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龍門四品》

谈无欲 2024-04-08 07:48 3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閱讀此文,請點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支持。

魏碑《龍門二十品》中的《始平公造象記》、《孫秋生造象記》、《楊大眼造象記》、《魏靈藏造象記》書法水準高,被奉為《龍門四品》,字體方勁雄奇,帶有濃厚的隸書筆意,古樸醇雅,堪稱造象題記的代表作。

一、《始平公造像記》

《始平公造像記》全稱為《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刻於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九月十四日。《始平公造像記》全文為陽文,共十行,每行二十字,字間有方格界欄,內容是比丘慧成為其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而作的題記。

棱角分明的方筆是《始平公造像》在用筆上的一大開創,堪稱是魏體方筆的源頭。這種方切式的入筆技巧改變瞭以往篆隸書的藏鋒用筆,變易為露鋒方切,加入瞭側鋒的妍美體勢,突破瞭筆筆中鋒的傳統。

在起筆的大膽側切,轉折處的果斷翻折,《始平公造像記》強化瞭雄強險峻、外方內圓的特點。

《始平公造像記》的結體特點大多由方趨扁,呈橫向拓展的體勢。整體的重心特意抑左揚右,壓低左半部分並抬高瞭右半部分的重心,將篆隸字體的端正方整改為追求奇險方峻的結構特點,給書法藝術的審美註入瞭無限的生機。 外拓的方筆強調瞭內正中實的豐厚力量,博大雄強的面貌下也隱匿著靈秀的內涵,在嚴正中寓變化,在方峻中見飄逸,在鎮密中透空靈,在細膩中發雄渾。

康有為在看過龍門石窟中的石刻文字,尤其是《始平公造像記》後說,“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規也”。

作為魏碑方筆的代表作,無怪後人評價《始平公造像記》“方筆雄健,允為北碑第一”。

二、《孫秋生造像記》

《孫秋生造像記》全稱《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刻於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二十七日。《孫秋生造像記》全文為陰刻,上截記共十三行,每行九字;下截題名共十五行,每行三十字。內容是新城縣功曹孫秋生等人敬造石像,祈禱國運昌隆、傢族往生極樂的願望。

《孫秋生造像記》與《始平公造像記》風格較為接近,而筆法更為多變。書風沉著勁重,用筆方整遒勁,古拙樸厚,在骨力上峭拔勁挺。

在結字上依然取力外拓,有明顯的擴張表現感,並延續瞭隸書橫向取勢的特點,結體寬綽方整,刀口棱角分明。

在章法的處理上整體較為整齊,縱有行、橫有列。在排列整齊的同時又通過改變上下字的重心,欹側取勢,使得每字看似獨立,但實際的視角效果卻活潑生動,毫無後世楷書嚴整刻板的弊病。

康有為在評價《孫秋生造像記》時認為,“龍門二十品中,約而分之,亦有數體,《孫秋生》沈著(沉著)勁重為一體”。另一位金石學傢楊守敬也評價《孫秋生造像記》為“以勁健勝”。

在上承秦漢,下開隋唐的魏晉南北朝,以《孫秋生造像記》為代表的北朝碑刻,極大地扼制瞭後世靡弱婉約的書風,成為一劑雄健沉勁的書法良藥。

三、《楊大眼造像記》

《楊大眼造像記》全稱《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未刻具體開鑿的時間。《楊大眼造像記》額刻“邑子像”三字,正文共11行,每行滿行23字,因漫長的歲月,文字多有殘缺,今存二百三十餘字。內容是歌頌北魏將領楊大眼軍功顯赫的一生。

楊大眼是北魏的一員名將,真名已不得而知,隻因眼睛大得像車輪子,所以人稱“楊大眼”。勇冠三軍的膽氣讓楊大眼立下赫赫戰功,以肉體凡胎成為北魏時期開鑿設像,與其他各位神話傳說中的仙佛一樣接受後人的供奉,滿滿的勵志感。

和楊大眼武將身份相匹配的是,《楊大眼造像記》用筆方峻,提按頓挫的使轉明顯,使得刻字的圭角盡露,這種雄奇的筆勢也給人一種武將之感。

《楊大眼造像記》的結體莊重而穩健,已脫盡隸法,純以方切翻折為用筆特色,字體整體變橫為縱,體勢開始趨於伸長,不再寬橫取勢,中斂而外放。

《楊大眼造像記》斜畫緊結呈中宮緊收的態勢,開隋唐楷書的先河。

康有為在他的著作《廣藝舟雙楫》中把《楊大眼造像記》評為“峻健豐偉之宗”,又稱贊它“若少年偏將,氣雄力健”。

在楷書的發展史上,《楊大眼造像記》以其氣力充實,堅實豐滿的行筆成為中鋒骨力用筆的標桿,為唐朝之後筆畫兩端用力而中段怯弱的楷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魏靈藏造像記》

《魏靈藏造像記》全稱《魏靈藏薛法紹造像記》,既未刻具開鑿的年月,也未留下撰書人的姓名。《魏靈藏造像記》共計十行,每行共二十三字,此外碑額楷書題“魏靈藏”三字,碑額左題“薛法紹”三字,中間一行題“釋迦像”三字,共計九字。內容是陸渾縣功曹魏靈藏等人祈佑菩薩庇護之願。

《魏靈藏造像記》是魏碑方筆露鋒的典型代表,每筆的起筆都將鋒穎顯現在外,有鋒芒畢露之感。棱角分明的轉折和筆鋒畢現的點畫,《魏靈藏造像記》呈現出方整厚重、恣肆雄奇的態勢。筆畫末端上揚的收筆顯出濃重的隸書韻味。

《魏靈藏造像記》的結體隨勢而佈,有的取橫勢,有的取縱勢,充滿活潑的基調。

與《始平公造像記》抑左揚右的結構不同的是,《魏靈藏造像記》的刻字結構上密下疏,重心偏高。

通篇的章法在這種輕靈的分佈下,顯得整嚴肅穆,端莊雋潔。

筆畫或大或小,結字或橫或縱,《魏靈藏造像記》給人一種“欹而能正”的印象。無怪晚清金石學傢楊守敬認為它“以靈和勝”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