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吃瞭一些食物之後會腹部不適、惡心、脹氣、拉肚子、起皮疹等現象,有的是因為食物本身被污染,吃壞瞭;而有的則是我們對某種食物不耐受所致,我們大多都聽過食物過敏,對食物不耐受並不是很熟悉。

1、 什麼是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主要是由於人體缺少某種消化酶,當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某些食物大分子不能被充分消化,研究顯示,在健康人中,五種排在最前面的食物分別為螃蟹、雞蛋、鱈魚、牛奶、蝦,不耐受率分別為40%~14%不等,另外在女性中發病率要高於男性,這與女性本身免疫敏感性較高有關,食物不耐受發病率會隨年齡升高,這與酶活性降低有關。

摘自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 健康體檢人群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現狀及相關因素研究

很多人喝完牛奶腹脹腹瀉,就是典型的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由腸粘膜細胞分泌,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或者長期沒有喝奶後,身體默認你已經是足夠成熟可以斷奶的寶寶啦,負責產生乳糖酶的基因就會慢慢失活。

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喝牛奶後會出現腹脹、腹瀉的癥狀,是因為乳糖不能被消化,進入瞭大腸,菌群會代謝掉他們,產生氣體或者短鏈脂肪酸,造成腸道高滲,吸水導致腹瀉。同樣道理,很多人吃蜂蜜或者空腹喝蜂蜜水會腹瀉,其實不是蜂蜜通便,是你對果糖不耐受,果糖進入大腸,便宜瞭寄居在腸道的腸道菌,好在無論是乳糖還是果糖不耐受都沒有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是,食物不耐受絕對是要引起重視的,因為有的食物會刺激胃腸道黏膜淋巴組織產生免疫球蛋白 G(IgG)並與之結合形成大量的免疫復合物,如果不及時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耐受食物會持續形成復合物加重原有的癥狀,免疫系統超負荷,最終導致高血壓、肥胖、頭痛、慢性腹瀉、疲勞、感染等多個系統的癥狀和疾病。

2、 食物不耐受都有什麼食物以及癥狀

會引發不耐受的食物種類非常多,除瞭開篇我們說的五類常見的食物外,還有大米、玉米、大豆、豬肉、雞肉、牛肉、西紅柿、蘑菇、小麥、酒、以及產氣食物(FODMAPS)都存在食物不耐受的風險。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288166/

食物不耐受的一些癥狀與食物過敏類似,但一般在進食後30分鐘到48小時內出現,它起病緩慢,且隱蔽,癥狀不特異,去醫院檢測也查不出來有器質性疾病,通常搞得一天工作學習狀態都很差,癥狀有:

1) 消化系統:惡心、腹痛、腹瀉、便秘、脹氣、打嗝

2) 皮膚:濕疹、皮疹、蕁麻疹

3) 神經系統:焦慮、頭疼、偏頭痛、註意力不集中、抽動癥

4) 呼吸系統:慢性咳嗽、哮喘、鼻炎

3、 它與食物過敏有什麼區別

食物過敏多為IgE引起的速發型免疫反應,起病急,癥狀明顯,屬於急性病。由於癥狀典型,因此也容易發現對哪種食物過敏。相反食物不耐受往往難以發現,發病緩慢,讓人摸不著頭腦,因此也被稱為人體健康的隱性“殺手”。因為他們是兩種不同的免疫機制,所以在不耐受與過敏食物上,他們並不完全重合,如有的人雖然對雞蛋不耐受,但對雞蛋卻並不過敏。

4、 如何知道自己對哪些食物不耐受

目前可以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中特異性IGg濃度來反映身體對某種食物的不耐受程度。

當然,如果有食物不耐受的癥狀,我們可以記錄每日的食物攝入,及時調整飲食觀察是否還有癥狀,這對於處於發育的兒童、女性、老人都非常有必要,可能就是吃瞭一點不耐受的食物,影響瞭一天的效率。

5、 不耐受應該怎麼吃?

根據檢測結果,可以將不耐受程度劃分為不同等級:

1) 對於高度、中度敏感的食物,應該忌食。由於血清中的IgG會隨時間而逐漸消退,可以回避這類食物一個月,如果情況好轉,繼續避食5(高度)或2(中度)個月,再逐漸引入不耐受食物,看身體是否耐受再加回自己的飲食清單中。

2) 而對於輕度敏感的食物,可以適當降低進食頻率和進食量,慢慢建立耐受。

例如對乳糖輕度不耐受,可以每次喝少量的牛奶,一杯的量,分幾次喝,讓自己的乳糖酶緩緩神,慢慢建立耐受。也可以喝舒化奶、酸奶、吃奶酪補充鈣質,它們不含乳糖,另外切忌晨起空腹喝牛奶!否則一天都會是脹的。

3) 補充益生菌,食物不耐受與腸道菌群有密切的聯系, Nature提出,人工甜味劑引發的葡萄糖不耐受或許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建議可以補充益生菌來強化腸道的屏障作用,讓他們來幫我們訓練敏感的免疫系統,或許對不耐受有很好的效果。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23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