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在上一篇說到這款“粘貼首飾”的時候提到瞭這麼一句話:

“它是能粘貼的首飾首飾,但隻是能撕能粘的絕不一定是首飾。”

於是我舉瞭膠佈的例子,這個東西也是能粘能撕的,那麼牽扯到一點——什麼讓我們把它當成瞭首飾?上文《大半夜讓我一塊來看看..》中我粗略的提到瞭“首飾符號文本”來說明,但這回我想就對事物認知的這個點再深挖一下。

自己設置瞭一個(並不是很嚴謹的)小測試,請看下面幾幅圖柱子的變化,並在心裡記下每次變化後你第一反應判斷它是什麼。

1

2

3

4

5

6

好瞭,這個東西到底是啥先不說,但我相信,當我問這是什麼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一定會給出一個答案。這就是我們意識的一種天性——“意向性”,就是意識尋找並獲取對象意義的傾向,是意識的主要功能,也是意識的存在方式(《趙毅衡形式理論文選》p26頁“形式直觀”)。

面對需要解釋的事物,意識會受到我們“意向性”的壓力,快速的在我們積累的“知覺經驗”裡尋找相匹配的資料。

有點繞哈,完整版其實更繞一點點

更繞模型

在完形心理學中的完形組織法則(gestalt laws of organization)整體不是由部分決定的,而整體的各個部分則是由這個整體的內部結構和性質所決定的,所以完形組織法則意味著人們在知覺時總會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經驗材料組織成有意義的整體。也就是說根據這一法則,我們看到的局部元素時,必然的會把局部元素所牽連的整體結構一並帶入認知。

至於這個整體相關元素所牽連的“整體”到底是哪個“整體”,這就由個人積累的知覺經驗而看瞭。

比如說有些人就有可能看到的是這樣

或者這樣的

或者是別的啥樣的,管他的呢,總之是這麼個意思就對瞭

但是,這不代表著我們的認知都是各自完全不同的孤島,因為我們具備大量相同的“知覺經驗”畢竟都活在地球上嘛,這個世界就那麼點事情,有些時候確實是有分歧,但通常很多時候我們是趨向一致的。(要細聊認知的共通性和特例性內容就太巨大瞭,點到為止,回避,回避,有空再說)

現在回到那根柱子的事。我騷擾瞭幾個微信好友,以下是他們提供的寶貴反饋

A先生

B女士

C女士

D先生

四位好友均在某張圖開始到最後一張圖對這個物體產生瞭定向認識,他們得出的結果也開始趨向一致。假設我們將這個物體最後定論為杯子類的盛放物體,那麼他們是從何時開始出現判定這個一直下陷的圓柱為杯子的呢。

從圖3開始,大傢列舉出的物品種類開始減少,A先生和B女士開始認識一致為杯子,圖4開始C女士也加入瞭這個行列,而特例獨行的D先生從圖4開始堅定認為是桶子。但如果在測試中加入尺寸的標註的話,這個答案也很有可能為杯子。

這次測試我推論,柱狀物的鏤空縱深到一定程度(根據個人的經驗差別)時,柱狀加上這個縱深元素就會牽連出杯子的整體結構認知(完形組織法則)。最起碼不再會第一反應覺得它是個石墩瞭。

此時圓柱+縱深,就是一個杯子的“相似符號”(終於論到這瞭,我好累),通過完形組織法則,我們還可以從杯子的整體結構上提取出各式各樣的“相似符號”。

比如

那這個符號+圓柱

這張圖出來差不多就塵埃落定瞭吧,雖然它不具備杯子應該具備的使用功能,但我打賭你隻要見過杯子,看到這個圖腦子裡絕對繞不過杯子。這就是相似符中的“圖形相似符號”,物體形狀上加入圖形相似符號,可以調動我們的意識朝著被相似物開始解釋。

好瞭現在大概知道瞭到底發生瞭啥瞭

でも/but/ 可是

“知道瞭 有 啥 用 ?”

客觀上來說,隻是知道瞭,並沒啥用哈哈哈哈,但是如果你搞設計的話呢,用處有點大

如果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肯定知道一個符號可以在一個特定的環境結構中釋放相當的意義感知。比如很多配文為“悠閑的午後”的朋友圈配圖,那麼一個裝著咖啡的小杯子一定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再比如下面產品對相似符號的使用

設計師:喻沐天

(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在讀)

杯子的相似符和其他更有力的文本結合,想象一下“早上起來悠閑的端著一杯音響聽著音樂吃著早飯”的悠閑自在的感覺被賦予在瞭音箱上,音箱也隨著播放的音樂有瞭自在的感覺,在對音箱的使用和認識上也受到瞭設計者有意設置(至於這音箱長的好不好看我們先不提哈,畢竟是人傢純手工作品)。

這個作品通過“相似符形象式相似”也達到瞭與杯子所關聯行為和感知的“比喻式相似”,在修辭手法中符號學稱為“隱喻”。

不過對於相似符,我並不是說咱們現在就可以拿著它到處拼貼瞭,在文本的控制上任然有很多要註意的地方,甚至相似符的使用也不一定需要借助圖形相似。所以對於相似符號的運用我說的也隻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還有更多復雜和多彩的內容,一篇弄不完,以後有空說說,講歪瞭的地方不用客氣,一定請多指正。


個人作品可以在behance上搜索:馮哲

更多設計分享歡迎關註公眾號:和細哲聊聊

公眾號裡會不定期(看細哲本人有沒有空)推送日本(也不一定全是)的設計作品、設計展覽和設計師采訪內容。

再順順順順便偶爾發發個人作品/論文/散文/議論文/臭屁文…啥的哈哈。

另外如果你也對設計、心理學、符號學、社會學等方面(其實啥都行)的人文科學有興趣或想法的話,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在公眾號下留言哦~(反正小涼號沒啥人,留言我都是每天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