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快速發展的今天,“日常一個恐婚恐育小技巧”的毒雞湯遍地生花,恐婚恐育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

“不婚不育,芳齡永繼”、“不婚不育保平安”似乎已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人生信條。

但現實真的如此嗎?

研究表明:未婚人群的死亡風險或許更高

哈佛大學醫學院發佈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單身女性平均壽命比已婚女性少7~15年,男性比例則更高,單身男性比已婚男性死亡率高20%,壽命短8~17年。

這是基於過去60年收集的約90項研究數據得出的結論。科學傢分析,長期單身可能容易飲食不規律,睡眠不規律,沒人監督和相互慰藉,容易出現健康問題。缺少愛情和傢庭的調節,隻顧在社會上拼搏奮鬥、透支身體,不及時就醫,成瞭“短命”的主要原因。

2022年JAMA子刊上發表瞭一篇基於亞洲隊列聯盟16項前瞻性、62萬餘人的大規模隊列的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

1、與已婚者相比,未婚者的全因死亡率高出15%;

2、與已婚者相比,在單身、分居、離婚、喪偶的人群中,所有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均有所增加;

3、與已婚人群相比,未婚人群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2%,冠心病死亡率增加20%,循環系統疾病死亡率增加17%,癌癥死亡率增加6%,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增加14%,外部原因死亡率增加19%;

4、喪偶與死於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循環系統疾病和外因的風險較高有關;

5、離婚與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呈正相關;

6、65歲以下未婚參與者的死亡率高於較大的參與者。

綜上研究表明,未婚人群的死亡風險相比已婚人群的死亡風險較為顯著。

是什麼讓已婚人士活得更長

有研究認為穩定的婚姻給人安全感和幸福感,減少瞭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的發生幾率,婚姻美滿的夫妻,對生活品質會比較有追求。

還有一種說法是“婚姻選擇論”,即從結婚者本身的素質條件出發,提出身體和心理更健康的人,也更有可能走入婚姻殿堂,或者說維持好一段婚姻。並且,已婚人士往往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更多地參與社交活動。

對於未婚單身男女的情況來說,未婚男性的健康水平低於未婚女性,可能是由於強硬的、不善於表達情感、有競爭性的「陽剛」的性別氣質,使得男性更不願意為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尋求專業幫助,獨居男性尤其如此 。

相反,女性更樂意為他人提供更多社會支持,並更多地參與社交網絡,這樣的行為模式使得她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壓力 。

婚姻這套健康題,在科學上的答案是,「結婚比單身更健康,婚姻帶給男性的收益更大」。

當然,不能就簡單地認為結婚就能延年益壽,應該具體地審視自己的狀態——工作和生活壓力是否太大?有沒有能隨時傾訴的朋友?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身體不適有沒有及時就醫?這些才是關鍵。


現代社會大傢工作越來越忙,很多男同胞不想去醫院排隊檢測精子質量。其實還有第二種選擇——蝌動AI活力檢測儀,無需到院,在傢自己就能測,更私密,更放松。

檢測後,即可通過手機查看看精子的實時畫面(如下圖),直觀又精準。

但是如果連續幾個月科學備孕都沒有結果,建議還是去醫院做全方面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