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註釋

鶗鴂(tíjué):即子規,杜鵑鳥。戰國時期楚國屈原《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永豐柳:指園柳。永豐,指長安的永豐坊。唐代白居易《楊柳枝詞》:“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幺弦:琵琶第四弦,音色細小幽怨。

凝殘月:一說“孤燈滅”。

譯文

譯文1

幾聲杜鵑的鳴啼,又報告爛漫春花將要凋謝。惜春人更想將那殘花折。怎奈何雨雖輕柔風卻猛烈,正趕上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撒飛絮如飄雪。

請莫要把琵琶的細弦撥動,我深深的哀怨細弦也難傾瀉。天如有情不會老,真情永不會滅絕。多情的心就像那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中夜已過去瞭,東方未白,搖曳的殘燈終熄滅。

譯文2

耳聞得杜鵑聲聲悲切,又來催報春光老去,春花凋零。珍惜春天的人兒啊,趁著花朵還未離枝,趕緊把剩下的花朵都采擷回去吧。君看那細雨霏霏如此纖弱,風卻忍心吹得那麼狂暴,這正是梅子才結出青澀果子的時節啊。更看那永豐柳,樹樹皆已飛絮,於寂寂無人處,雪花般紛紛被吹落飄零。

不要輕易去彈撥那琵琶的幺弦,因愁怨到瞭極限,隻剩下那弦音尚能訴說。隻要天不會老,此情就難斷絕。這一顆心就像那雙絲編結成的羅網,中間已織下瞭成千上萬的連心絲結。這春宵就要過去瞭,東窗外,殘月如霜,曙色尚還未明。

譯文3

幾聲杜鵑的鳴啼,又在報告爛漫春花將要凋謝。越是惜春的人越喜歡摘那些殘花。怎奈雨雖輕柔風卻猛烈,正趕上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撒飛絮如飄雪。

請不要把琵琶的細弦撥動,我深深的哀怨也會隨著這細弦傾瀉。隻要蒼天不老,真情就不會磨滅。多情的心就像那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中夜已過去瞭東方未白,搖曳的殘燈終於熄滅瞭。

題解點評

題解

此詞傷春懷人,寫情之悲歡離合,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風。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是全詞警語,“絲”即“思”,喻情網堅固,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

評點

此詞抒寫惜春、相思情懷,是一首抒寫悲歡離合之情的曲折幽怨詞。詞人以女子的口氣寫就,表達瞭其對愛情忠貞不貳的堅定信念。

詞的上片以景烘托情,描繪風雨摧折芳菲的殘春景色,以杜鵑幽囀、柳絮飛雪渲染暮春的淒涼氣氛,抒寫詞人對美好春日的眷戀珍惜和對摧殘春花的風雨的怨憤。惜春即是惜人,風雨摧殘春花即是比喻愛情橫遭阻抑摧殘。詞人以鳴聲悲切的開篇,詔告美好的春光又逝去瞭,此情此景勾起瞭人們的惜春之情,故“惜春更把殘紅折”,此處的“殘紅”象征遭破壞但又堅貞的愛情。下面兩句“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是上片的詞眼,一語雙關,寫時令與景物,暗喻愛情受阻遭破壞,因而“無人盡日花飛雪”。愛情如柳絮一般逝去瞭,詞人怎能不悲傷?

詞的下片描寫瞭詞人對分離的戀人的深情相思,“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幺弦為琵琶的第四弦,怨極,才能傾訴出不平的最強音。在這極怨的氣氛的烘托下,詞人表明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此處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詩句,然詩意不盡相同,這裡強調天不會老,愛情也不會有斷絕的時候。這樣的愛情“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千萬個結把牢牢實實地系住瞭彼此,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表達瞭對戀人的愛戀永不會滅絕的堅定信念。情思未瞭,卻已“夜過也”東方未白,搖曳的殘燈也要熄滅瞭,全詞到此結束,言盡而味永。

全詞借景喻情,含蓄深婉,情味雋永,又激越真切,別有風致,兼有婉約與豪放的風致與妙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是本詞的名句,亦是宋詞中流傳千古、經久不衰的名句。

賞析鑒賞

鑒賞

這是一首情詞。寫詞人由晚春的景色想到自己失落的愛情,表達瞭深深的遺憾和對所愛女子矢志不移的愛戀之情。

上片寫景,並暗示自己已經失去瞭真摯的愛情。詞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談而不露,既讓人能夠揣摩到他要訴說的感情,又不著一個“情”字。他隻是用一系列帶有感情色彩的意象的羅列來暗示讀者,他的愛情已經像這些景物一樣橫遭摧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明是寫景,其實是在暗示自己的愛情。

下片是詞人的真心表白,反映瞭他堅定的立場。“莫把幺弦撥”,為什麼呢?因為對此時的主人公來說,這琴弦上也流淌著自己不可抑制的怨恨。這是一種怎樣的無奈啊!終於,這積蓄的怨恨頃刻間爆發,愛情的誓言脫口而出:“天不老,情難絕。”隨後“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一句更把自己要與愛人永遠相隨的柔情盡情展露。“絲”即是“思”,“雙絲”更見其情思的堅韌、兩人的心有靈犀。到這裡,本詞達到瞭情感的最高潮。最後本詞以含情之景作結:黑夜即將過去,唯一與自己相伴的燈盞也已燃盡,可是東窗還未白,思念無有止境……

本詞蘊藉深沉,峭拔高邁,實得婉約與豪放兩傢之長,是難得的佳作。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祖籍烏程(今浙江湖州)。[1]仁宗天聖八年(1030)中進士,先後做過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晚年隱居山林。他早期的小令與晏殊齊名,後來的慢詞與柳永並稱。作品主要抒寫當時士大夫的迷醉生活和男女愛情,另外也觸及一些都市生活,格調清麗,蓄意深沉。他曾有三句寫花月影的佳句,所以又叫“張三影”,有《張子野詞》。

參考

  1. ^http://www.chiniur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