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如何寫出「畫面感」?

小宝说书 2024-06-05 02:00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一篇傳神的文章,會讓事物的「畫面感」躍然紙上,讓人看瞭如臨其境,在文字中直面作者所描述的世界。「畫面感」一詞,看似很專業,但做起來其實很簡單。因為描述一個物體或事件時,為瞭讓人更清晰的瞭解,一定會多多少少的有些畫面感。

那麼,如何才能達到一個好的畫面感,才是這個問題的關鍵。

知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曾說過:「說話,每個人都會說,但同樣是說話,你們憑什麼要花錢來聽我說呢……」。言下之意是,每個人都會說話,但相聲演員的表達功底會更好。

同樣的,畫面感好的文章,讀起來必然是生動形象的,可以打動讀者,可以被讀者理解和共情。這不光適用於小說文學類的寫作,同樣適用於所有模式的寫作。

>>怎麼理解「畫面感」呢?

畫面一般是我們視覺上所看到內容,畫面「感」即是通過這個畫面我們所得到的感受。作者通過文字描述讓讀者感受到場景和畫面,同時感受到作者所傳遞的信息。

好的畫面感描述,首先是讓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畫面和瞭解相關信息,進一步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更深層的思想表達。對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思想產生共鳴和認同。

寫出畫面感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著手:

前兩個方面屬於實際操作,後兩個則屬於主觀把控。

第一階段 :觀察和積累,反復體驗

觀察生活,積累大量素材。隻有多觀察、多積累,才能夠在寫作時有反饋出來的內容。

我們描寫的事物,都是以往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東西。我們一直在進行觀察,但更多是無意識的,忽略瞭很多細節,所以在表達的時候就不知該怎麼說瞭。寫作時隻能靠編造臆想。什麼叫「瞎編」?這就是瞎編。因為你寫的根本就不是你看到的,自然就沒有畫面感。

方法:刻意觀察(訓練觀察),形成積累的習慣(建素材庫)

這個訓練方法,原本用於小學和幼兒班的觀察訓練法,對成年人也同樣有效:找任意物體,先說出事物名稱。然後依次添加它的顏色、形狀、大小、質感、味道等要素進行描述。

從「水壺」到最後一句,是不是畫面感越來越清晰呢?

除瞭大量練習以外還需要對日常我們看到聽到的內容進行積累,才可以在寫作中有的描述、描摹。

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建立素材庫的方法來完成,這是對寫作有巨大幫助的一項工作。常見的素材可以大致分類為:資訊、知識、故事、金句等,可以分門別類進行存儲。對於大量的素材,還可以在素材庫中采用5W1H、SMART等方法進行結構化處理。這樣可以使素材庫更加清晰,便於查找。

第二階段 :遣詞造句,基礎訓練

寫作又被戲稱為碼字。將字詞重復排列組合。但如果想讓這些字詞形成美感,還需要另外的功夫——遣詞造句。

我們都經歷過基礎訓練,但誰也不能保證真的做好瞭。同時,每個時代都有特有的文化特征,我們寫作時也需要符合這個特征,才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因此進行針對性訓練就顯得十分重要。

方法:仿寫優秀的文章,改寫有問題的文章。

以往的基礎知識可以讓我們清楚把握句子的結構。主謂賓、定狀補,在構建好這個結構的基礎上,我們去關註那些優秀的,認可度較高的作品的句子結構、順序、用詞、斷句,甚至標點符號。有意的去仿寫句子,來提高自己造句的能力。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一些用詞用句、結構不那麼通順清晰的文章。不要回避它們,通過對它進行改寫,和原文對比,看看是否把它改寫通順瞭。分析原句中的問題,在自己的創作中加以避免。

