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托洛茨基主義?

不明真相的群众 2024-06-11 22:12 12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一、托洛茨基主義

托洛茨基主義是托洛茨基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主義理論應當是創新發展的,不應當由壟斷解釋權的存在,但無論怎樣發展,都不應當偏離核心思想,要堅決的反對修正主義。]堅持獨立的工人運動與階級鬥爭理念,堅持工人階級民主與無產階級專政這兩個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支持蘇聯的民主權利,倡導工人民主和政治自由,反對與帝國主義勢力進行損害國際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治交易,反對秘密外交,主張世界革命。

它有三個有別於其它馬克思主義思想流派的獨特成分:

  • (核心論)不斷革命:主張半殖民半封建國傢必須投入社會主義革命,反對主張首先進行資本主義革命的“階段論”。
  • 政治革命:主張通過政治革命,恢復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傢——蘇聯的工人民主。
  • 過渡綱領:在工人鬥爭中倡議“過渡訴求”,獲得廣泛支持的可能,以在哪怕是非革命的時期對抗資本主義。過渡綱領是作為革命的“最高綱領”,與資本主義下較小改革的“最低綱領”之間的“橋梁”。

與其他馬列思想的共同點:

(一)宣揚超越國傢的世界主義,否認民族特點;

(二)宣揚平均主義的社會主義和革命,主張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切不平等都應該鏟除。

(三)主張爭取社會主義是唯一的鬥爭內容。

(四)向世界輸出革命。


與其他馬列主義思想的不同點:

1.關於革命中心問題:

老托派認為世界革命的中心在歐洲,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傢;而拉丁美洲托派,尤其是博薩達斯派認為:“殖民地革命在世界革命的總過程中始終處於中心地位。”毛澤東對此深表贊許和認同。[從國際共運的經驗來看,在二次世界大戰前,老托派的觀點是正確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階級矛盾與革命主體發展程度是要高於非資本主義國傢的。但二戰後,階級矛盾得到瞭較大的緩和,相較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傢,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傢的民族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革命往往是相結合的,因此矛盾會更突出,這一觀點應當發生變化。]

2.關於農民問題:

老托派認為“農民反動”;而拉丁美洲托派認為,“農民是革命階級的中心和軸心”,認為,農民是當代革命的“領導力量”。[我們應當消滅的是小農的生產方式與上層建築,而並非是小農作為社會人本身,中國的革命實踐已經證明,要依靠農民,解放農民,改造農民,發展農民,而非是單純的把它們作為一個個群消滅。]

3.關於民族資本階層和統一戰線問題:

老托派認為,民族資本階層“都是無產階級的重要敵人”,“必須徹底消滅”,反對與之建立任何形式的統一戰線;而拉丁美洲托派則認為,落後國傢的民族資本階層具有革命的潛力,對這些國傢的民族主義政府給予批判性的支持,可以與之建立統一戰線,並且認為智利的阿連德政府是革命國傢的“樣板”。[用辯證思維來看,拉美托派的理論更切合實際,在一定時期,相較於封建地主階級與官僚買辦階級,落後國傢的民族資產階級是具有革命性的。但在完成民主革命後,應該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4.關於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目標問題:

老托派主張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拉丁美洲托洛斯基主義者認為,應該“建立中南美蘇維埃聯邦”,進行大陸革命,但認為第一步應該先進行反帝的土地革命,認為“土地問題”——–是最重要也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再循序漸進的不斷地向社會主義前進。托洛茨基自視為佈爾什維克列寧主義者、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擁護者,主張建立先鋒隊政黨。托的政治信條與斯大林主義、毛澤東主義有很大的不同,認為有必要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永久革命(或譯不斷革命)。托洛茨基主義因為對國際主義等原則的堅持而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左翼。全世界有數目眾多的團體仍將自己描述為托洛茨基主義者,並自視為堅持瞭托派的傳統,盡管他們對托派有著許多不同的解釋。


