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蘇士澍,1949年3月生於北京,滿族。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傢協會名譽主席,文物出版社名譽社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所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自幼酷愛書法篆刻,少年時拜劉博琴先生為師,中青年後師從啟功先生近三十年。多年來從事中國古代書法碑帖的編輯出版工作。

幾十年從事書法、篆刻的創作與研究、對漢畫像磚、石以及歷代碑帖、拓片都有深入的研究。書法兼習諸體,擅長雞毫作篆隸,饒有特色;行草流暢,韻味極濃;篆刻宗秦法漢,寓己意於古風之中。

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公益書畫展覽,並在日本及港澳臺地區舉辦個人展及書法講學活動。主編多卷本《中國書法藝術》《中國法書全集》和百冊《中國歷代法書精品大觀》等出版物。

1997年榮獲中國文聯“德藝雙馨”百傢會員稱號。

1999年榮獲國傢人事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稱號。

2007年11月,在全國政協舉辦《書寫和諧・守望傢園一一蘇士金石書法求教展》。

2008年榮獲新聞出版總署第十屆韜奮出版獎。

2008年9月,在全國政協舉辦《心系災區・情寄文物一一蘇士澍金石書法捐贈展》。

2009年6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歌頌祖國・弘揚文化一一蘇士澍金石書法匯報展》。

2010年3月,在全國政協舉辦《筆墨紙觀・承載文明一一蘇士澍金石書法文房展》。

2011年9月,在中國文聯舉辦《輸墨書香・傳播文化一一蘇士澍讀書箴言書法展》。

2012年6月,在常州博物館舉辦《江南龍城・地靈人傑一一蘇士澍書法藝術常州展》。

2013年12月,在鎮江博物館舉辦《城市山林・翰墨情緣一一蘇士澍暨友人書詠鎮江詩詞書法展》。

2014年9月,在全國政協舉辦《書寫漢字・文化傳薪一一蘇士澍推廣漢字體驗教育展》。

2015年7月,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辦《漢字體驗館一一蘇士澍推廣漢字文化體驗教育展》。

2017年2月,在香港饒宗頤文化館舉辦《活字生香・漢字的世界世界的漢字一一蘇士澍推廣漢字文化體驗展》。

2019年4月,作為2019年聯合國中文日系列慶祝活動之一,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蘇士澍、王林旭書畫展》。

2019年8月,在中國政協文史館舉辦《弘揚漢字·歌我中華——蘇士澍金石書法匯報展》。

【作品鑒賞】

七十抒懷

書法與文化的高度

——蘇士澍的書法藝術

文/葉鵬飛

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夫人靈於萬物,心主於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勛猷、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我讀瞭蘇士澍先生的書法,覺得正合於項穆所言,他的書法是其心之所發、是其人格精神、是其文化追術的體現。

金文贊(新)

我緣識於蘇士澍先生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在博物館工作的關系,有經常上文物出版社拜訪請教的機會,讓我不斷受益。今又讀到蘇士澍先生的《翰墨書香》《天驕故裡、筆墨抒情》和《筆墨紙硯、承載文明》三本作品集,讓我感受到他作為當代書壇的領軍人物的書法魅力。感受到蘇士澍先生的其作品之所以能撼動人們的心靈,必然有著生動的筆墨形態和深刻的內涵意蘊。他的生花之筆必系之以自己的獨特思考、必緣之於他對文化高度的追求。

金文贊(拓片)

蘇士澍先生書法對文化高度的追求,首先體現在中和敦厚的風貌上。當代書壇,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富有變化,書法藝術一方面呈現出五彩繽紛的繁榮景象,百花爭妍;另一方面,由於書傢所必需的傳統文化的意識、道德思想觀念和人生價值觀念的改變,使書法藝術常變常新,這種鮮明的時代風氣,帶著利與弊的雙重性質,形成對傳統文化思想的輕視,使書法的文化內涵匱乏而流於形式。然而,蘇士澍先生的書法,則是以註重傳統、深掘文化內涵為出發點的,他追求的是一種深沉的美、一種古雅的美,給人以中和敦厚的風貌,這正是他獨特的思考、運之為字跡的結果。蘇士澍先生擅篆書、兼隸書;擅行草、兼楷書,而都取法經典,師古出新,與當前書壇浮躁、做作和變態、淺薄的書風形成鮮明對比。在世風日變、書風日變的今天,給人以傳統的親近、經典的魅力,並顯示出他的文化價值來,這正是蘇士澍先生的書法在當代書壇有著文化高度的原委。

