能靠繁衍人口來提高生產力,而越來越多的人口又需要越來越多的耕地才能養活。由於我們的祖先尚不能普遍認識和利用自然生態規律,尚不能夠有意識地自覺維護人與生態環境的有機協調和平衡,因而,幾千年靠“扒地皮”勉強維護生存。

這種對土地竭澤而漁式的掠奪性開發,雖一時能緩解“人滿為患”的疴疾,但所帶來的大自然的報復,常常是災難性的。洪澇,幹旱,水土流失,狂風暴雨,糧食絕收,餓殍遍野……那些由天災而引發的種種“人禍”和由“人禍”釀成的無數天災,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寫滿瞭災難深重的內容。

早熟的農業文明,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把漫長的歷史切割為反差很大的輝煌和苦難,一方面創造瞭比西方至少先進一千多年的文明,另一方面又承受著比其他民族深重得多的災難。

哪裡開發得早,哪裡的生態環境破壞得就越厲害;哪裡創造的歷史越輝煌,哪裡背負的歷史包袱就越沉重,哪裡的歷史欠債也就越多,哪裡的吃飯問題也就越成為問題。

—— 摘自《飯碗定律》金城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17—218頁

·與其說是農民揭竿而起造王朝的反,不如說是農民的肚子先造瞭農民的反!

要飯吃,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級最低級的人權,誰也不能剝奪,誰也剝奪不瞭!

是肚子引發瞭造反,是造反推翻瞭王朝,如此原始而簡單的過程,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呢?

頻繁改朝換代的內動力,竟是無數等待消化的胃!

肚子造反的時候,農民最需要的是糧食,而非別的。誰能讓農民填飽肚子,農民就會擁護誰。三呼萬歲,三叩九拜願意,當神靈一樣供奉起來也願意。農民感恩首先感的是吃飯的恩,報仇同樣也報的是不給飯吃的仇。一個王朝的命運說到底,竟是如此簡單和現實。

—— 摘自《飯碗定律》金城出版社 2006年版 第77頁

· 維護農民與王朝之間吃與被吃的平衡,是出現所謂的“太平盛世”的前提。但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那由重賦或災害所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和危機就不可避免地全面爆發。

農民不願被吃,或已沒有什麼被吃的時候,王朝的末日也就到瞭。

不願再被吃的農民,忍無可忍,群情激憤,隻要有人登高一呼,就會四方響應,形成波瀾壯闊之勢,一發不可阻擋。這時候,農民所要求的,已不再僅僅隻是輕賦輕徭,殺貪官污吏,而要改朝換代瞭。

——摘自《飯碗定律》金城出版社 2006年版 第83—84頁

·祖先,才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真神!雖然中國人供奉的“天地君親師”,把親列在第四位,但天地君離得畢竟太遠,唯祖先與自己一脈相承,活著是一傢,死瞭還是一傢。

—— 摘自《面子》中國出版集團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2年版 第151頁

·耐人尋味的是,中國人敬神都把神世俗化瞭。敬神的時候,都投神所好,不是為神封一個個新的大的名號以滿足神的虛榮心,就是向神送去金銀財寶、珍奇玩物以喪失神的意志,還有為神進貢美女以滿足神的淫欲······對神如此“敬意”,並不是真的崇敬神的品格和信仰,而是怕神降災於自己,先賄賂,讓神心滿意足,神采飛揚,自己也就安然無恙瞭。神竟然也像塵世間的貪官污吏一樣,收受賄賂,貪贓枉法,豈不怪哉?

—— 摘自《中國社會病與新千年》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第130—131頁

·在傢天下時代,天下不是天下人的天下,而是一傢一姓的私產。君王視天下為手中之物,賞賜分治天下的官位就像賞賜一件玩物一樣隨心所欲。封官加爵隻是一句話,同樣,罷官削爵同樣也是一句話。

