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百科:泥巴進化史 ①

击缶而歌 2024-06-09 17:12 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當人類祖先降服瞭火之後,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物質——粘土發生瞭質變,成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器物——陶瓷,從原始陶器到精美絕倫的瓷器、應用廣泛的工業陶瓷,粘土經歷瞭哪些演變?

全文3200字,閱讀完成約需20min

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土是什麼?土就是泥巴,隻要有泥巴,火和水等條件,原始先民就能燒制出陶制品,這是一種近乎本能的創造。但是,從陶到瓷,幾乎像是被施瞭“煉金術”,演變為另一種全然不同的物質。

之前,百陶君講瞭拉坯機和窯爐演變史,其實歸根到底,陶瓷終究是材料、釉料以及技術的變革,所以有瞭現在的材料科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泥巴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陶瓷的。

克羅地亞藝術傢Lidia Bosevski的材料試驗

泥巴到底什麼?

泥巴,科學叫法是粘土(clay)或黏土,即有黏性的泥土,通指顆粒小於2微米且可塑的多種含水矽酸鋁鹽礦物混合體(Hybrid)。除瞭鋁,黏土還包含少量鎂、鐵、鈉、鉀和鈣等元素。矽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後形成瞭粘土,但有些成巖作用也會產生粘土。

濕潤時會由於周圍的水分子膜而產生可塑性,但幹燥或燒成後會變硬變脆,變成非可塑性。大多數純粘土礦物是白色或淺色,但天然粘土因為含有雜質,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例如含有少量氧化鐵,表現為棕褐色。

可塑性是粘土能制成陶、瓷的基本要素

地表巖石

前文說到,粘土來自地表上最多的物質之一(另一種是氧)——礦物,那麼它到底是什麼?當然是化學元素瞭,鹵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化物等等。

高嶺石:Al2O3.2SiO2.2H2O

石脂:Al2[(OH)4|Si2O5] * n H2O

蒙脫石:(Al,Mg)2[(OH)2|Si4O10](Na,Ca)x * n H2O

蛭石:(Mg,Ca)0,31(H2O)n{Ti0,18Al0,03Fe(III)1,09Mg1,25

[Si2,80Al1,20O10(OH)2]}

伊利石(英語:Illite):K0,65Al2,0Al0,65Si3,35O10(OH)2

水鋁英石:Al2O3.SiO2.2,5H2O

滑石:Mg3 Si4O10(OH)2

葉臘石:Al2 Si4 O10(OH)2

…它們組成瞭大約30種“純”粘土。

在挪威、加拿大、北愛爾蘭和瑞典等冰川地帶國傢,還有一種易於液化高度敏感的海洋粘土,人們稱之為Leda clay或Champlain clay,在這種粘土遇到足夠的應力時,很快從顆粒狀變成水性流體。

所有,有人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陶球之上!

瑞典 快速粘土/海洋粘土

遇火涅槃——泥巴的逆襲。

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用石頭制成各種工具進行生產勞動,可以認為是人類使用陶瓷材料的初體驗。

粘土是已知最古老的陶瓷材料!史前人類在使用火的過程中發現被火燒過的泥土變得堅硬且有型,用無意捏成的四邊向上隆起的“泥塊”還能保存雨水…受此啟發,他們開始下意識地嘗試用泥土制作器物,然後放到火上去燒,人類最早的DIY作品——陶器就這樣誕生瞭

世界各地都發現有早期人類的遺跡和他們制作的陶器標本,下面列舉一些具體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到的規律是:人類活動越集中,越較早產生有技術性的勞動。

中國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遺址,距今20000年

● 日本青森縣蟹田町無紋飾陶器,距今16520年~14920年

● 土耳其貝爾洞穴遺址夾砂陶器,距今10500~9500年

● 印度最古老的陶器大約出現在距今11000年-9000年

● 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國傢最早的陶器大約9000年歷史

● 歐洲最早的線紋陶要到距今8500年才出現

● 南美洲最早的陶器大約距今7600年-6300年

● 美洲中部和北美最早的陶器遺存不超過距今6000年

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印紋陶片

世界上最早的陶制品被考證為是捷克南摩拉維亞州佈爾諾出土的佈爾諾女陶像,大約來自奧瑞納時期(公元前29000—前25000年),高11.40厘米,材質為猛獁象骨粉和黃土,燒制後塗抹瞭動物油脂,所以有釉的質感。

除瞭制作陶器,粘土還被用於建造房屋、書寫記事…,甚至被作為治療某些疾病的藥物,哪怕是在今天,粘土都是一種非常普及的美容材料。

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佈爾諾女陶像現藏於捷克摩拉維亞博物館

遠古人類自主發明並制作出來的東西,大多來自於他們日常所見之物,並且這種東西還得滿足造型簡單又容易上手等特點。比如下雨後石頭凹陷處、被火燒過的泥塊中有積水存在,但又做不出像石窩或泥缽一樣的容器,所以模仿。

