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風險提示——社會風險篇

执行官 2024-05-14 11:12 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評估風險是企業必須重視的一項任務。在之前的文章中先後分析瞭“政策風險”、“市場風險”,本期是第三篇,聚焦社會風險。社會風險是一個非常龐大復雜的體系,其中的風險因素環環相扣,篇幅所限,主要列舉幾個主要風險類型,包括人力資源風險、違規違紀風險、社會輿情風險。

1.人力資源風險

在今天,人力資源風險已經成為很企業的頭號風險。有的企業並未直接面對外部挑戰,倒是人力資源已經成為發展的重大瓶頸。有的企業受體制機制束縛,骨幹人才快速流失;有的企業形成瞭大量的“老白兔”和“小綿羊”,在變化面前你看我我看你,擔當精神不足;有的企業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越是環境不景氣越是內鬥厲害;有的企業渴望轉型,但從上至下大量幹部思想觀念陳舊,努力有餘思考不足;有的企業管理者不少,但卻極度缺乏一線的技術和生產人員,眼睜睜看著訂單無法履約;有的企業渴望沖擊高科技領域,但是懂科技懂管理的復合型幹部極度缺乏;有的企業面對95後、00後的“躺平思想”束手無策,還有的企業業務本身已經很難,也要不得不面對勞動力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以上問題每一個延續到2022年,都有可能形成重大風險。而相同的風險,之所以有些企業能夠化解,有的企業就一蹶不振,關鍵也在於人。所以人力資源風險是所有風險中最為特殊的一個,它既是風險的源頭,也是化解風險的關鍵。

考慮到未來人力風險將進一步突出,管理者應該考慮的問題至少包括::

1.面對未來,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到底有什麼特點?

2.我的企業到底有沒有這樣的人才?我最缺乏的人才是哪一類人才?

3.對於已經有的人才,我該如何激發他們?他們到底要的是什麼?

4.對於缺乏的人才,我到底是為什麼沒有?我能夠給人傢提供的是什麼?

5.我到底應該塑造什麼樣的價值觀?到底該提倡什麼,反對什麼?

6.我到底有沒有人才培養體系,有沒有人去關心人才的成長?我能做些什麼?

7.我應該如何發掘人才的優勢?放大他們的優勢?

8.面對稀缺人才,能否舍得對人才進行重新估值,把錢(股權)花在刀刃上?

9.面對技術人才,能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幹預,釋放技術人才的真正價值?

10.面對通用型人才,能否考慮降低其後顧之憂?

02 違規違紀風險

2021年是名副其實的“吃瓜”大年,各行各業的企業似乎都感受到瞭合規風險帶來的壓力。有些是企業管理者自身觸犯瞭法律底線;有些是員工層面的鬧劇醜聞;有些是合作的機構或演藝明星出現瞭違規風險;有一些是企業本身的經營行為越過瞭界限;還有一些是量變達到瞭質變。無論哪種合規風險,背後都有一系列本質趨勢,一是國傢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二是執法力度逐步加強,三是現代化執法手段全面普及,技術能力全面提升,四是違法違規的影響更加全面和立體,不僅是損失貨幣更是可能導致整個企業形象的崩塌。這使得原本一些行業內的“潛規則”、“利益鏈”變得更加容易暴露,也使得違法違規的成本顯著上升。

關於違規風險,建議管理者思考的主要問題:

1.我作為管理者,對於違規風險是否有足夠的重視?

2.我是否要梳理一下法律法規,看哪些風險在進一步變化?

3.有沒有哪些領域已經處於“違規狀態”?

4.會計、稅收、勞動用工、安全生產與環保等基礎領域的風險是否考慮到?

5.相關方的法律風險是否有所考慮?

6.員工違規違紀行為帶來的風險是否有合理的制度安排?

7.重要管理者出現違規違紀風險,如何應對?

8.公司本身是否註意“內部控制”,是否存在被內部人控制的情況?

9.公司是否有充足的法律資源,應對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10.公司是否能夠化解合規風險引發的輿情風險?

03社會輿情風險

2022年,在很多行業不景氣的時候,有一個行業的業務卻呈現出低調的繁榮。這就是公關行業,而他們背後,則是愈演愈烈的企業輿情風險。2021年,先後發生特斯拉剎車失靈事件、元氣森林道歉事件(真假“0糖”)、阿裡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壟斷門”事件、中通快遞寵物盲盒事件、回形針被封號事件、李子柒和MCN機構的矛盾,當然肯定也少不瞭司馬南和聯想的糾葛……這些輿情事件隻不過是公共關系領域被廣泛瞭解的典型風險事件,輿情風險的復雜鏈條早已經超越瞭普通人的想象,而且仔細觀察會發現,隨著就業困難、內卷趨勢等社會問題的嚴重化,在當代年輕人聚集的一些平臺中,輿論正朝著某些趨勢聚集,一旦引導不當很容易產生雪崩效應。當然,輿情風險也並非都是壞事,比如C羅移可樂事件、蜜雪冰城的洗腦神曲、鴻星爾克捐款……也說明瞭應對及時或引導得當,會對企業的品牌形象有積極影響。

關於社會輿情風險,在風險應對上建議思考的主要問題:

  1. 在我看來,輿情風險到底是個什麼風險?
  2. 我企業的管理者本身是否對於輿情風險有足夠的重視?
  3. 輿情風險現在的敏感點在哪裡?我有哪些領域可能會產生輿情風險?
  4. 目前是否有專業的渠道監控輿情?是否投入瞭足夠的資源?
  5. 競爭對手是否會采取負面輿情的策略?
  6. 有沒有什麼積極的方式來引導輿情,產生正面效益?
  7. 一旦產生負向輿情風險,能否冷靜應對?轉為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