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偉琦© 金偉琦© 金偉琦

現狀問題及改造策略

原沙洋油菜博物館,並不隻是一個建築,它包括:主館、副館(現為博物館商店)、回香坊(現為文獻館)等三個建築空間,其中主館、回香坊是獨立的建築,副館則為附屬於荊品油脂公司大廈一層的東端。這些不同區域的場館空間是不斷擴建、無序增加的結果,它們之間相連的場地是城市的公共道路綠化與工廠圍墻的夾縫地帶。

場地現狀文獻館改造前文獻館改造前與圍墻關系

由於很多特殊原因,在博物館加建、拓大的過程中,都以一種粗放的方式進行著無規劃性蔓延,建設缺乏整體性,建築之間、建築內部都產生瞭很多拼接、碎斷的空間。文獻館及其場地處於沙洋油菜博物館三個建築的中間區域,是非常重要的過渡區域,建築與場所也更為松散,為瞭解決整體展陳空間脫節等問題,以串連、接續的方式進行建築內外空間的梳理,在增設必要功能、解決防滲隔熱等修繕工作外,捋順建築內部的空間轉、承,對建築之間無規則的各種邊角景觀進行有機的流線組織,梳理出不同功能類型但彼此關聯並序的小園、院,最終將碎片式毫無關聯的建築體之間、內部空間融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連續、統一體。

總圖草圖空間概念草圖模型概念

觀展次序“梳理”

場地平面的組織

從“主館”-“文獻館”-“博物館商店”是既定觀展動線,文獻館及其周邊場地狹長,觀展者由主館建築出口步出,穿過一片場地至文獻館,再經過一片場地,最後到博物館商店。這文獻館以及兩邊場地位於城市幹道和油脂工廠的夾縫地帶,狹窄綿長,工廠圍墻邊界輪廓與城市幹道景觀的邊界輪廓又呈現出毫無關系的非平行折線,兩個界面相夾使得文獻館所處場地邊界異常錯接茬縫,是消極的邊界空間。如何將“主館”到“博物館商店”之間的區域進行合理組織,統籌和激活這些細碎錯愕的空間邊界,至關重要。

© 金偉琦© 金偉琦

以“人”的觀展行進路徑作為重要線索,將現有場地內景觀要素統籌納入:一簇竹林、名人塑像、幾棵大樟樹、巨形圓碾等等,在這狹長的場地裡,在轉折之處設置1.4米高屏風砌體透墻,切分出很多個彼此連貫的方形場地,弱化總體場地的狹窄感,並根據觀展先後順序梳理出總體平面(觀展行進、佈局邏輯):主館步出後的竹院-名人塑像園-文獻館入口區-文獻館展廳-中央綠地-樟樹長凳區-圓碾坐觀區。

© 金偉琦© 金偉琦© 金偉琦© 金偉琦

以“小”營“大”

圍墻納為內壁、室內傢具外延

由於所處的場地為邊角夾縫空間,原文獻館內部空間狹小,文獻館與工廠相鄰有一處窄通道,與城市道路相鄰有另一處更寬的通道,通過積極的空間考量,決定將與工廠相隔的窄通道收納歸於文獻館展陳的內部空間,通過這個空間動作,使得文獻館內部展陳空間擴大,觀展動線更從容,並自然產生出退讓、轉折的入口區,讓進入文獻館更具禮儀性,也讓本不充裕的場地內相互幹擾的兩個路徑得以合並為一,利於展陳流線的組織,這是以小營大方式之一;

© 金偉琦© 金偉琦© 金偉琦

另一個方式是在原有大窗扇的窗臺上,安設一個內外相連的大坐凳,此處是文獻館內部觀展流線中的空間轉折點,利用原有窗臺進行坐靠停留,一旁也設瞭可供取閱的文獻書籍,從視覺上來看,這個連續長凳的設定使得室外的草坪成為內部空間的延續,原來逼仄的建築空間有瞭更大的寬闊視域感。

© 金偉琦© 金偉琦

“新”與“舊”

結構呈現與空間記憶

從統一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增加的“新”還是去除的“舊”,都是為更好的展陳內容服務,比如增的“新”:連續展臺、頂部采光、休憩長凳;留下的“舊”:留的展墻、窗改書架。

© 金偉琦© 金偉琦

從結構角度來說,是一種以展陳為目的的“解構”拆除,非承重墻的部分根據展陳的需要進行瞭局部拆除,營造頂光取掉一段結構頂板。將最終剩下的部分:混凝土結構體進行瞭表面塗層的清除,其他非承重墻體則與新設的墻體統一作成利於展陳的白墻。清除表面塗層的混凝土結構,提示和強調出舊有建築的存在,將原有建築的空間記憶延續。

© 金偉琦© 金偉琦

“生動”呈現

展陳與自然光

原建築為平屋頂,存在滲漏、隔熱差等問題,在原有混凝土屋頂之上架設的鋼架金屬屋面,一方面解決原平屋面的滲漏問題,另一方面由於架設也獲得瞭保溫隔熱的空腔層,同時利用解決屋面排水的坡度高差設置采光窗帶,使得室內公共空間即使在沒有人工照明的情況下也能保持良好的亮度;

© 金偉琦© 金偉琦© 金偉琦

除瞭這個頂部自然光以外,放置資料物件的展龕也設有一道自然光的窄縫,協同人工照明對展陳物品進行自然光的補充。恒定的人工光維持和保障著文獻和圖像、物件的基本照明,而自然光的營造則使得展陳更加生動,也可以看作是與“油菜”這樣一種自然農作物所代表的生長性是相關和暗合的。

© 金偉琦© 金偉琦© 金偉琦

後記

劉後利、傅廷棟、王漢中、官春雲、李培武,是我國油菜科學研究領域的五位代表性人物。他們是油菜科學的先行者、奠基者、育種專傢、栽培專傢、質量安全學傢,正是有瞭以他們為代表的研究者的辛勤付出,方才推動瞭我國油菜科學研究持續的高水平發展,油菜雜交利用的技術水平至今居於世界前列。

© 金偉琦© 金偉琦© 金偉琦

文獻館主要將目光投向這五位傑出科學傢,通過圖文檔案、田野報告、調研筆記、照片影像、書籍論文等珍貴資料與實物,展示瞭他們的科研工作與成果。此外,文獻館還收集瞭來自多國的油菜研究相關著作、期刊、繪本等,開放給學者和公眾瀏覽研究。

© 金偉琦© 金偉琦

項目圖紙:

場地與建築模型工作模型總體場地模型形體生成圖展龕1:1等大工作模型推敲總平面圖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沙洋油菜博物館·文獻館及其場地(改造)

建築面積:改造後147.82㎡ (原面積57.3㎡)

建設時間:2022年12月- 2023年3月

地點: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經濟開發區啟林大道

業主:沙洋縣人民政府 湖北農谷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團隊:羅宇傑工作室

設計人:羅宇傑、曹玉濤、梁嘉惠、盧焯健

施工方:湖北農谷建設開發有限公司

攝影師:金偉琦

展覽信息:

油菜:從全球到地方

地點:沙洋油菜博物館

開幕時間:2023年3月18日

策展人:左靖

執行策展人:張韻雪

策展小組:馮節、王娜、王彥之、楊希

展覽統籌:蒲佳

空間設計:羅宇傑、曹玉濤、王蓓蕾、盧焯健、梁嘉惠

視覺設計:林溪、王宇揚、黃梓哲、蘇國人

感謝羅宇傑工作室授權分享

http://www.luostudio.cn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