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嗎?

翰林院编修 2024-07-01 07:00 18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有噴子跟我杠這是crashcourse的內容,好像別人沒看過一樣。原文載於公眾號,已經說明是crashcourse筆記加上一些個人感想,現實中好好的人到瞭網上就成瞭鍵盤俠,對不起我的評論區不允許

上帝存在嗎?

對有神論者來說,毋庸置疑。對無神論者來說,不存在。

可是,蘇格拉底告訴我們,真知是通過與人交流思想而非被動傳送信息得到的。哲學傢們當然要探求真知,宗教哲學也不例外。於是有瞭一個跨越好幾個世紀的爭論:上帝存在嗎?

11世紀法國的修士安瑟倫(Anselm)首先用本體論(Ontology,研究“存在”的學說)的論證方法證實瞭上帝的存在。

在哲學裡,存在(existence)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隻存在於我們頭腦裡的存在,比如聖誕老人;另一種是即在我們頭腦中存在又在現實中存在的,比如漢堡披薩。而大傢一致認為,後者比前者更好,畢竟,你不想讓令你垂涎三尺的美食隻存在於想象之中,夢中情人出現在現實中也會更加完美。

我們在評價事情的時候,總會說什麼更好,什麼最好,但總有比最好更好的東西。而安瑟倫認為,“上帝”是不能更好的最好,也就是我們頭腦能設想到的最好的極致。既然上帝是最好的,那麼能夠比我們頭腦中的他更好的,就是他存在於現實中。所以,因為上帝是最好最好的,而最好的存在方式是存在於現實中,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可是,這樣以來,大傢可能已經發現其中的漏洞。另一位法國修士高尼羅(Guanilo)也反駁安瑟倫說:按照安瑟倫的推理方式,任何不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被證明存在瞭。比如可以證明聖誕老人的存在,因為聖誕老人是最好最好的聖誕元素,而最好的存在方式是他也存在於現實中。所以,聖誕老人存在於現實中。

安瑟倫對此回應道:此論證隻適用於最重要的一個存在,也就是上帝。可是這樣一來,安瑟倫的論證成為瞭一種“竊取觀點”(Begging the question),也就是用自己的論證來假設他試圖證明的內容,這是一種謬論。

竊取觀點是怎樣的呢?比如,安瑟倫想要證明上帝的存在,但他已經把他想要證明的結果(即上帝是存在的)作為假設的一部分瞭,因為他自己說“此論證隻適用於最重要的一個存在”,他已經默認上帝是存在的,這是竊取瞭自己想證明的結論。

對此謬論的爭論喋喋不休,大傢都想從根源指出安瑟倫的錯誤。直到18世紀的康德(Immanual Kant),終於提出瞭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存在並不是一個述語(描述某個事物的詞),存在隻是增加瞭已經存在的物體的本質屬性,但是,並不能以此證明不存在的物體的存在。而安瑟倫恰恰把存在作為述語,從而定義瞭上帝的性質:上帝是存在的。

對此,英國哲學傢約翰·威茲德姆有一個著名的寓言:看不見的園丁。大意是說,A和B兩個人,外出很久之後回到一個花園,他們發現,花園裡的有些植物長勢很好,因此A說:花園裡有個園丁在照料這些植物。而B認為隻是植物自己長得好,並沒有園丁。

於是他們開始瞭論證,他們等待園丁的出現,等不到,他們帶警犬搜尋,搜不到。於是,A說,這個園丁一定是存在的,隻是我們看不見摸不到聞不著聽不見而已。B說:看不見摸不到聞不著聽不見的園丁,和他不存在有什麼區別?

可是哲學傢們還是孜孜不倦地想知道上帝到底存在與否。13世紀的意大利神學傢兼哲學傢托馬斯·阿奎納(Tomas Aquinas)提出瞭著名的關於上帝存在的五種證明,人們稱之為Aquina’s Five Arguments,分別是:

1.運動論證(Argument from motion)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一個運動的世界,一個物體的運動能夠導致別的物體運動,由此不斷運動下去,成為連續的因果鏈。

有一個哲學理論叫“無限倒退”(Infinite Regress),意思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由果推因,A果推B因,B因這個果又由C因導致……無限往前推,沒有盡頭。

