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意識是什麼?

泽莫男爵 2024-06-21 16:12 1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意識是我們心理存在的證明,從簡單定義上說,所有能被感知到的心理活動過程都可以被稱為意識。

從這個簡單的定義上可以延伸出來幾個思考:其一,強調意識是有范圍的,能被我們感知到的才是意識,不能被感知到的就不是意識(不能被感知到的部分從屬於潛意識),這說明瞭意識的范圍。而且就這個范圍本身而言,也有程度的差別。因為我們總是在不同時刻,對不同對象的感知強度有差別,從最強烈的感知刺激到最微弱的感知刺激。由此可以導出第二個思考認識,意識的感知對象和感知范圍是動態的,時時刻刻在變化中。其三,意識既然是被感知的心理活動過程,這裡就有感、知二重性,因為感與知是兩個心理活動過程。感是感受,與人類的情感相關。知是認知,與人類的思維相關。

那麼從這些描述中我們能分析出什麼呢?讓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意識是怎麼產生的?從前面的第二點描述中會發現,意識總是動態呈現,感知范圍和感知強度總是在不停的變化之中。什麼導致這個心理現象呢?很明顯,是由於外界刺激的結果,也就是說,由於我們與外界的互動關系總是在隨時變化的,才造成意識不停變化的結果。

這裡隱含瞭意識產生的原因,意識其實是一個人類的生命個體,不停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需要時時刻刻與外界相適應,基於這種生命需求而形成瞭人類的意識,它服務於人類與外部環境互動關系。在具體心理運作層面,感與知彼此配合,感是對外界刺激的接收,而知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感知能力決定瞭人與外界的關系,感知能力越強的人對外界的把握協調越好,感知能力越差的人對外界的把握協調越差。

人類的感知能力又是從哪裡來?具體是什麼?和意識是什麼關系?

人類的感知能力來源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本能部分,一個是後天發展部分。在榮格類型心理學中,榮格把心理功能區分為四種:思維、情感、感覺、直覺。在這四種劃分中,思維和情感對應瞭人類感知能力的高級部分,感覺和直覺對應瞭人類感知能力的低級部分。而高級與低級的區別其實就是本能和發展的區別,越接近本能的感知越低級,發展越好的感知越高級,從而最終決定人對外界的把握協調能力。我不是完全贊同榮格的人格類型描述,更反對把這個理論做機械理解。姑且不論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感覺型或直覺型的人(這代表著這個人是完全本能的,一點兒後天發展都沒有,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高級低級很大程度上是發展的區別,不能機械的以人格來判定。幼兒普遍在感覺與直覺層面發達,但隨著人的不斷成長,後天發展的思維與情感自然慢慢取代感覺與直覺的主要功能。從人格類型上有偏感性與偏理性的區別,而不是高級低級的區別。

感知能力具體包括感的能力和知的能力,按照榮格的四功能劃分,感的能力從感覺到情感,知的能力從直覺到思維,都遵循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我們本能具有感覺和直覺,但隻有在後天發展中才形成思維與感情,而思維與情感是不斷發展的過程,永無止境。

既然思維和情感決定瞭我們感知能力的高度,而思維和情感又是從感覺與直覺發展出來的,那這四種功能具體是什麼呢?讓我們先看看感覺和直覺是什麼?首先說人為什麼有感覺和直覺的差別。當我們強調我們自身與外界環境是兩部分的時候,就已經把世界分為兩個世界。一個是外在的世界,一個是我們內在的世界。外在世界包括物質世界和人類社會,內在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精神世界。感和知本質上就是這兩個世界的交互過程,感是外部世界對我們的影響,而知是我們對外部世界作用的反饋。如果把人類像思維和情感這樣的高級功能排除,那麼我們的感覺和動物是一樣的,而直覺在一些高級哺乳動物身上也存在,比如它們也會做夢。

感覺和直覺到底是什麼?感覺相對比較好理解,是為瞭對外界產生刺激接收,所以我們有感官,而且分化成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個接收器。直覺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除瞭人之外,隻有高級哺乳動物具有這個功能?這源於高級哺乳動物的想象能力,而人類在這方面非常發達,遠遠高於動物。想象是把外界刺激轉化成為內部刺激的過程,或者反過來說,由於想象的存在,才有瞭外部世界與內在精神的區分。當生命體還不可能具有想象能力的時候,生命體與外界並不存在區分,生命體對外界隻是簡單遵循刺激反應的條件反射,這個條件反射是即時的,刺激產生反應發生,刺激結束反應停止。這是純粹的物質過程(遵循物理化學反應),完全不存在精神的存在。

