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叔季”是一個成語,說的是兄弟間的排行,有時候也用於其它事物的排序。這也是中國古代最常用的排序詞,分別指排行第一到第四。

現有的史料中,最早出現“伯仲叔季”字樣的是《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春秋時期的魯昭公二十六年,即周敬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516年。

也有歷史學傢指出,周文王的嫡子當中,長子叫【伯邑考】(也叫’姬考‘,被商紂王殺害),十子(最小的嫡子)叫【冉季載】 ,第三子叫【管叔鮮】,第五子叫【蔡叔度】,第六子叫【曹叔振鐸】,第七子叫【郕叔武】,第八子叫【霍叔處】,第九子叫【康叔封】,說明早在商朝末年到西周初年,“伯仲叔季”這套排序的名稱體系已基本形成。

這一套排序詞比較典型的運用,要數三國時期【孫堅】的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

同在三國時期的馬氏傢族,“伯仲叔季”都用完瞭,還有一個最小的兒子,便增加瞭“幼”這個字,意思是“最小的”,表述的非常恰當。馬傢五兄弟依次為:老大【馬靜】字【伯常】,老二【馬通】字【仲常】,老三【馬季】字【叔常】,老四【馬良】字【季常】,老五【馬謖】字【幼常】。

實際上,在三國時期,除瞭“馬氏五常”外,還有“司馬八達”的說法,指的是【司馬懿】的兄弟共八人。當時,其父親——京兆尹【司馬防】為自己的八個兒子確定“字”都要包括“達”。於是,老大【司馬朗】字【伯達】,老二【司馬懿】字【仲達】,老三【司馬孚】字【叔達】,老四【司馬馗】字【季達】,老五【司馬恂】字【顯達】,老六【司馬進】字【惠達】,老七【司馬通】字【雅達】,老八【司馬敏】字【幼達】。

【薑維】字【伯約】,說明其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在具體運用中,“伯仲叔季”還有以下幾種演化形式:

1、使用“孟仲叔季”,因為“伯”可以通“孟”。比如【孟薑女】,不姓“孟”,而是姓“薑”,她是薑傢的大女兒。

不過在比較講究的貴族中,常常把妻生的嫡長子稱為“伯”,把妾生的庶長子稱為“孟”。比如【孔子】的大哥名【孟皮】,就是因為其為庶出,不過,他的字【伯尼】,算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吧。孔子與其大哥同父異母,但由於孔子的母親為妻,算是嫡出,便能夠繼承傢產、爵位等,被認為是孔父嘉(微子的八世孫,孔子的六世祖,宋國王室)、叔梁紇(孔子的父親)的“正統”後裔。孔子字【仲尼】,取得是其排行老二的意思。

【曹操】字【孟德】,說明其在兄弟中排行老大。

2、如果隻有三個兄弟,就舍棄“叔”這個字,依次使用“伯仲季”或是“孟仲季”。比如在農歷中,每個季節有三個月,就分別用“孟仲季”加季節名,像春天的三個月,可以分為:孟春、仲春、季春。

如果隻有兩個兄弟,就使用“伯仲”這兩個字。

3、如果兄弟太多,便從老三開始,一律稱作“叔”,直到最小的一個再稱為“季”或者“幺”,也就是“伯,仲,叔,叔,叔,叔,叔……,季/幺”這種形式。在民間,侄子們可以稱呼父親最小的弟弟為“小叔”或“幺叔”。

4、對於兄弟超過四個的情況,還可以用“伯,仲,叔,季,春,夏,秋,冬,玖,末,土”來分別稱呼老大到老十一,但這種模式不怎麼常見。有部分時候,對於五個兄弟的情況,用“伯,仲,叔,季,少”來依次稱呼,但這種模式用的也不是很多。

5、大多數情況下,“季”都可以稱呼最小的兄弟,比如【劉邦】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且為年齡最小的一個,起兵前,沛縣當地老鄉們就稱呼他“劉季”。有時候,“季”也作為蔑稱,比如在三國時期,曹魏就蔑稱“蜀漢”為“季漢”,不承認其為西漢(前漢)、東漢(後漢)的繼承者。

在成語中,“伯仲叔季”還演化出“不相伯仲”“伯仲之間”,意思是差不多,不相上下,分不出優劣,不好排序。

註1:公元前516年前後的大事主要有:周王室發生內亂,兄弟相殘,【老子】也被罷官,後來離開王宮,騎青牛向西行,出函谷關,函谷關守將【尹喜】邀請【老子】寫下五千言的《道德經》。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提出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孔子在齊國還研究瞭《韶》樂,沉醉其中,“三月不知肉味”。【公子光】派刺客【專諸】刺殺瞭吳王【僚】,奪得王位,是為吳王【闔閭】,他任命【孫武】的好友【伍子胥】為大將,準備討伐楚國。

註2:周文王的第二子是周武王姬發,第四子是周成王時期的重要輔政大臣周公旦,可能是因為這兩個人的功績非常大,所以史書中未記載“伯仲叔季”這套體系中的稱呼,而是用謚號(武王)和尊稱(周公)。

註3:當時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說法,指的是第四子馬良,劉備任荊州牧的時候,馬良為州從事,曾經奉劉備和諸葛亮的命令,出使東吳,因為其出色的能力和非凡的氣度,贏得孫權的尊敬。第五子馬謖與諸葛亮關系很好,擔任其參謀多年,後來由於擅自改變作戰部署,丟失街亭,被諸葛亮按軍法斬首。

“馬氏五常”的籍貫為荊州襄陽郡宜城縣(今湖北省襄陽宜城市),而同時代且同服務於蜀漢的馬超、馬岱兩兄弟,籍貫為司州扶風郡茂陵縣(今陜西省咸陽興平市),相差六百多公裡,兩個傢族應該沒有親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