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身上,都躲不過長幾顆甚至幾十顆痣。

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痣都“乖乖”地躺在那兒,最多也就是影響美觀。

但如果痣長在瞭不該長的地方,突然變得和以前不一樣,那就該引起註意瞭。

因為即使是小小的一顆痣,也有癌變的風險。

痣的分類

通常痣可以分為皮內痣、交界痣、混合痣三種類型。

三種類型的痣細胞所處的位置不同。交界痣的痣細胞位於表皮與真皮交接處,比較表淺,有癌變的可能。混合痣的痣細胞逐漸跨越表皮向真皮發展,一部分在表皮真皮交界處,一部分在真皮。皮內痣的痣細胞全部在真皮,基本不會發生癌變。

從外觀上說,交界痣一般體積較小,表面平滑,多數不高出皮面,顏色為棕色、褐色或黑色,相較其他兩類痣顏色最深。混合痣外觀類似交界痣,略高出皮面,表面光滑,顏色為棕色、褐色至黑色。皮內痣常呈半球形隆起的丘疹或結節,明顯高出皮面,可呈黑色、褐色或膚色,直徑數毫米或數厘米,中央可有毛發。

ABCDE法,自測你的痣是否危險

對於痣,人們除瞭覺得不美觀之外,最擔心的是它會發生惡變形成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皮膚惡性腫瘤之一,惡性程度高,轉移速度快。在初步判斷痣是否發生惡變時,可以遵循“ABCDE”原則。

A:Asymmetry(不對稱),良性痣常是圓形,如果形狀不對稱,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早期跡象。

B:Border(邊界),良性痣的邊緣整齊,而惡性痣邊界可能會出現扇形或者缺口。

C:Color(顏色),良性痣的色素顏色均勻單一,通常是棕色、褐色或黑色,若出現色澤不均,或出現其他顏色如藍色、白色,則需要警惕。

D:Diameter(直徑),良性痣的直徑一般小於6厘米,如出現大於6厘米的情況需註意惡變的可能。

E:Evolving(進展),若痣的形態、顏色或高度發生明顯變化,或出現出血、破潰、瘙癢或結痂等,需要警惕惡變的可能。

此外,如果在一顆痣的周圍出現瞭很多星星點點的小痣,臨床上稱為衛星現象,也應引起註意。在出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長在這三個部位的痣要當心

長在以下部位的痣,由於經常受到刺激更容易惡變,需重點留意其形態變化。

1.易摩擦的部位

位於手掌、足底、外陰、肛門、生殖器、鼻咽、口腔黏膜、皮帶區域等特殊部位的色素痣。

當足部有可疑黑痣時,在同側腹股溝摸到腫大淋巴結,或手部有可疑黑痣時,在同側腋窩摸到腫大淋巴結的情況,需警惕惡變可能。

2.經常日曬的部位

紫外線照射過多也是色素痣癌變的重要因素。長在頭、頸部的痣,因長期遭受陽光暴曬,也可能發生病變。

3.創傷部位

相當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的原發灶有過外傷史,如紮傷、砸傷、擠壓傷等,受傷部位色素一直不消失,在修復過程中出現細胞惡變。

值得註意的是,痣上是否有毛發生長,並不能作為判斷黑痣良惡性的依據。

為瞭及早發現黑色素瘤,不妨定期(每3~6個月)對鏡查體,尤其要註意足底等平時較難註意的部位,後背等觀察不便的部位,可請他人幫忙查看。

痣的正確處理方式

臨床建議如痣生長在手掌、腳底、指趾端、外陰部等容易摩擦的部位,應盡早切除,預防發生惡變。生長在其他部位的良性痣,應避免用手摳或刺激,日常註意觀察即可,不需要治療。同時,日常需多註意防曬。有研究表明,使用防曬霜可使新發痣數量顯著減少。

如需對痣進行治療,建議患者前往正規醫院就診。美容院等場所的從業者往往專業醫學知識不足,無法及時判斷痣是否有惡變的風險。同時,若治療過淺,容易復發;治療過度,則可能會留下疤痕。

進行治療時,臨床首選手術方法切除,可以達到理想的范圍和深度,一次切除幹凈,治療最為徹底。如不適宜進行手術切除,也可以選擇二氧化碳激光等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