精神怎麼來的?由於想象的存在,所以生命體會把外在刺激內化,這個過程是把外界在心靈裡面具象化的過程,像是把外界刺激的復制黏貼。這樣外部刺激就被內化瞭,可以被心靈通過記憶、回憶、想象反復利用。這就構成瞭精神世界。當然,這個精神世界的高級低級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別,這就是高級哺乳動物和人類的差別。這個想象的心理過程,從低級層面上就是由直覺來完成的。直覺是對感覺材料的處理過程,就是所謂具象化的過程,同時也是生命對外部世界的反應過程。我們日常語言中對感覺的理解,其實是包含瞭感覺和直覺兩個部分。

思維和情感就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在感覺和真覺的本能基礎上發展的結果。情感是對感覺的高級發展,思維是對直覺的高級發展。從人類文明發展角度,人類的思維和情感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就個體而言差別會非常大。如果我們把思維描述為智商,情感描述為情商,個體層面智商與情商的差異很鮮明。

另一個問題是,思維和情感從理想狀態上最好雙向共同發展,但這本身就很難。這裡我們可以借用榮格關於內傾型與外傾型的劃分來認識。人有內傾型與外傾型的區別,這個概念簡單的說,內傾型的人更習慣從自身來決定外界,反過來外傾型的人更習慣從外界來決定自身。所以日常用語中才有外向內向的描述。似乎外傾型的人更偏外向,內傾型的人更偏內向。其實情況遠比這個復雜的多。這裡我不想過多分析內傾型與外傾型,隻是用它來說明與心理功能的關系。內傾型的人更會發展思維功能,而外傾型的人更會發展情感功能。這個理論說明瞭,人想在思維與情感兩方面都獲得很好發展,難度是非常大的。這也是一般意義上理解為感性與理性的差別,我們總是能得出這種印象,偏理性的人在情感部分的欠缺,以及偏感性的人在思考部分的欠缺。同時,思維和情感作為感覺與直覺的高級形態,功能還是一致的。情感更多豐富瞭一個人對外界的感受力,思維增加瞭一個人對外界的判斷力。從心理過程來說,思維對應瞭人的抽象能力,情感對應瞭人的形象能力。從人與外界的關系上,思維發達對外界的獨立判斷更強,感情發達與外界的關系融合能力更強。

意識到底是什麼?意識就是人的心理功能在高級部分的表達。我們回到前面最早對意識的描述上來。意識是有范圍的,因為和意識相關的是思維情感這樣的高級心理功能,隻有高級心理功能才能被我們感知到。而感覺與直覺作為低級功能被排除到瞭意識之外,沉入潛意識。並不是它們不發揮作用,而是這種作用是在潛意識層面發揮的,不被我們的意識充分捕捉。

意識其實就是我們的理性,而高級功能就是低級功能不斷被理性化的過程,低級功能相對而言並不具備理性特征,隻具有非理性特征。通俗的說,理性化過程就是我們能講清楚的過程,當我們可以對我們的感覺和直覺講的很清楚的時候,其實就是思維表達和情感表達,而這些表達就是在意識層面被表達的。當一個人隻是感覺難受,而對自己怎麼難受、為何難受都無法做充分描述分析的時候,意識層面就變得很模糊。這個時候說明,思維和情感這樣的高級功能明顯發揮不足,而感覺直覺這樣的低級功能在潛意識層面發揮著巨大作用。我舉個例子,一個偏感覺的人和一個偏直覺的人都處於一個陌生環境中。我們會發現偏感覺的人更多是關於刺激的感受,比如他自我感覺或者很興奮,或者很疲憊。而一個偏直覺的人更多是關於刺激的反應(由於沒有思維的參與,所以他的反應是直接的判斷,而沒有判斷過程),他會很快得出喜歡或者討厭的判斷,但是自己並不知道原因。

