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交

《黃帝內經》(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心得(一)

《黃帝內經》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記載: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

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

帝曰:願聞其說。

岐伯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谷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且夫《熱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黃帝問道:有的溫熱病患者,汗出以後,隨即又發熱,脈象疾躁動,病勢不僅沒有因汗出減退,反而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不吃不喝等癥狀,這又是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這種病交陰陽交,陰陽交是死證。

黃帝說: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人體汗液來自於飲食,飲食入胃,經過消化轉變成精氣,汗液就是由這些精氣轉化而來的,現在邪氣與正氣在骨肉之間相抗爭,能夠得到汗出的是邪氣退而精氣勝,精氣勝的應當能吃飯飲水而不再發熱。復發熱是邪氣尚留,汗出是精氣勝邪,現在汗出後又復發熱,是邪氣勝過精氣。不吃不喝,則精氣得不到繼續補益,邪氣又停留不去,這樣發展下去,病人的生命就會發生危險。《熱論》中也曾說:已經出汗而脈象仍旺盛躁動,是死癥。現在其脈象不與汗相應,是精氣已經不能勝過邪氣,死亡的征象已是很明顯瞭。況且胡言亂語是神志失常的緣故,神志失常是死癥。現在已出現瞭三種死癥,卻沒有一點生機,病雖可能因汗出而暫時減輕,但終究是要死亡的。

這段話告訴我們:陰陽交即發熱出汗後又發熱,脈象躁動,神志不清,不思飲食、胡言亂語的癥狀是死癥,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所精氣已經不能戰勝邪氣瞭,而且邪氣在體內停留不去,精氣又不能夠得補充,當精氣耗盡後,必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