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起源

反坦克地雷,最早誕生在1918年的德軍,基本上就是在坦克誕生的同一時間,主要作用是炸毀坦克、裝甲車輛等技術兵器,使之喪失運動和作戰能力,按照對付坦克的部位,這種地雷可以細分為反履帶地雷、反車底地雷和反側甲地雷,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開始誕生瞭智能反坦克地雷。

反履帶地雷,算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反坦克地雷,坦克碾壓後觸發引信引發爆炸,為防止人員的毀傷,一般都是能夠承受超過成年男性的體重才可以激發引信,比如俄羅斯的TM-62反坦克地雷,中國的72式反坦克地雷,美軍的M15地雷,中東武裝的各種IED等等。

反車底地雷和反側甲地雷就較為高級一點,不再是簡易的壓發引信,而是使用瞭紅外和震動感應器,也可以安裝聲學感應器等等,能夠對坦克較為脆弱的側面裝甲進行打擊,能顧威脅車體內人員,比如俄羅斯的TM-83,法國的F1型,歐洲地區因為反坦克需求所以也研發瞭不少的這樣的地雷。

PTKM-1R智能反坦克地雷,為俄羅斯研制生產的一型收音式攻頂式反坦克和反車輛地雷,主要作用為遲滯和毀傷坦克,由彼得羅夫斯基工廠設計生產,在2021年8月在“軍隊2021”國際軍事技術論壇第一次對外展示,主要作為一款防禦武器使用,比如安置在各隱蔽要要道上,哪怕是工兵進行武裝排雷也需要時間。

技術參數

PTKM-1R智能反坦克地雷基礎參數,高度為0.51米,彈體直徑為0.22米,全重19.9千克,配有毫米波和紅外復合探測器的末敏彈,擁有8條支撐腿和4個聲學傳感器折疊安裝在彈體上,兩條支撐腿上安裝有錐狀的震動傳感器,能夠探測半徑約100米范圍內的裝甲目標,拉開延遲六分鐘後,地雷開始待機模式,可以在10天後熔斷雷管自毀。

到目標進入100米時,聲學傳感器接收到的噪聲會自動喚醒處於待機模式的地雷,隨後處理器會對周圍環境進行計算調整大致方向,目標進入50米的殺傷范圍之後發射器轉動到位點燃發射藥,戰鬥部飛上空中對目標攻擊。

而且這型地雷的部署方式較為簡單,預備狀態類似於一圈鐵桶,使用金屬圈將其固定,需要部署的時候擰開金屬圈安置在需要的位置,花瓣形狀的支撐腿能夠較好的保證地雷垂直於地面不會因為環境導致傾覆,畢竟到達冬季之後的東歐平原降雪和大風對武器影響很大。

末敏彈主要有兩部組成,紅外/毫米波復合傳感器與中央控制單元,戰鬥部,火藥將末敏彈彈出發射筒跳至30米的高度,脈沖反作用火箭點火讓其在空中旋轉保持穩定,這樣的取巧設計也可以一定程度增大傳感器的探測范圍,

戰鬥部為爆炸成形侵徹體(Explosively Formed Penetrator簡稱EFP),具有對炸高不敏感、具有一定的長徑比以及侵徹後效大等優點,不同於空心裝藥破甲彈形成細而長的金屬射流破甲不同,爆炸成形侵徹體戰鬥部會形成一個短粗而密實的穿甲彈丸,不會因為距離過大而對目標毀傷效果不足。

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俄羅斯部門還準備瞭不同的塗裝,並且地雷的零部件可以在–40°C到70°C的溫度下正常運行,並且可以摧毀以最高50千米/時的速度行進的目標,其上搭載的微型處理器可以有效阻止民用車輛的噪聲對地雷的影響。

而且這型反坦克地雷可以有效影響諸如美M1改重型掃雷坦克,天王星-6掃雷機器人,這樣的常規反地雷車輛,哪怕是無法徹底摧毀敵方裝甲目標也可以對上面搭載的設備進行影響,可以攻擊的范圍遠遠超過瞭各種掃雷車的有效掃雷距離。

現代應用

俄烏戰場中,烏克蘭陸軍工兵在戰場上首次發現瞭一種先進的俄羅斯智能攻頂反坦克地雷,在紮波羅熱地區的親俄民兵也使用這款武器阻攔烏軍裝甲部隊的進攻,畢竟這個位置相當重要,作為依靠鐵路後勤運輸的俄軍來說,紮波羅熱地區的鐵路關系著赫爾松數萬俄軍的彈藥後勤供給不容有失。

可以看出來這型地雷算是一款聲學振動反坦克地雷,近些年這型武器都較為常見,比如在俄烏戰場出現的DM-22單兵反坦克地雷,德國生產支援,彈頭重3.66千克,安裝可折疊的三條支撐腿和攜行提把,使用錐形破甲戰鬥部,射程4-100米,部署時間為40天,使用光纖觸發電纜激發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