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去瞭海南,趕海的時候看到不少奇形怪狀花裡胡哨的河豚,今天忍不住來跟大傢分享一下。

希望大傢今後想起河豚,腦海中不要隻浮現出它們圓溜溜氣鼓鼓能擦皮鞋的樣子。(誤)

1

四四方方角箱魨

你在海邊的紀念品店裡見過這種東西嗎?

這是角箱魨的“骨骼”標本。

圖片來自:wiki

沒想到這次趕海的時候,我們居然見到瞭活的角箱魨!

我去過的海邊不多,隻在這裡見過海草床,而且還是很大一片。海草床就像陸地上的樹林,也像是海底的珊瑚礁,給小魚提供瞭生存和躲藏的空間。

圖片來自:hakal magazine

走著走著,突然發現一隻角箱魨。它遊得很慢,我一伸手就能抓到,但是擔心被它的“角”紮死,也擔心傷害到它的“角”,所以我用抄網將它輕輕抄起。

放在手裡的時候,角箱魨特別老實,不像別的魚那樣,它不會東倒西歪,也不會“鯉魚打挺”。

不敢動.jpg

角箱魨之所以能穩穩地立在我手上,是因為它的鱗片發育成瞭厚厚的硬鱗,並且相互愈合,拼成瞭一個“小箱子”。

角箱魨隻有嘴、眼和鰭等區域沒有硬鱗覆蓋,可以自由活動。而恰恰是在兩眼和尾部的上方,長瞭長長的角,讓天敵難以接近。

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身體呈四棱形,還有一對胸鰭,怎麼看角箱魨也算是“莖四棱、葉對生”瞭啊!

另外,角箱魨還長瞭個嘟嘟嘴,你說它不是唇形科的植物,誰信啊?(不是)

嘴巴嘟嘟~嘟嘟嘟嘟,有很多河豚都是嘟嘟唇

圖片來自:Paddy Ryan

那有人該說瞭:角箱魨這麼可愛,能帶回傢養嗎?我勸你別——角箱魨在緊張的時候,皮膚上的粘液腺會分泌箱魨毒素,能毒死別的魚。要是魚缸太小,它甚至連自己都能毒死……

要想看角箱魨最美麗的一面,還是到大自然裡來吧!

2

滴溜溜圓紋腹叉鼻魨

還是在這片海草床裡,我還見過另外一種河豚——紋腹叉鼻魨。

一天晚上,大潮退去,我們在海草床淺灘中行走,打著手電四處尋找。突然發現一隻遊起來不怎麼靈活的胖魚,看著鼓鼓囊囊的。再走近一點,它直接鼓成瞭球,那肯定是河豚沒跑兒瞭(字面意思)!

河豚:把手電關瞭行嗎?稍微給我留點面子

中國沿海常見河豚的肚子都是純色的,這隻卻長著密集的縱行條紋——破案瞭,它是紋腹叉鼻魨。

緊接著,又在它的周圍發現瞭好幾隻,有大小小。

滴溜溜圓

河豚之所以能鼓,是因為在食道靠近胃的一端,有一個氣囊,當其中充滿水或者空氣的時候,能把氣囊連同皮膚一起撐得很大。氣囊的兩端有括約肌控制,所以可以兩頭紮緊,不漏水、不漏氣。

河豚的身體構造

吸飽瞭水的紋腹叉鼻魨,就像一個裝滿瞭水的氣球,放在手上可以朝任意方向滾動;而充滿瞭空氣的河豚,放在水裡則會倒著漂在水面上。

紋腹叉鼻魨沒有腹鰭,所以當它吸滿瞭空氣在大海裡“仰泳”的時候,天敵想要抓住它,還是得費點功夫的。等到天敵離開,它就會慢慢恢復原狀。

除非你能把我一口吞掉,否則別打我主意

(圖中不是紋腹叉鼻魨,僅示意)

紋腹叉鼻魨的皮膚摸起來有很多小凸起,有點像Tony老師剛用推子給我剃完2mm的圓寸後,我摸自己腦袋的感覺。如果有人沒這種經歷,想象不出來到底是種什麼樣的手感,可以去摸身邊的寸頭傢裡的搓澡巾。

但一定要註意的是,河豚的牙齒大而有力,小型河豚能咬破皮膚,大型河豚甚至有可能咬斷手指,所以盡量還是不要把玩河豚。

河豚的食譜中甚至還包括貝類和螃蟹

它能用牙齒直接咬開貝殼

3

越長越醜粒突箱魨

發現第三種河豚的地方不是海草床,而是在海邊礁石灘。我潛入水中繞著大礁石轉圈,各種小魚輪番登場。

突然,一個亮黃色的小圓球從石縫中冒瞭出來,我心想:這是誰往海裡扔的小彈球兒,真缺德!它越漂越近,形狀也從圓形慢慢變成瞭方形,身上還顯現出瞭黑色波點,我甚至還能看清它的嘴臉和鰭……

哦吼,是箱魨!

看見我手指方向的小黃點瞭嗎?

我不認識它是哪種箱魨,回到岸上和唐老師描述它的樣貌,唐老師說是粒突箱魨。於是我重返水中,打算再找一個上來給老唐看。

這麼小的傢夥,應該離不開礁石的庇護,我猜它應該還躲在礁石附近。果然,我一眼就發現瞭它,明黃的顏色在任何背景下都很顯眼。

粒突箱魨

圖片來自:TFH Magazine

粒突箱魨遊得很慢,好像也不怎麼怕人,我們之間的距離不足半米,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這個距離基本算是“臉貼臉”瞭。我稍稍蹬腿,就又靠近瞭一些。但當我向前伸出雙手,準備帶它上岸的時候,它嗖地一下消失不見瞭!

它去哪兒瞭?

等瞭一會兒,它再次從礁石縫隙中冒出頭來。這回我小心翼翼,慢慢伸出手,它還是嗖地一下遊走瞭!這麼小的魚,而且還是方形的,它怎麼遊這麼快?!而且,粒突箱魨甚至配備瞭“坦克掉頭模式”,能原地掉頭,迅速遊走。

算瞭,讓它安心呆在海裡吧。我掏出手機,記錄下箱魨在大海中遊弋的畫面,帶回到岸上給大傢看。

老唐說,粒突箱魨隻是小時候可愛,顏色鮮艷還四四方方的,等長大瞭就長裂瞭……

謝謝,開始密恐瞭

圖片來自:wiki

這次出差的工作之一,就是要拍攝一些鮮活的魚類白底“肖像照”,後來,我第三次潛入水中,還帶上瞭抄網。

我直奔老地方,但眼前的場景讓我驚呆瞭——一個陰暗的縫隙中,接二連三地遊出來三隻粒突箱魨,緊接著旁邊的縫隙中又遊出來第四隻!看來,這片礁石真是個寶地,從水面上看,它很禿;但潛入水下,卻發現它如海草床一樣,生機勃勃。

我在水下試瞭二十分鐘,才撈到一隻粒突箱魨,最終,我們給它拍下這張“證件照”,然後放歸瞭大海

真河豚rua不到,可以捏捏這幾隻!

撰文、供圖 | 吳海峰

微信編輯 | 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