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偶然的原因,讀瞭美國著名學者威爾·杜蘭特 的著作《歷史的教訓》,隨便寫瞭一篇簡短的讀後感,竟然成瞭我所有作品中點擊量最多的,於是決定認真總結一下這本書。


首先想說的是,我們為什麼喜歡讀歷史類的書籍?有人會說讀史使人明志什麼什麼,有人會說以史為鑒什麼什麼,可是現實情況是,通過讀歷史,我們隻是知道瞭大量的歷史故事,在現實問題面前,我們的歷史知識能給出的指導並不多,甚至我們做出的決策和大部分並不讀歷史書的人差別不大,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隻是讀瞭書中的文字,卻沒有進行歸納和總結,更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理論不能聯系現實。就像走入瞭一片歷史的森林,滿眼都是大樹,看不到歷史的脈絡和走向。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向導,帶領我們穿越這片森林。那麼,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這個向導呢?首先就是對整個人類歷史有大量研究的學者,有長期在歷史文化領域深耕的背景,第二就是要有優秀的總結歸納能力,第三要有把經驗教訓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能力。這樣說來,威爾·杜蘭特教授可能就是最好的人選。

威爾·杜蘭特(WillDurant,1885―1981),美國著名學者,終身哲學教授,普利策獎(1968年)和自由勛章(1977年)獲得者。《歷史的教訓》濃縮瞭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華,可以說是一顆超級濃縮的智慧精華球,服用後功力倍增,見識猛漲,讓你真實感受什麼是醍醐灌頂,所以我會忍不住說,如果可能的話,建議背誦全文。


接下來進入正題,說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面對歷史這門學科,我們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歷史有沒有任何意義“?為什麼歷史上的災難和錯誤一再重演,歷史是不是隻是一個大的輪回?”絕大部分歷史是猜測,其餘的部分則是偏見“歷史資料隻要一經過人類的加工和整理,就會沾染上私人偏好。那我們怎麼研究歷史才會有意義呢?探究什麼是人性,什麼是人類行為的本質,以及人類的前途究竟會如何?

第一部分:怎樣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人類?

人類歷史隻是宇宙中的一瞬間。放到宇宙演進的角度,滄海桑田、冰山火海,沙漠颶風,這一切都說明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人類的文明是脆弱的。歷史隻是生物學的一個片段:人類的生命是陸地和海洋生命滄桑變化的一部分。生物學的法則同樣也是歷史的基本教訓。

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一個教訓就是:生命即是競爭。不管是個體競爭還是群體競爭,都有一樣的特征:貪得無厭,好勇鬥狠,黨同伐異,狂妄自大。戰爭是一個國傢的覓食方式。

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二個教訓是,生命即是選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樣適用於人類文明。不平等不僅是自然的和先天的,而且還隨著文明的復雜化而增長。遺傳上的不平等導致瞭社會與人為的不平等。自由和平等是天敵,當人們獲得自由時,他們直接天然的不平等就會呈幾何式的增長,要防止不平等,必然要犧牲掉自由。”隻有經濟才能處於平均水平以下的人,才會渴求平等,隻有那些才智高超的人,才會渴望自由“(這是不是所謂的”精英主義”?)

生物學給歷史的第三個教訓是:生命必須繁衍。不能大量繁衍的物種是沒有意義的,自然極其喜愛數量,因為量變帶來質變。但是如果人類繁衍過快,大自然也有三個辦法使其恢復平衡:饑荒、瘟疫和戰爭。

第二部分:怎樣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文明和道德?

地球上所有的文明,都是源於一個單一的起點,因此並不存在天生更優越的種族。文明是地理、氣候、機遇等眾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關於這一點,可參考《槍炮,病菌與鋼鐵》)歷史知識會告訴我們:文明是合作的產物,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對此有所貢獻。

社會的基礎,不在於人的理想,而在於人性。人性就是人類最基本的傾向和情感,就已知的歷史來說,人性並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有史以來,人的演化一直是社會性的而不是生物性的,社會進化,是習慣與創新相互作用的過程。”歷史大體上是由求新的少數人之間的沖突造成的,大多數人隻為勝利者鼓掌歡呼,並充當社會實驗的人類原材料。“(多麼痛的領悟…)所以大部分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描寫人性的作品,故事性真的是次要的。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東方還是西方,人性基本是一致的。(相關知識,推薦閱讀《人性的弱點》)

什麼是道德的?什麼又是不道德的?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我們就不應該糾結於道德規則。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道德規則,如果我們把經濟史分成三個階段–狩獵期、農業期和工業期,我們會發現,一個階段的道德規則會在下一個階段發生改變。很可能今天的每一種罪惡,在以前都曾經被視為美德。在狩獵期,殺戮就是美德,在農業期,保守就是美德,在工業期,服從就是美德。

第三部分:怎樣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宗教和戰爭?

宗教帶給人們超自然的安慰,這種安慰比任何自然地援助更為珍貴。歷史上各種宗教的興起和衰落,反映瞭希望和現實的關系。對於失意的人而言,某種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希望是替代絕望的唯一選擇。越是動蕩的社會,越是需要超自然的信仰。”隻要有貧窮,就會有神靈“

由於每個人的實際能力不一樣,這些能力多數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財富的集中,就是這種能力的自然結果,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經常有規律地重演。集中程度要視道德和法律允許的經濟自由程度而定。財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和平的部分再分配而得到周期性的緩解。所有的經濟史都是這個社會有機體緩慢的心臟跳動,財富的集中和強制再分配,便是它巨大的收縮與擴張運動。

個人之見的財富不平均,可以用政策來調整,國傢之見的財富不平等,解決辦法可能就是戰爭瞭。戰爭是歷史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之一,不會隨著文明與民主的發展而減少。戰爭的原因與個人之間競爭的原因完全一樣。人類是競爭性的動物,而國傢和人類一樣,優勝劣汰今天是在一個國際平臺上展開。”國與國之間的基本合作,隻有當他們面對外來的共同攻擊時才會實現“。也就是說,當外敵入侵的時候,我們會團結成某一國人,當外星人進攻地球時,我們會團結成地球人。

政治秩序是依靠習俗、道德和法律而得到保障,經濟秩序則是依靠連續的生產和交換而得到保障。文化的創造則是由觀念、文學、禮儀和藝術的原創力、表達、測試和生成的自由與便利而來的。文明是錯綜復雜又很不穩定的人際關系網絡,建立起來很辛苦,摧毀則很容易。無論對個體還是文明而言,都無權要求生命永恒。我們不應當為我們的文明也會像其他文明一樣死亡而過於煩惱。文明使人類的靈魂世代相傳。

第四部分:歷史真的有進步嗎?

歷史有進步嗎?如果說進步意味著幸福的增加,那麼歷史的進步就是子虛烏有。如果把進步定義為增加對生活環境的控制,可能會更容易衡量。我們在科學與技術方面的進步,善與惡的特點兼而有之。技術提升瞭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提升瞭我們殺戮的效率。如果說歷史有進步,可能體現在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上。我們現在能夠傳承的文化,要遠比過去豐富。


以上就是《歷史的教訓》這本書中的主要內容,由於個人能力有限,還有很多重要內容沒有總結出來,如果各位夥伴想獲得原汁原味的感受,還是建議閱讀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