斯大林主義者、有社會民主主義背景的人常批判性地使用“托洛茨基主義”一詞,來表示任何一種既反斯大林主義又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

《美國托洛茨基主義史》記載:“托洛茨基主義並不是新的運動、教條,而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恢復和再生,這種恢復和再生在俄國革命和早期的共產國際得到瞭詳細的解釋和演繹。”

二、列寧、斯大林與托洛斯基

托洛茨基從他的永久革命理論出發提倡無產階級革命,認為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未取得徹底成功的國傢(如1917年之前的俄國),無產階級必須永久性地不間斷地堅持社會革命(“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革命)。托洛茨基認為,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傢不可能頂住來自懷有敵意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壓力,除非社會主義革命能夠迅速地在其它國傢展開。列寧及佈爾什維克政黨接受瞭這種理論,並因此將俄國革命看作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佈爾什維克政黨裡的斯大林主義者集團則於1924年吸納瞭"一國社會主義"(socialism in one country)的理論,一方面為與帝國主義國傢接觸創造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則以此攻擊當時領導群體(如托洛茨基)理論的方式,從而提升瞭己方在馬克思主義的地位。

在馬克思主義裡,托洛茨基主義是傾左的。托派贊成在蘇聯實現民主,反對與帝國主義力量接觸,鼓吹掀起跨越歐亞大陸的革命浪潮。 托洛茨基領導的左翼反對派在1920年代的影響力日增,並於1928年被斯大林強力鎮壓。在被鎮壓後,該派仍在蘇聯國內秘密活動。托洛茨基最終流亡海外(土耳其、挪威、墨西哥)。

斯大林運用他在蘇聯的力量,於1928年控制瞭對世界各地共產黨的官僚機構,摧毀瞭這些政黨的作為佈爾什維克主義基礎的黨內民主,並對托派盡力驅逐。反對政黨路線的人,都被貼上托洛茨基主義者、法西斯者的標簽。從托派的觀點來看,共產黨開始支持CPUSA等資本主義政府,並認為斯大林以此來顯示自己並不會威脅到資本主義的規則,同時避免受到諸如十月革命那樣的來自國內力量的威脅。[官僚是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一個結癥,隨著列寧的逝世,盧森堡提出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先鋒隊的變質問題。在斯大林時期變得明顯起來。官僚利益集團的形成,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能取得巨大成就,與斯大林時期的高效官僚系統是分不開的,但隨著官僚集團的腐敗墮落,在意識形態上,保守的修正主義成為主流,這點值得所有共產黨人警醒。毛澤東同志發現瞭這一弊病,提出瞭在社會主義政黨內不斷革命論。]

托洛茨基後期發展瞭他的理論,他認為,蘇聯工人階級國傢已經變成瞭"官僚主義地退化瞭的工人階級國傢" ,他認為,資本傢的政權並沒有重新掌權,列寧領導下的工業國有化和計劃經濟運轉良好。然而,國傢政權已經被官僚主義的科層制度所控制,而這與工人階級的利益是相抵的。托洛茨基為蘇聯辯護,抵制來自帝國主義勢力和來自內部的反革命勢力的攻擊。他還號召在蘇聯內部進行一次政治革命,重建社會主義民主。他說,如果工人階級不從斯大林主義官僚們手中奪回政權,那麼官僚主義就會為瞭自己的利益重建資本主義制度。[蘇聯的解體與現代俄羅斯希拉維克集團的形成恰恰證明瞭這個觀點的正確性]對於大多數的托洛茨基主義者來說,這正是蘇聯在透明化和改革(Glasnost and Perestroika )之後所出現的事實。也有一些人說,某些采取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也導致瞭資本主義的反革命地實現。 托洛茨基在他的書《被背叛的革命》The Revolution Betrayed中描述瞭很多自己對斯大林主義的批評。

