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茶有關的詩詞,歷朝歷代統計下來不下2000首,其中唐代約500首,宋代多達1000首左右。

不妨幹瞭手中這碗茶。

煎茶、臨江、下棋、寫字,多麼悠閑的一天。

唐·元稹有一首茶詩:

結構、文字,妙趣橫生的一首詩。元稹死黨白居易也是個愛茶之人,在茶道上頗有研究,留下的詩句很多:

到瞭宋代,和茶有關的詩詞就更多瞭,蘇東坡、李清照、黃庭堅、陸遊等等,可謂是佳句頻出。

唐宋之所以和茶有關的詩詞如此之多,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有很大關系。五代以來,社會流行鬥茶和分茶,北宋詞人向子諲《酒邊集》裡有一首《浣溪沙》,題雲:

由此可見,當時分茶是與下棋、書法、彈琴相提並論的,是文人喜愛與習尚的一種活動。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那究竟何為分茶?

唐宋時期流行一種沏茶方法,叫做點茶,和現今的直接泡煮茶葉不同,那時候用的是茶餅,是把茶葉碾成末後放入茶碗進行沖泡。

茶末放入水後會漂浮起來,泡沫還會形成各種湯花,很多人樂於在此一較高下,於是形成瞭鬥茶。

至於分茶,有點像今天的咖啡拉花,不過不是借助於牛奶,而是“碾茶為末,註之以湯,以筅擊拂”,盞面上的湯紋水脈變幻萬千,花鳥魚蟲、疾風勁草、雨霧雲山……一幅幅宛若水墨,被成為“水丹青”,又因須臾散滅,也被稱為“茶百戲”。

分茶形成文字和圖案,提高瞭點茶的藝術性和娛樂性,也使鬥茶活動更為興盛。李清照、宋徽宗等都樂於且精於此道。

詩詞中,茶經常與松放在一起,松在古時候是有寓意的:

詩人以青松自喻,表達自己不畏嚴霜的堅貞品質和不為流俗所染的高尚節操。此外,松樹還經常與隱士、神仙相關聯:

還有那非常有名的《尋隱者不遇》:

中國傳統文化中,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士大夫們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貧樂道,不與世俗、清潔孤傲之志。詩人采用瞭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與松放在一起,側面可見,茶在當時的盛行之氣,唐宋以來很多文人士大夫,詩裡都有各種茶:

最後再放一首盧仝的《七碗茶歌》(節選):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