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神仙系統裡,有一堆財神。

電視劇《財神到》中,張國立扮演趙公明

除瞭我們熟悉的關羽和趙公明,還有各路的財神——有道教神仙,比如說五路財神;也有佛教菩薩,比如說善財童子;也有佛道融合,像五顯華光大帝,就是道教五顯神和佛教華光菩薩的結合;還有一些歷史人物、地方巨富等,也被吸收成為財神,比如范蠡,比如江南巨富沈萬三。

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們,信奉的財神也各不相同。而這些財神的原型,基本上都是以正面形象在民間流傳,進而演化成一種民間信仰。

但是,在眾多的財神爺裡,有一位特別不同,看他的故事,我們會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神仙的原型都是正面的,關於這位財神的傳說,基本是橫行鄉野、淫人妻女,充滿瞭邪惡、恐懼和淫亂。

這就是曾在我國南方地區盛行的五通神。

香火旺盛的五通廟 | 廣西南寧

01. 神還能這麼邪惡?

要瞭解五通,從下面兩個故事開始最為合適。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商販劉癢,他娶瞭一個美貌的妻子鄭氏,但他生意做得不好,長期跟損友在酒館中消磨度日。鄭氏被棄在傢中,孤獨寂寞,對丈夫越發冷漠。每當劉癢想和妻子親近的時候,鄭氏就會怒目而視、冷嘲熱諷,劉癢更加沮喪,徹底離傢遠走。

當他再回來的時候,突然發現傢中堆滿瞭金銀綢緞。妻子說,有一位自稱五郎君的青年每晚與她共寢,這些財物都是五郎君送的。雖然劉癢對妻子的不忠感到憤怒,但這麼多錢擺在前面,又很難開口責備妻子。

最後故事的結局是,五郎君徹底占有瞭鄭氏,還幫劉癢另外找瞭一位妻子。這位五郎君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就是五通。

在另一個故事裡,小販吳十郎突然走瞭財運,被鄰裡猜忌,恰好一位富商被賊寇劫掠,人們指控吳十郎並把他送瞭官。吳十郎坦白自己夢到瞭一位獨腳神,說隻要供奉他,就可以被賜豐厚的財產。

夢醒後,吳十郎修繕瞭附近一座供奉獨腳五通的廟,還在傢中設立瞭傢祠,每天夜晚祭拜五通,讓傢人“不論男女長幼,皆裸身暗坐”。五通每天晚上都與吳十郎的妻子暗通曲款,甚至還讓吳十郎的妻子懷孕生子。

後來,吳十郎的兒子娶瞭一位官傢小姐,這位受過良好教養的女子拒絕祭拜五通。無法占有這位吳傢新婦,讓五通十分惱怒,他把疾病之災降到吳傢。最後吳傢眾人相繼抱病而亡,吳傢積攢的財富也被大風刮走。

在這兩個故事裡,五通都是一種任性妄為的形象,為人們帶來橫財的同時,也埋下瞭禍端。

02. 邪神的背後,是山魈傳說

這兩個故事,都出自南宋文學傢洪邁的志怪小說《夷堅志》。而現存的文獻中,關於五通神最早的記載,出現在11世紀,北宋年間。

在《夷堅志》中,洪邁對五通傳說做瞭廣泛的收集和全面的整理,有二十多個故事都提到瞭這位邪神。

五通也被叫做“木客”、“木下三郎”或“獨腳五通”,他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五個兄弟,合稱五通。

大多數五通傳說中,五通的原身是邪惡的山魈,一種出沒在深山老林裡的精怪。他的本形似猿,可以幻化為人形,而且大多是天賦異稟的美男。山魈天性好色喜淫,常常勾引人間女子。受到山魈侵害的女子,輕則失去意識、渾身痙攣,重則進入瀕死狀態;也有些女子在恢復意識之後,說自己被帶入瞭一間華屋,在那裡過著逍遙縱欲的生活;也有的女子誕下怪胎或死嬰,最後發狂或死去。

五通最鮮明的特征就是邪性,他不是英雄,也不是美德的化身。相反,他體現瞭人類最醜陋的惡習、貪婪和欲望,是個持強凌弱、包藏禍心的惡魔。

在洪邁描述的故事裡,五通的傳說常常同兩大母題聯系在一起,一是助人獲得不義之財;二是好色喜淫、霸人妻女。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如果供奉者稍有不合其意的地方,比如說女眷拒絕為五通獻身,那他就會收回曾經賜予的財富。