1937年,斯大林發動瞭一場針對所有在1917年十月革命中曾經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老佈爾什維克”的政治恐怖主義活動。斯大林還在清洗活動中處決瞭一大批蘇聯的高級將領,包括米卡爾· 圖克哈什維斯基(Mikhail Tukhachevsky )在內,因為這些將領曾經在俄羅斯內戰中受到托洛茨基領導的紅軍的領導。

托洛茨基主義被斯大林主義者成為叛徒; 在西班牙內戰中,如果一個人被蘇聯支持的異議分子( USSR-supported elements)叫做"托洛", "托洛茨基主義者" 或者 "托派分子"的話,這就意味著這個人被暗示是一個法西斯主義的間諜或者破壞分子(agent provocateur)。著名的社會主義作傢喬治·歐威爾( George Orwell),曾經在他的書《向加泰羅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和文章〈不小心說漏瞭西班牙的秘密〉(Spilling the Spanish Beans)中描寫瞭這段歷史。歐威爾寫道,斯大林主義者們不但沒有參與反對法西斯的戰爭,而是通過清剿托洛茨基主義者和從西班牙撤出蘇聯的軍隊,從而讓弗朗哥掌權,給法西斯幫瞭大忙。在他的以俄羅斯革命為原型的寓言小說《動物莊園》中,歐威爾用"雪球"這個角色代表瞭托洛茨基,而用 "拿破侖"的形象代表瞭斯大林。

斯大林將軍隊撤出西班牙,是為瞭跟英國和法國取得和睦的外交關系。他後來還跟希特勒簽署瞭和平條約。很多人認為,正如托洛茨基指出的那樣,斯大林通過出賣俄國革命,保護瞭蘇聯內部的精英階層。

三、 托洛茨基此人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1日),原名列夫·達維多維奇·勃朗施坦,工農紅軍、第四國際的主要締造者,無產階級革命傢、軍事傢、理論傢。

十月革命時,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佈爾什維克)中央政治局委員、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十月革命後,1917年11月-1918年3月任外交人民委員、1918年3月-1925年1月陸海軍人民委員、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19年3月-1927年8月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1917年-1927年俄共/聯共(佈)中央委員,1919年-1926年俄共/聯共(佈)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1926年10月聯共(佈)中央全會決定,撤銷他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職務。1927年1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決定,撤銷他的執行委員職務,同年11月被開除出黨。1929年1月被驅逐出蘇聯。1938年組建第四國際,1940年8月在墨西哥遭暗殺。

托洛茨基提出和完善"不斷革命論"以與斯大林主義的"階段革命論"對立,並且提出發展不平衡原理與斯大林主義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對立。

四、托洛斯基派

簡稱托派,常被不知道的人錯誤的被認為是共產思想裡面的無政府主義者。托派的思想以繼承列寧主義為基礎,是托洛茨基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維護與發展,其不同於斯大林主義對於列寧主義的修改。在本質上,依然堅持著階級鬥爭的理念,依然堅持著工人階級民主與無產階級專政這一達到社會主義方式的理論。當斯大林執政之後,托洛斯基於1927年被流放,1940年被暗殺。幾乎所有的列寧主義的堅持者,十月革命的領導者以及蘇聯的托派人士均於1927年開始被大幅逮捕。此外,任何國傢的斯大林主義者都習慣的把自己的政敵稱作是托派分子,“托派”這個詞在斯大林主義者和毛主義者的眼裡是極左或者極右的象征,同時也是一個諷刺的名詞。而這種嚴重的區分也使得托派分子們覺得異常的光榮,因為他們認為叛變者主動與自己區分,證明自己與他們不是一伍的,同時也證明瞭自己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信徒。與此同時,其他共產政權的托派人士的命運也坎坷。


托洛茨基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由於種種原因,蘇聯中國以及其他國傢的共產黨都將托洛茨基視為主義的異端反派。這對托洛茨基是不公平的,直到1991年,托洛茨基的言論被得到證實,各國無產階級應當加深對托洛茨基主義的研究,站在客觀的角度評價托洛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