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保護”的熊貓丫丫的一生

夏孤临 2024-05-23 13:36 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目 錄

全文共4831字

閱讀全文需要15分鐘

01一隻大熊貓的死亡

2月21日晚至22日,旅美熊貓#丫丫#、#樂樂#話題,長時間占據微博熱搜榜第一的位置。

當地時間2月3日,旅美大熊貓樂樂離世,終年25歲。

兩天後,美國孟菲斯動物園發佈樂樂的離世聲明,稱其死因“尚未確定”,正在調查。

該動物園的另一隻熊貓丫丫的健康狀況也引發網友關註,畫面中的熊貓丫丫毛發黯淡、瘦骨嶙峋,還患上瞭皮膚問題,讓人倍感擔憂。

(丫丫面部凹陷,毛色發黑)

大量網友呼籲有關部門“請盡快接丫丫回傢”。

2003年,雌性大熊貓丫丫與雄性大熊貓樂樂一起抵達美國孟菲斯動物園,開始長達20年的旅美生涯。

(左:小時候的丫丫 右:小時候的樂樂)

2013年,兩隻熊貓為期10年的租借期結束後,孟菲斯動物園與中國動物園協會簽訂協議,將租借期再延長10年。

去年12月21日,孟菲斯動物園宣佈將把旅美大熊貓丫丫和樂樂歸還中國,結束20年的租借期。

而就在兩隻熊貓歸國的前夕,“樂樂”的噩耗傳來,熊貓丫丫惡劣的生存狀況也進一步引發瞭眾怒。

與近期同樣租約到期旅日歸國的熊貓香香回國時,日本民眾依依送別的感人場面相比,樂樂和丫丫的不幸遭遇引發瞭全網的輿論。

大熊貓是中國的特有種,在地球上生存瞭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

近代以來,大熊貓作為代表中國的符號在外交舞臺上發揮瞭重要的作用。

到如今,其背後蘊含的政治意義、文化意義已經使大熊貓超越瞭一般意義上的特有動物。在跨文化傳播中,大熊貓被賦予瞭更重要的使命價值。

我們不禁追問:

中國的特有物種那麼多,為什麼偏偏大熊貓成瞭“天選國寶”?

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進程中,大熊貓的形象又是如何演化的?

現在就讓我們穿過歷史的長廊,一起走近國寶的“成名之路。”

02“熊貓熱”與“熊貓外交”

近代世界是知識急劇轉型與商品流通加速的時代,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瞭近代博物學的興起。

伴隨著殖民擴張的全球推進,西方博物學傢、探險傢不斷深入世界各地考察和采集動物標本。這也成為瞭大熊貓走向世界的重要背景。

中國本土的博物傳統不具備一套類似西方分類體系的思想資源來確定大熊貓的物種位置,它更多地被視作無用的“怪物”。而大熊貓“黑白熊皮”的特征在分類上具有不確定性,由此引發瞭歐美學界的爭論,引來瞭更多人對大熊貓的關註。

除瞭博物學知識層面的因素,還有商業層面的考量——博物機構的展覽需求進一步將“大熊貓熱”推向瞭高潮。

自然博物館對大熊貓有著分類研究和展覽兩方面的需求。加之大熊貓作為世界級稀有動物,展出大熊貓的標本也成為標榜權力的表達、自身實力的象征。

隨著公眾的博物學熱情日漸高漲,近代動物園成為新的博物學商業化、娛樂化平臺,稀有獨特的大熊貓也成為歐美動物園普遍搜尋的對象,形成“一熊難求”的局面。

歷史報道

1936年至1938 年,露絲·哈克內斯和美國探險傢史密斯在華捕捉到大熊貓的事件是西方媒體關註的焦點。媒體大肆炒作,動物園是直接受益者。當大熊貓入住動物園後,遊客們紛紛湧入動物園。

據稱,1937 年大熊貓“蘇琳”在芝加哥佈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展出的第一天就吸引瞭53000多人來參觀,以至園方不到一周時間就賺回瞭購買“蘇琳”的費用。[1]