—— 摘自《人情潛規則》 新華出版社 2004年版 第196—197頁

·積木搭的房子,凝聚瞭孩子所有的想像和能力。那肅穆的宮殿,那典雅的民居,那森嚴的軍營,那寂籟的寺塔,無不是孩子靈感的創造。但一揮手,就會把這一切的寄托和希望全部打翻……手,還是那雙稚嫩的手;目光,還是那雙純潔的目光;隻是創造和毀滅的遊戲總在變。房子搭建得快,推翻得也快;房子搭建得輝煌,毀滅得也徹底。也許僅僅為搏一笑,也許僅僅為瞭好奇,也許隻有做這種創造和毀滅的遊戲才能成熟……建瞭毀,毀瞭建,周而復始,破碎的不隻是房子,更有目光和心靈!可悲的是,孩子做的這種遊戲,大人也在做。上一輩人這樣做,下一輩人還接著做。而孩子隻是用小小的積木,大人卻用磚木,用時光,用生命,用激情,用命運在大地上做著這樣的遊戲!

改朝換代的輪回,不是這樣的嗎?在前一代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新朝,過不瞭多少年,又被推翻瞭。戰亂把經濟文化的積累又成瞭一片廢墟,“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一切又得重新開始。從秦王朝統一到清廷滅亡,兩千多年專制政體之所以得以延續,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輪回。每一次改朝換代,“新桃換舊符”,換的隻是皇帝,隻是官吏而已。戰國就已出現的牛拉犁到民國依然在耕耘著中國的土地。小農經濟及其建立在其上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變革。

從秦朝到民國,中國社會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以及生活習俗,並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

——摘自《飯碗定律》金城出版社 2006年版 第72—73頁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一條血的教訓,但挨瞭打,為什麼依然落後?為什麼一次又一次挨打,一次又一次依然落後?為什麼一個民族久久陷入這個怪圈難以自拔?

——摘自《中國社會病與新千年》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65頁

·封建制度雖被推翻瞭,但封建的倫理道德、價值標準依然在流傳。皇帝被迫脫下瞭龍袍,卻又紛紛穿起來中山裝、西服。一個大皇帝被趕下臺瞭,又孽生出瞭很多獨霸一方、稱王稱霸的土皇帝。

——摘自《中國社會病與新千年》中國文聯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93頁

·工業革命的錯失,使古老的中華文明失去瞭一次質的更新和飛躍。盡管依然占有人口、領土、自然資源、優秀傳統文化等崛起的優勢,但社會制度和思想觀念的落伍是致命的制約因素。

——摘自《欲望論語》金城出版社 2010年版 第182頁

·一個國傢是否進入工業化,不僅要看它的工業發展,還要看它的工業以及整個社會經濟政治生活是不是按工業化原則組織和運行。中東有的石油國,石油生產擁有現代化的企業,卻無法躋身工業國之列;美國農業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決不能把美國視為農業國······

——摘自《中國社會病與新千年》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第193頁

·現代化是社會的整體變動,是文明的徹底轉型,而非某一指標或單純量的增加。人是現代化的主體,離開瞭人的現代化,那更多的是人為的失誤,人治的悲哀,人禍的苦難!

現代化是一個國傢民族命運攸關的運動,很多國傢往往交不起那份昂貴的“學費”。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就面臨著現代化的挑戰,交的“學費”太多太多瞭。很多困擾我們的難題,已經現代化的國傢都曾遇到過,我們為什麼熟視無睹,依然要重蹈覆轍呢?很多我們特有的難題,其實早就能防止和克服,我們為什麼不去研究,而依然隻跟著感覺走呢?

——摘自《中國社會病與新千年》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第311頁

·工業文明所創造的巨大物質和精神財富,正是農業文明所根本無法比擬的。猶如一塊大餅,它大得讓人眼花繚亂,大得超出瞭人的想像,大得“人人有飯吃”不再是什麼夢想和“政治問題”。無論怎樣分吃,都不會再有人挨餓瞭。因為它的確太大瞭,任意一小塊都足以讓任何人溫飽、富足。還用得著去為肚子而“爭鬥”嗎?

人人爭做大餅,那大餅就會更大。

“人人爭做大餅”比“人人爭飯吃”的進步和文明,是無法用肚子來評估的。“做大餅”更符合現代思維、情感需求及時代潮流!