但阿奎納不相信“無限倒退”理論,所以,他的推理如下:事物是運動的,事物的運動是由另一個事物導致的,“無限倒退”是不存在的,因此有一個不動的最初的導致事物運動的存在:上帝。上帝是導致所有運動的初始原因。

2.起因論證(Argument from causation)

和運動論證同理:結果是由原因導致的,這個原因是由另一個原因導致的,“無限倒退”是不存在的,因此有一個最初的原因導致瞭後續的原因和結果:上帝。

3.偶然論證(Argument from contingency)

事物的存在有兩類:必然的存在(Necessary being)和偶然的存在(Contingent being)。偶然的存在是指任何可以不存在的存在。比如個體的人,我們隻偶然降生在世上。

可是呢,這樣推理下去,任何事物都是偶然的存在,這就又陷入瞭“無限倒退”理論。因此,阿奎納認為,一定有一個必然的存在來阻止偶然存在的“無限倒退”,這個必然的存在,就是上帝。

4.等級論證(Argument from degrees)

我們對事物的評價標準,如好壞、冷熱、明暗等,都是相對來說的,也就是有賴於其他事物的標準。一般條件下,如果一杯水70攝氏度,我們的觸感可能是燙的,可是相對於開水所需的溫度來說,70攝氏度遠遠不夠水開。

阿奎納認為,既然任何事物的標準都有賴於別的事物,“無限倒退”又是不可能的,那麼一定存在一個不依賴其他任何事物標準的標準,即上帝。

5.目的論證(Teleological argument)

目的論證又叫做智慧設計(Intelligent Design),也就是有目的的設計。對此,18世紀末的英國基督教哲學傢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用手表做瞭一個類比論證(Argument by analogy):

如果你在樹林裡看到一隻手表,那你一定不會認為這隻手表是自然而然出現的,一定是有人制造瞭這隻手表而且有人把它落在瞭這裡。再比如,我們常用的筆,是人們為瞭寫字而發明的。

所以,既然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被設計的,那麼推理到這個世界,一定有一個存在,設計瞭這個世界和人類的產生。

要反駁阿奎納的五個論證,前四個並不難,因為如果“無限倒退”存在,那麼他的前四個論證全都站不住腳,他的論證建立在假設“無限倒退”不存在的基礎上,實在非常脆弱。

可是,該怎麼反駁目的論證?有人認為手表和人體的運轉是不同的,不然的話,為什麼人類的身體有那麼多缺陷?對此佩利回應說:重點是我們被創造瞭,而不是關註被怎麼創造的。但照佩利這樣說,我們就得去自己尋找被創造的目的瞭。比如,為什麼我們的眼睛看不到後方的東西?為瞭更好地暴露在危險中嗎?

當然現代的進化生物學已經給瞭我們很好的解釋:自然選擇和隨機突變創造瞭現在的世界和我們。但在還不是很科學的年代,比如18世紀,蘇格蘭哲學傢大衛·休謨(David Hume)靈光一現:如果我們人體是有缺陷的,自然是有很多災害的,那麼創造我們身體的創造者也不是完美的吧:A flawed world, implies a flawed creator.

20世紀的英國哲學傢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終於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反駁:如果我們自己尋找被創造的目的,那麼我們是創造目的和發現目的的存在,那麼我們就是世界的創造者瞭。

可是呢,阿奎納的支持者們不想認輸。英國現代哲學傢理察·斯溫伯恩(Richard Swinburne)用瞭概率扭曲的理論(Twist of probability):與自然巧合進化產生這個玄妙世界的可能性相比,上帝設計世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畢竟有很多事情我們現在確實無法通過科學來解釋。

阿奎納的支持者們還有一個“宇宙微調論證”(Fine-tuning argument),聲稱上帝設置瞭一切進化所需的條件,否則,大海啊森林啊,隨便改變一個元素,我們都會進化成不同的樣子瞭。

上面所說的阿奎納的支持者其實比阿奎納的論證更進一步,因為他們的論證是對偶然性的論證,可以論證的空間更大。不過呀,反駁阿奎納支持者的哲學傢說:你並不能通過僅一個樣本來真正作出論證啊,因為我們現在隻能看到一個地球啊,沒有其他地球或者宇宙給我們作對比啊。

所以,上帝到底存在嗎?


*本文原載公眾號“日月樹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