港片《聊齋艷譚之五通神》中,黃秋生扮演五通神

直到明清時期,構建五通信仰的核心要素——用女人換取財富的母題還在流傳,比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也有五通神欺男霸女的故事。

03. 財富的象征:邪惡又充滿魅力

在早期的五通信仰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財富和好運都是虛假和短暫的。這其實暗合瞭宋朝社會開始興起的經濟變化:隨著商業的發達,金錢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大,經濟生活中的成功或失敗,將會導致個人運勢的突變。

對於這種變化,習慣瞭農耕時代的人們,一開始是充滿瞭忐忑不安。

五通神所展示出的任性妄為,其實反映瞭商品經濟剛興起時,人們對於財富的認知,充滿瞭不安全感和畏懼感。可以說,財神和他代表的財富,是人類貪婪和欲望的象征。

另一個側面的證明是,歷史上五通信仰流傳最廣、滲透最深的地區,是經濟最發達的江南地區。向五通神祈求財運的商人,也有一種道德上的自責,也擔心自己終有一日,會因“借陰債”或獲得財富來源的不正當,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與此同時,五通信仰中,獲取財富與霸占女人之間的聯系,也是對財富觀念的一種投射。我們知道,在傳統文化中,女人被認為是陰性的象征,對女人的刻板印象裡,一方面頗具誘惑性,一方面又是禍水,蘊藏著毀滅的力量。

對應的是,五通神展現出的邪性,正是神靈世界的陰暗面,以女人作為媒介溝通五通神而獲得財富,表明這條道路十分危險。同時,財富與女人都頗具誘惑性,但也同樣蘊藏著毀滅之力。

《全神圖》局部

這是一種非常明顯的觀念投射。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民間信仰、神仙崇拜,更多的是世俗人心的直觀反映。

04. 舊神跟不上新時代

從社會觀念投射的角度,同樣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五通神信仰的衰落。

在五通神信仰中,邪惡的同時,五通神有時也扮演一種積極正面的角色,被描繪成一位土地神,庇佑一方百姓,為地方社會減輕疾病或痛苦。有時候,也被當作一位驅疫之神。

最典型的就是在婺源,相傳有五位神仙從天而降,幫助婺源百姓度過瞭瘟疫之災。1109年,宋徽宗將題有“靈順”二字的匾額賜予婺源縣的五通神祠廟,五通神信仰得到瞭官府和道門的認可。

十年之後,江浙地區爆發方臘起義,江東地區也受到波及,為瞭維護民間穩定,宋徽宗就廣泛加封各種地方神祗,其中就包括五通神。宋徽宗重新賜下匾額,封五通神兄弟五人為侯。到瞭1174年,作為婺源保護神的五通被擢升為“公”,並改名“五顯”。

婺源五顯廟

同時,民間的僧人和道士迅速吸收瞭五通信仰的宗教實踐,同時把他塑造成佛教恩典或者道教美德的化身,為財神信仰披上正統道袍。

這是五通最高光的時刻,也是衰敗的開端。因為這個時候,官方還大規模冊封瞭各路民間的神仙。神仙太多瞭,信徒不夠用,五通神也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更重要的衰落原因,是人們對待金錢態度,慢慢開始瞭轉變。舊神跟不上新時代的觀念,自然會被遺忘。

比如說,到瞭明朝,財神的形象,就變成瞭我們熟悉的武財神趙公明。在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趙公明被封為玄壇真君,履行懲惡揚善的職能,還有四位協助他的部下,分別為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後來這被合並為五路財神。

清朝後期,獲得武財神之稱的趙公明和他的四位部下被並入瞭五路財神信仰。

這個的背後,是明朝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城市化的社會背景下,同鄉會、行會等團體發展壯大,資本主義意識開始萌芽,人們會認為,財富是個人勤奮工作、合理投資、協同創業而得來的,財富的獲取和積累,是個人優秀品格的象征。

從五通財神到五路財神這個過程,投射出來的觀念就是:金錢和財富代表的意義,從邪惡的根源,變成瞭勤奮正直的品格;所以,財神不再是舊秩序的擾亂者,而是懲惡揚善的新秩序維護者。

從這個角度看,雖然五通神逐漸被人遺忘,但這個信仰的興衰和衰敗,是一個有趣的視角,從中可以看出,中國人從農耕社會到商業社會的過渡中,金錢觀的一次悄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