——摘自《飯碗定律》金城出版社 2006年版 第216頁

·當二十世紀的曙光初照之際,以英國人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的大機器的轟鳴聲終於在古老的東方聽到瞭。雖然這聲音比歐美遲瞭幾百年,但它依然是那樣鏗鏘有力,依然是那樣富有節奏感和無限的活力,人們從一日千裡飛奔的火車上,看到瞭老牛破車的原始;人們從嘀嗒嘀嗒的洋鐘表上,感到瞭太多太多的落伍。用洋貨、穿洋服、說洋話成為時髦;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的形成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

社會的變革,盡管姍姍來遲,但確實是天翻地覆的;個人的自新,雖然千差萬別,但確實是脫胎換骨的。

蒸汽機在東西方都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前進的動力!

——摘自《晉商鑒經》 中國盲文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30頁

·在當代,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同時,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危機也空前加劇。“冷戰”雖已結束,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高科技成果在用於改善人類生活的同時,也用於互相殘殺和爭鬥。人類尚未完全走出兩次世界大戰的噩夢,又籠罩在即將爆發的新的世界大戰的陰影之中;人類在創造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把自己賴以生存的傢園——地球村的生態環境破壞瞭。慘烈的現實,使人們對一貫自視為最先進的“西方文明”產生瞭質疑。

——摘自《欲望論語》金城出版社 2010年版 第185頁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傢民族,像我們中華民族這樣,飽受積貧積弱、落後挨打的屈辱和苦難,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傢民族的人民對“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有如此刻骨銘心的體會和記憶,更沒有任何一個國傢民族對實現國傢的繁榮富強有如此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奮鬥。“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梁啟超語)中國人民開始瞭長達一百多年艱苦卓絕尋求民族獨立解放、國傢富強繁榮的道路。“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詩),經過一百多年誓死抗爭,一百多年流血犧牲,一百多年上下求索,一百多年自強不息,終於走上瞭一獨立自主、富強繁榮發展的康莊大道,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選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雲聽平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裡程碑意義》系列講座

第12講《脫貧攻堅》2021年8月19日

·制民恒產,就是要制度化保障老百姓有一份豐衣足食的土地和房 屋等恒產,有瞭恒產就會安居樂業,就會有向善的恒心,本來就有的 良心還會泯滅嗎?孟子反復強調“制民恒產”的重要,並把“制民恒產” 提高到老百姓是否有永恒向善的意志和信念,社會是否安定,國傢是 否強盛的高度。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 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傢可以無 饑矣。”(《孟子·梁惠王上》)在孟子時代及後世,恒產主要有土 地、房屋等,在今天,恒產就不僅僅限於這些,發明專利、科研成果、 著作權等也是恒產。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從事某種產業,成為端上“鐵 飯碗”的國傢公務員等,也是恒產。但無論什麼樣的恒產,都是老百 姓安身立命的根本。“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 心。”(《孟子·滕文公上》)恒產如土地、房屋,一旦擁有,老百 姓原來就有的善心就會安穩、恒定,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社會自然 而然也就安定瞭,當政者還用得著“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嗎?還用得 著總是擔心發生“民變”嗎?還用得著不惜血本“維穩”嗎?有恒產 就會有向善的恒心,有向善恒心就會有良心,有良心的人就是善人、 “制民恒產”篇 247 好人,有良心的社會就是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所以,“制民恒產”, 並不僅僅隻是老百姓生活安定的事,也直接關系到天下的安危。

——摘自《孟子良心觀》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7年版 第247—248頁

附:

田玉川主要圖書著作

《孟子良心觀》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年版】

《人的密碼》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年版】

《面子》(修訂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版】

《民國的官場圈子》金城出版社【2011年版】

《欲望論語》金城出版社【2010版】

《面子!面子!》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年版】

《圈子!圈子》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版】

《票子!票子》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版】

《人情潛規則》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

《飯碗定律》金城出版社【2006年版】

《誰是你的朋友》中國環境出版社【2002年版】

《後宮政治》中國文聯出版社【2005年版】

《孟子與百姓生活》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禮記與百姓生活》新華出版社【2008年版】

《圈子!圈子》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社會病與新千年》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抱愧長江》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晉商霸經》中國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

《晉商鑒經》中國盲文出版社【2003年版】

《正說中國明清第一商幫晉商》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

《老板的二十條戒律》華文出版社【2002年版】

《傾斜的大陸》陜西旅遊出版社【1989年版】

《中國菜》陜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未包括繁體字版及外文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