為什麼意識是變動的?那是因為外部刺激總是變動著,對於一個感知能力比較強的人,外部刺激的不斷變動總會被其強大的感知能力所應對,從而很好的消化瞭刺激強度。但對於感知能力比較差的人,這無疑是災難,因為此時此刻當事人更多隻是被動基於低級功能的應對。另外還有一個問題,由於人的思維與情感發展並不平衡,當外部事件更需要思維判斷的時候,感情發達的人就會承受更大的刺激。反過來,當外部事件更多需要感情協調的時候,思維發達的人也會更加難受。這些都造成意識的波動。我們從外表行為上也能觀察出來,一個感知能力強大的人,會在更多環境更多時候處於相對從容的狀態,而感知能力弱的人則更容易慌亂更容易受到情緒過度反應或者生理過度反應的困擾。

總之,意識是我們高級心理功能的容納范圍和作用范圍,高級心理功能越發達的人,意識范圍就越大,而思維功能和情感功能就是具體表現。這兩個高級功能都被理性所管理,意識就是我們心靈中的理性部分,理性程度越高的人,意識范圍就越大。通俗的說人越清醒越理性,思維理性和情感理性表達方式是不同的,思維理性的特征是判斷,情感理性的特征是體驗。越理性的人對自己的思維判斷和情感體驗把握也更加清晰明確。意識和潛意識共同構成我們的心靈,所以意識越狹窄的人,意味著潛意識影響力就越大,而非理性色彩也就越突出。

最後簡單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概念誤區。首先說情緒和情感的差別,單純的情緒就是感覺,如果沒有理性介入,這種感受就會處於完全的混沌狀態。而情感則是對情緒的理性駕馭能力,既能準確對自身情緒與他人情緒有很好的體驗,同時又可以很好的合理使用情緒。由於情感是對於情緒的理性介入過程,所以就會和情緒形成距離。這就是為什麼情感高的人,對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很強,因為這種理性的距離讓情緒對自身的控制力大大降低瞭。情感是情緒的高級版本,保留瞭情緒中好的部分,剔除瞭情緒中不好的部分,從表面形態上情感明顯比情緒要平穩平衡,不會出現情緒化的巨大波動。

再說一下強迫思維與思維的差別,單純的強迫思維就是直覺,如果沒有理性介入,這種直覺就變成純粹的妄想。當然,妄想是極端的直覺狀態,強迫思維是略高於妄想的低級狀態,而強迫思維進一步惡化很可能會導致妄想。從內傾型外傾型區別角度,內傾型的人更容易形成強迫思維。前面我們說過瞭,我們人類的高級心理功能是服務與人與外界互動的。對於外傾型的人來說,在缺乏高級心理功能支持下,會被動的處於外界互動中,這個過程當然會很累,但還是在不斷產生外界互動。但對於內傾型人來說就會更加麻煩,因為外界刺激首先導致當事人要想清楚,自己越是想不清楚就越阻止與外界的互動。可是由於缺乏高級的理性思維介入,結果是當事人無法想清楚問題。這意味當事人陷入惡性循環,一方面外界刺激始終持續,導致強迫思維,另一方面強迫思維又不可能把問題想清楚從而解決外界問題減少刺激,因此強迫思維不但無法中斷,反而不斷加劇。思維既然是關於外界的認知判斷,就需要當事人對於外界有相當豐富的知識素材,這些都是理性思維發展所必須。強迫思維之所以叫做強迫思維,就是因為相關提升過程沒有得到發展,所以強迫思維無法對外界形成正確認知判斷。強迫思維為什麼可能會導致妄想,那是因為在持續不斷的外界刺激壓力下,當事人出於本能保護,勢必要盡量脫離外界刺激。缺少瞭高級心理功能支持,這些行為都是在潛意識層面以非理性方式呈現的。而習慣要用判斷來把握與外界關系的人,在強烈的外界刺激下,最好的逃離方式就是對外界判斷完全脫離外部現實,這就是妄想。

從心理疾病角度,過多依賴低級心理功能都可以造成心理疾病。但心理疾病會有兩種屬性差別,外傾型更容易偏感覺功能的人,更容易罹患情緒疾病,比如抑鬱癥,焦慮癥。而內傾型更容易偏直覺功能的人,更容易罹患思維疾病,比如偏執障礙,恐懼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