完成瞭這些訓練後,對一個句子的把控也就算基本過關瞭。之後的比喻、擬人、排比、象征等等修辭手法,在訓練中逐步加入,會來的比較輕松自然。

第三階段 :畫面取舍,摘取重要的

在前兩個階段中進行瞭刻意練習後,我們開始寫作的時候必然會有自己主要想表達的內容。那麼在一個畫面中,我們要著重描述哪些情景內容,這是我們在寫作時要把握和考慮的。

有科學實驗證明,人眼看到的事物隻有很少的一部分被大腦接收,這就是我們在進行自我的選擇和取舍。

那麼對描寫場景的取舍,可以借鑒繪畫和攝影的技法來增強畫面感。把要表現的內容著重描寫。其他內容可以一筆帶過,甚至根本不提。這樣就可以讓畫面簡潔明瞭,讓讀者迅速進入我們預設的場景畫面中來。

下面舉個例子,同樣是一個場景的兩種描寫,畫面感完全不同:

>>場景:午後回傢,在樓道中

>>寫法一:

拉開樓梯門,一層的學生還在練習上周的鋼琴曲,叮叮咚咚的已經流暢很多;轉到二層,那對夫婦又在吵架瞭,沒有上次那麼激烈;上到三層,忽然傳來嬰兒的哭聲,……。

這樣寫,感覺環境有些雜亂。

>>寫法二:

進入樓道,伴著一層學生的鋼琴練習曲,快步邁上臺階。午後的陽光直射在新粉刷的樓道墻壁上,顯得格外的明亮。剛被鄰居沖洗過的樓道也映著一絲絲光。

同樣的樓道,但是選擇描述不同事物,感覺上也就不同瞭。其實這些都是發生在同一時空裡的事物。

所以,在畫面構造時舍棄那些和主題無關的事物,也十分重要。面面俱到的描寫往往會適得其反,讓畫面失去瞭吸引力。

需要註意,在整個文章中描述的調子應該前後一致,並且要和所表達內容情感相同,這樣才不會讓文章整顯得雜亂。

第四階段 : 感同身受,代入畫面中

好的寫作,好的畫面感,是將讀者代入其中的。可以讓讀者感同身受,作者與讀者形成共情,進一步讓讀者產生共鳴。

借用在表演范疇裡,常說的撒狗血式表演。這種表演硬性刺激觀眾,在不恰當的地方使用各種手法來誇張、誇大表演。這樣的結果完全不能夠將觀眾代入,隻會造成隔離感,適得其反。

在寫作中也是如此,我們會看到很多這樣的文章。文章雖然遣詞造句、畫面取舍都做到瞭,但是我們依舊很難感同身受,甚至有不適的感覺,也很難產生同理心,就是寫作中畫面感控制的水平高下區別所在。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就會覺得這個部分是比較難以把控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的,還是有章法可循的。李享老師的知乎寫作課就通過「故事八法」的系列方法將建立感同身受,形成共情的方法進行瞭較細致拆解。

我們對主人公的設定要合理,對目標的設定要符合需求。讓讀者感覺到這個主人公是真實可信的。通過年齡、性別、職業、性格等為主人公畫像。讓人物的行為和反映具有合理性。

故事的目標、阻礙、轉折、高潮都會設置有具體畫面來衡量是否可實現。按照這些關鍵點來設置細節,一個畫面感強的故事還是比較容易達成的。

最後

好的畫面感,必然是讓讀者感同身受的,是可以感知畫面中傳達的信息和感情的。寫出一個好的畫面感,必須有日常的觀察積累;遣詞造句的練習;畫面取舍的安排;感同身受的真實。

從實際出發,你必須有的寫,必須有日常的觀察和以往的積累,才有的寫。不要相信什麼天馬行空的寫作,隻是因為你沒有看見而已。

從基礎開始,認真對待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斷句的方法。講清楚你要講的話,一個清晰的表達才是好的畫面感的開始。

從繁入簡,取舍畫面。在細節處著手,把握畫面的尺度,精心佈置節奏,讓寫出的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作用。這樣讀者才會感受到畫面後面的喜怒哀樂,才可以聚焦關鍵處,才能夠和作者同步情感。

從真情實感出發,為寫作內容設計畫面,明確觀點和觀點背後的原因。從所要表達的主觀意識出發逐步外延,這樣寫出來的內容從是豐滿的、有閱讀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