因為那時的人類大腦還無法在思維意識層面達到這種能力,或者說即使有潛在思維能力也無法擁有行動層面上的執行力,他們處在人類智商的終梢。

人類在與大自然的博弈和妥協中成長

瓷,源起中國,一統天下。

先陶後有瓷,說的是人類先燒成瞭陶後燒成瓷,是個遞進的過程。燒陶很簡單,溫度高點低點無所謂,就像燒火灶火炕一樣,燒著燒著泥巴就成瞭陶器,以前造房子用的磚瓦就是這麼做出來的,貌似是無心制作,其實內含物理和化學的奧妙。

敲黑板:陶和瓷最大的區別是材質和溫度,當能燒制高溫的窯爐出現瞭,才有瞭硬度更高且具有玻璃質感的瓷器。制瓷技術是從中國商代開始的,最早瓷器窯場在今天的浙江上虞,那時叫原始青瓷,白瓷的出現要晚於青瓷,發源地在河北內丘的邢窯。

西晉 青釉人騎獸器 高17.7厘米 故宮博物院代表中國瓷器頂峰的明成化鬥彩雞缸高3.4cm 口徑8.3cm 足徑4.3cm 故宮博物院藏

延伸閱讀:中國陶瓷極簡史,硬姿勢!

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瓷器為中國人所獨有,然而,隨著技術的掠奪和貿易的全球化,制瓷技術的全球化終究不可抵擋。

瓷器的主要原料有:瓷石(含石英、絹雲母的巖狀礦物,白中微帶黃、綠、灰或淺紅色),高嶺土(白中微帶灰或黃,因最初在江西景德鎮瑤裡鎮高嶺村發現,故名高嶺,音譯Gaolin,是國際性專用名詞),麻倉土(元、明時期的制瓷原料,產於景德鎮瑤裡鎮南泊村麻倉山的一種高嶺土)等。

景德鎮瑤裡高嶺國傢礦山公園

高嶺土是瓷土中最潔白、最純凈的品種,德文郡粘土(Devonshire clay)是英國德文郡開采的一種瓷土,pipe clay為瓷土的國際別名。

相比陶泥,瓷泥提煉工藝更為復雜,在景德鎮傳統制瓷72道工序中,至少有12道與練泥相關:勘山(找礦)→燒礦(破損巖石)→運石→碎石→篩洗(去雜)→舂石(粉碎)→淘洗(石粉)→過篩(篩除細渣)→制漿(去水制濃泥漿)→制不(念dǔn,泥料半成品)→船載→存行(分類),接下來才是制瓷。

延伸閱讀:神秘而偉大!景德鎮72道傳統制瓷工序真實影像

視頻:制瓷72道工序之舂石

視頻:制瓷72道工序之淘洗

完成瞭上述步驟之後,瓷泥才進入作坊,在工匠們靈巧的雙手之間,或拉坯或捏雕或盤築或印坯,然後有畫工彩繪、上釉,有窯工師傅燒制,才成為餐桌上的日常器皿或富麗堂皇的藝術品。

不是所有的泥巴都能成為陶瓷。

瓷土是因雲母和長石變質,鈉、鉀、鈣、鐵等元素流失,遇水變化而成的,這種作用被稱為“瓷土化”或“高嶺土化”。究其原因,學界中尚無定論,但通常被認為是長石礦物在溫泉或含碳酸氣的水、沼地植物腐化所產生的氣體作用下變質而成的。

一般瓷土多產於溫泉附近或石灰層周圍,高純度瓷石的熔點在1780℃左右,實際上因為含有其它礦物質成分,所以它的熔點通常在1300℃左右,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窯爐很難燒成瓷器成品率低的原因所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瞭專業的生產設備,泥料、釉料不再像過去那樣得之不易,也不再需要勘山選礦,傳統制瓷工序已濃縮為成型、上釉和燒制等幾種,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科技讓藝術創作更簡單。

但歐美很多學校的陶瓷藝術專業課程設置中,會有泥料和釉料的制作和實驗,學生要掌握從制泥、制釉、成型到燒成所有技術,而國內少學生少有這樣的經歷。

泥料實驗

從科學角度上講,一切非金屬的無機材料都可以被歸為陶瓷材料,玻璃,水泥,甚至是沙子石頭都是陶瓷材料。而今,從軍用裝甲,探索宇宙的火箭發動機隔熱瓦,到植入人體的人工骨骼,手機電容。陶瓷材料正在以全新的形象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陶瓷材料的研究和開發,也勢必有全新的進步。

如果說陶瓷制作是一種工藝美術,帶有主觀、創意和生活美學;那粘土和釉料就是嚴謹的材料科學瞭,容不得半點矯揉,材料科學的發展伴隨著陶瓷藝術的進步,這是一段從未停歇的過程。生命不息,進化不止。

下一期:泥巴進化史②,進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