秦篆贊

蘇士澍先生書法的文化高度又體現在他師古出新的紮實功底上。書法藝術包含瞭書傢必須經過窮年累月的研習才能掌握的技法,又綜合瞭傳統文化、藝術素養諸多方面的因素,更在揮毫之際或鮮明,或曲折地表達出書傢的精神氣質和對世界、對人生的價值觀。由於蘇士澍先生自小受傢庭熏陶,豐富的傢藏養成瞭他對傳統文化的偏好。尤其是在秦火熊熊、文化荒蕪的歲月,他立之為節操,從未輟耕硯田,青少年時代即以樸厚的唐楷和清勁的秦篆、雄渾的篆刻而飲譽。改革開放後,他到文物出版社工作,長期與傳統文化菁華浸淫於一起,更有經常與當代文化界、文物界的大腕、巨擘請益交流的機會,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陶冶著他的性靈,驅使著他為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在古代的經典中不知疲倦地遊弋,領略書法藝術的底蘊。幾十年的辛勤耕耘,書法藝術不斷地升華和精深。從蘇士澍先生的作品看,他的楷書,得力於顏真卿、柳公權;他的隸書得力於漢碑;他的篆書得力於秦刻和清人鄧石如、趙之謙;而他的行草得力於“二王”帖學系統,更傾慕於蘇軾。他的書法的共同特點是使“骨”和“力”充分表現,以內勁取勝。他講究用筆,深味筆法的堂奧,有著“細筋入骨如秋鷹”的藝術效果。在結體上,他的楷書取顏之寬博和柳之清勁而融合,並借助於篆味,使之方正渾厚中蘊透篆籀氣,成為其一大特色。最受書壇飲譽的是他的篆書,他取秦刻之古雅,以鄧、趙結體滲之,使結構上緊下展、橫粗豎瘦,形成靜穆端莊又不失生動多姿的“蘇”體,即使是書寫大篆,也都施之以小篆形態,成為他一大特點。他的行草書將魏晉的秀逸與東坡的深沉相結合,有著濃鬱的“書卷氣”。所以,蘇士澍先生的書風整體上在中和敦厚的形態中,又有嚴謹秀逸之氣,這是他將註重金石氣的篆隸與註重書卷氣的行草相調和的結果,顯之為經綸,充分體現出他師古出新的紮實功底,也是他書法藝術的最動人處。

秦篆贊(拓片)

蘇士澍先生的書法的文化高度又體現在濃鬱的文化氣息上。書法創作是體驗與表現性整合一體的,還要通古今之變。由於蘇士澍先生對文房四寶情有獨鐘,他將書法創作與文房用具結合起來,讓文房四寶也情動形言,讓書法藝術也得到充分的展示。蘇士澍先生的《承載文明》集,是他懷著對文化遺產的濃鬱深情,以文房用具以及文房環境為載體,或題硯銘、或刻墨、或制筆、或竹刻、或屏風、或碑帖、或筆筒,以及印缸、茶具、書架、畫桌、紙枕,都成為他書法創作的載體。在蘇士澍先生筆下,他總是因文具之特性進行題銘、題字,又通過精心佈白,使書法成為其文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加深瞭書法與文具的文化氣息。而其所書內容與勸學、勵志、怡情、養性、靜心、讀書、硯耕密切相關,宣之為文章,讓人們在品賞文具時,起到瞭育人的作用。同時也讓人體味書中之情、墨中之境的高深,產生賞物遙思之想,強化瞭書法與文房四寶的藝術功能。西方著名藝術評論傢魯道夫·阿恩海在論及藝術價值時說:“一項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其目的就是既對他人有益,又給自己帶來愉悅。”蘊之為道德,這正是蘇士澍先生書法的有價值、有意義之處。

漢隸贊(新)

蘇士澍先生的書法的文化高度,更體現在他對傳統哲學思想的追求上,給人以正大氣象。數千年來,傳統文化中的儒傢哲學思想,一直是人們正心、誠意、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準則,要求人們在道德的規范內去進行性情的陶冶、去修養人品,形成“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內在精神。蘇士澍先生的書法,即有著這種思想的烙印。在儒傢思想中,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即是對“中庸”原則的高度強調,這種中庸觀念影響到書法創作上,便是要求書傢將各種對立因素加以和諧統一,使書法創作在不激不厲、中正平和的狀態中進行。蘇士澍先生的書法藝術觀也正是基於這一點的,故他的書法絕無矯揉造作之習、劍拔弩張之態,而是不亢不卑的正大氣象,這也是他人格精神的折射。蘇士澍先生在文博界、出版界、書法界皆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有突出的成就,體現出他對社會的責任和文化貢獻。僅書法活動方面而言,在他的策劃下,20世紀80年代起即舉辦全國電視書法大賽,將書法影響到千傢萬門。從1994年開始,他策劃舉辦瞭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至今已辦九屆(首屆由啟功先生主持大會),每屆都有主題,使書法研究國際化,將當代書學研究推向瞭新的高度。蘇士澍先生眼界髙遠,見識豐富,胸襟開闊,養成瞭他筆下不同於一般的內蘊。他在工作極忙時,也總是銘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的古訓,抓緊點滴時間學習、研究、創作,在忙碌中有休閑,在喧囂中求幽靜,將藝術工作和藝術生活結合在一起,以一種“本乎天地之心”的心態,將工作的出色與藝術創作的出色都認真對待,樹之為勛猷,並在其中獲得吐納與進取的力量,力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孔子的“遊於藝”的原則,在蘇士澍先生的書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使書法不但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而且更有豐富的傳統哲學思想內涵。可以說,蘇士澍先生的書法,是對當前精神世界的滑落、書風的淺俗的拯救,代表著當代文化的高度。

漢隸贊(拓片)

唐楷贊(新)

唐楷贊(拓片)

印章-弘揚漢字

印章-歌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