1869年至1946年間,有超過200位西方人千裡迢迢來中國尋找大熊貓。

由於大量外國人來華盜獵大熊貓,商品化對大熊貓的種群數量產生瞭巨大沖擊,國民政府開始出臺保護大熊貓政策,禁止外國人在華獵捕大熊貓。此後,歐美動物園獲得大熊貓的方式轉變為由中國政府贈送。

“熊貓外交”發展於“大熊貓熱”背景。

真正意義上的“熊貓外交”始於上世紀40年代。

宋美齡代表國民政府將兩隻大熊貓作為“珍貴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禮”贈送給美國,以答謝美國聯合援華會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支持。

事實上,從歷次熊貓贈送活動與計劃中可以看出,“熊貓外交”的形成並非國民政府的戰略構想,贈送大熊貓隻是順勢做出的政治安排。

抗戰時期,基於國際宣傳的考慮,國民政府樂於從事這種贈送活動。[2]

1949年後,海外的“大熊貓熱”始終熱度不減。

新中國最著名的“熊貓外交”,當數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後的大熊貓捐贈。為答謝美國將兩頭麝香牛贈送給中國,中國將大熊貓玲玲和興興贈送給美國。

(玲玲和興興)

同年,贈送日本的兩隻大熊貓康康和蘭蘭也成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見證。

歷史報道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呈現瞭大熊貓到達華盛頓後引發的“熊貓熱”:華盛頓國傢動物園“熊貓館”開放後三天,“排隊觀看大熊貓館水晶玻璃前遊客以每小時 1200名的人流量,排隊隻為一瞥上周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來的大熊貓”;“甚至有遊客在熊貓館開放後一連三天前往動物園,隻是為瞭看大熊貓睜開眼睛”。[3]

從1957年到1982年,我國先後將23隻大熊貓分別贈送給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等9個國傢。[4]

此後,由於大熊貓種群數量的瀕危狀況,同時也為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全球性號召,中國自1982年開始停止贈送大熊貓。

(圖源:南方周末:《大熊貓留洋記:年薪百萬元的打工寶貝》)

此後的“熊貓外交”形式發生瞭轉變,由“贈送”先改為“租借”,最後又改為“合作研究”。

當前,中國已經與日本、美國、奧地利、泰國等18個國傢的22個動物園開展大熊貓保護合作研究。

03媒介中的熊貓形象演變與國傢形象隱喻

1.作為“外交禮物”的大熊貓(1949-1982)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大熊貓為主題的新聞報道極少,表意也較為單一。直至70年代初,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關於大熊貓的報道篇幅才大幅增多,媒介建構的大熊貓形象逐步豐富,並漸漸建構出“外交禮物”的媒介形象。

這一時期,大熊貓被先後贈送給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傢。

作為“外交禮物”和兩國友誼象征的大熊貓,在風雲變幻的國際政治關系中備受關註,贈送活動的全程往往都作為當年重要的媒介事件加以詳盡報道。

(《人民日報》1972年11月5日第4版)

被捐贈的大熊貓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掛著兩國人民的心。大熊貓成為間接反映國傢關系的重要觀察對象。

“外交禮物”的媒介形象刻畫中,大熊貓由單一的國寶動物,成為具有“兩國友誼意蘊”象征的流動珍寶的形象。

我國將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友邦,他國也認可這一價值。在地理層面的流動性交往中,大熊貓由此獲得隱喻國傢形象的潛力與共識。

2.作為“世界瑰寶”的大熊貓(1983-1989)

媒介構建的大熊貓從最初的國寶動物到“外交禮物”,逐步形成具有象征色彩的國傢共識。並在之後慢慢形成“世界珍寶”的形象定位。

1983年,大熊貓棲息地箭竹開花大量死亡,造成大熊貓棲息地銳減,面臨生存危機。

保護大熊貓的議題不僅受到每一位國人的密切關註,更促進全世界人民形成保護自然、拯救瀕危動物的珍貴共識。

(20世紀80年代,被稱為“中國大熊貓之父”的胡錦矗在研究大熊貓)

大熊貓被視為中國國寶、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搶救和保護大熊貓,成為人類共同的光榮責任。

歷史報道

人民日報更曾以“一片情誼在扶桑”為題描述日本各界人士對保護大熊貓采取的措施,以“天地無義造雪寒,友誼真情化冰霜”形容這份幫助大熊貓的國際情誼,認為熊貓與中日友好密切相連,這份情誼成為保護大熊貓作為“人類共有的珍獸”的重要力量。[5]

大熊貓成為“世界瑰寶”的媒介形象過程中,一方面建構起大熊貓珍稀動物屬性,同時也讓大熊貓與中國更緊密地相連,強化瞭大熊貓的國傢屬性,其與國傢共同成為需要被幫助的對象。

大熊貓在情感與記憶層面,承載瞭更豐富、多元的意義,也更加彰顯瞭大熊貓在國際層面的中國色彩。[6]

3.作為“東方明星”的大熊貓1990-2007)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傢實力提升,中國開始以更自信的姿態活躍在國際舞臺上。

而此時,大熊貓形象也演變為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國傢形象代言,逐漸發揮出更加概念化、主動性的作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東方,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方明星”。

大熊貓影響力的拓寬集中體現在世界級盛會的參與之中。自1990年亞運會至今,大熊貓頻繁作為吉祥物形象出現在各大世界級盛會之中,成為展示中國形象的“招牌明星”。

1990年北京亞運會“盼盼”、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晶晶”、2018年首屆中國進博會吉祥物“進寶”,以及去年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

諸多以熊貓為原型的吉祥物與形象Logo在大型盛會中出現,其吉祥、福氣的形象與國傢面貌緊密相連,代表中國向世界傳遞出:

和平、友善、包容、開放的積極信號與中國氣象。

大熊貓世界性的參與還體現在這一時期與大熊貓相關的文化活動的興起。

經過多年對大熊貓的救助,大熊貓成為文化節中國向世界展示保護大熊貓成績、世界瞭解大中國的一個窗口,也進而延伸為保護人類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代表性物種。

此時,大熊貓的形象介紹已經從一般的、被動的“被救助對象”轉變為以大熊貓為主體、主動的經驗分享的“東方明星”。

這樣的形象轉變不僅起到瞭呼喚保護野生動物的作用,更對塑造國傢形象、拓寬國際影響力有重要作用。

4.為國傢形象代言的大熊貓(2008-今)

2016年,全球首個《外國人對中國文化認知調查報告》中顯示:

長城、竹子與和諧是三個認知指數最高的文化符號,而其中竹子實際上就是熊貓的代言詞。

當前我國對外傳播形勢仍然面臨著種種困境,而大熊貓就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瞭解中國一個更為軟性溫和的窗口。

大熊貓在展示中國生態領域方面的成就中發揮瞭重要作用。1963年,前國傢林業部建立瞭第一批保護大熊貓的自然保護區。

迄今,我國共建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自然保護區67處,70%的野生大熊貓種群生活在自然保護區內。

在保護大熊貓棲息地的過程中的諸多舉措為恢復區域生態環境、為更多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庇護提供瞭幫助,保護大熊貓也為其他動植物撐起瞭一把“生態保護傘”。

我國的大熊貓保護工作取得的成就贏得瞭國際聲譽和海外公眾的好感,收獲瞭西方專業組織和主流媒體的正面稱贊與報道,並對相關經驗進行學習借鑒。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野生動物保護副主席贊揚中國政府:“中國在大熊貓棲息地重建、拓展和新棲息地建設方面工作非常出色,中國樹立瞭傑出的榜樣——隻要政府致力於保護動物,就能發生奇跡。”

2008年,一部以中國功夫為主題、以大熊貓為主題的美國動作喜劇電影《功夫熊貓》橫空出世,讓大熊貓從此更多地作為中國元素走入市場,其文化屬性獲得瞭更多的開發,由此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也正是從此時起,大熊貓開始更多地參與東西方文化融合、發展之中。作為“形象代言”的大熊貓,世界各國的文化也逐步參與大熊貓的媒介形象生成之中。

大熊貓的文化屬性由此逐步彰顯,其媒介形象也愈發豐富,並逐步成為國傢形象的立體化代言,向國傢品牌趨勢邁進。

04現在與未來的熊貓

媒介形象的塑造在國傢形象塑造和傳播中具有重要作用。[7]

在過去數十年的對外交流過程中,大熊貓一度成為最牢固和最有辨識度的中國符號。

在影響范圍方面,“熊貓外交”是最具影響力的公共外交。

學者Frank Hartig總結:

從效果來看,“熊貓外交”是中國獲得贊譽最多、回應最為正面的形象提升項目。

2012年,大熊貓歡歡和圓仔抵達法國博瓦勒野生動物園,引起瞭超百萬人次的圍觀。

2017年5月,英國廣播公司BBC發文Panda diplomacy:China’s cutest peacemakers稱贊熊貓是中國最萌和平外交官。[8]

政治禮物、和平使者、外交橋梁、文化大使……熊貓的身份意義遠超其作為一個憨態可掬的萌物本身。

互聯網時代,大熊貓的形象內涵正在朝著更加多元、生動的方向發展,不再僅僅是一個固化的、單一的概念符號。

美國系列動畫電影《功夫熊貓》橫掃全球票房18.17億美元,一個“中西結合”的熊貓阿寶,證明瞭文化融合與自由創造的無限空間。

央視網與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共同運營的賬號iPanda(熊貓頻道)在Facebook上已接近5000萬粉絲。一段熊貓洗澡的短視頻累計播放數已經超過7000萬。

打開iPanda頻道,隨時點進直播,都有無數的“雲飼養員”在評論區交流經驗和辨認熊貓小技巧。

現在的大熊貓已經不再像歷史上的“前輩們”,肩負著沉甸甸的傢國使命與殷切期盼。而是更多地回歸到“國寶”定位,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與深受大傢喜愛的“團寵”。

大熊貓因其良善無害、可愛元氣的外形特征收獲瞭世界各國普通人的喜愛。旅居國外的大熊貓們也成為當地動物園的人氣動物明星,憑借著各自獨特的性格收獲大波粉絲。

(路透社2016年度照片)

身在異國的熊貓們被網友們冠以為“最強打工熊”、“為國賣萌”的榮譽,每當新聞中出現有關國外熊貓的報道,總會讓人牽掛。

某種程度上,近幾十年來大熊貓的“留洋漂泊”歷史也串聯起瞭新中國成長發展與對外交流的歷史。

慵懶可愛的步伐踩在時代旋律上,留下瞭一串串腳印。

事瞭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它們是身負使命與榮光、肩披贊譽和寵愛的和平使者,是響亮又獨特的中國名片,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貝。

我們真心地希望:

每一隻遠赴他鄉的熊貓都能得到善待與愛護

(2003年樂樂與丫丫初到美國時的影像)

參考文獻

[1] Douglas Deuchler and Carla W. Owens,Images of American Brookfield Zoo and the Chicago Zoological Society ( Charleston SC:Arcadia Publishing,2009) ,p.38.

[2] 薑鴻.科學、商業與政治:走向世界的中國大熊貓(1869—1948)[J].近代史研究,2021(01):74-89+161.

[3] Francis Giles,Sleepy Pandas Ignore 8,000 Visitors toZoo,Washington Post,Apr 23,1972. (From ProQuest HistoricalNewspaper:The Washington Post)

[4] 孫佳華,夏俊.“熊貓外交“的秘密往事[N].解放日報.2009-0417.

[5] 張雲方.一片情誼在扶桑[N].人民日報,1984年3月30日第6版.

[6] 張錚,劉鈺潭.大熊貓是如何成為中國國傢形象“代言”的——基於人民日報1949-2019年的報道分析[J].新聞與寫作,2021(02):36-44.

[7] 王朋進.媒介形象:國傢形象塑造和傳播的關鍵環節[J].國際新聞界,2009(11):37-41 .

[8] Pandadiplomacy:China’scutestpeacemakers, 見 http://www.bbc.com/news/av/world-asia-40511945/pandadiplomacy- china-s-cutest-peacem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