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書、禁書,書商暴利黑歷史

二分休止符 2024-06-10 22:24 1次浏览 0 条评论 taohigo.com

咱也不明白,咱也不敢問。在公眾號上沒問題的文章,在我乎就得建議修改。

以下是閹割版,原文請拉至文末。

作為70、80、90後,大概沒人沒讀過盜版書吧?

盜版書的出版史,同時也是書商們的發傢史。行內把新華書店與郵局報刊發行系統稱為“一渠道”,把此外的民間發行渠道稱為“二渠道”。盜版即是來自“二渠道”。

二渠道發展史:

小報與雜志

80年代,一張4開的報紙成本價是3、4分錢,定價卻可以到1角。每賣一張小報,印刷者可凈得2分錢。隻要印發100萬份,就能成為“萬元戶”瞭。

當時人們文化生活貧瘠,內容審查也不是很嚴密,人們可以在小報裡看到香艷故事,刪 等刺激內容,賣100萬份小報成為“萬元戶”並不是難事。

報販們掙瞭錢,於是開始和雜志社合作。

書販們提供資金獲得合法地位,雜志社解決瞭資金不足的問題。以前“小冊子”的內容都是從其他刊物拼接而來,現在甚至有瞭一手稿源。

書販們對市場更敏感,所以雜志也從以前的陽春白雪變得更接地氣。歷史典故,傳奇野史,奇聞逸事,法制案件應有盡有,封面也由小冊子的黑白色變為彩色印刷,印上一個半裸女郎,再配上撩撥的內容提要。雜志賣得自然更好瞭。(刪)

在與雜志社的合作的基礎上,書販們也自然開始瞭與出版社進行書刊號買賣的生意。

當時書販給編輯等人些好處費,便能讓一本有明顯不合規的書得以快速審核通過並出版,甚至即使審過稿的書也可以在印刷過程中私自改寫其內容以供暢銷。

比如與出版社的合同是印刷1萬本書,書販可以多印2萬本,這2萬本就無須與出版社和作者分潤瞭。

以上還是相對比較正規的書販,更有甚者就直接偽造書號出盜版書瞭。

隨著改開,港臺的文學作品也湧入內地。以武俠小說打頭陣。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人的作品,隻要把繁體字改為簡體字,將豎排版改為橫板,便可印刷成書發行瞭,定價甚至高達10元。利潤自然更加可觀。

江西一書販與出版社合作,僅靠印刷《射雕英雄傳》就成為瞭百萬富翁。

不經作者和出版社,書販私自印刷盜版書,利潤就更多瞭。書商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1983年,陳姓書商聽說一成都人手上有一套金庸全集,想將此書弄來印制發行。遂開著“菲亞特”小車到成都,放下一萬塊錢說想收下這套書,然而那人不同意,書商便把小車也送給瞭成都人,才拿到這套書。最終掙回瞭10餘量小車的錢。

與武俠書同步的,港臺的言情小說也開始流行。瓊瑤和三毛是其中的佼佼者。

之後又興起瞭翻譯小說的熱潮。比如歐美的《玫瑰夢》,《銷魂時分》,日本西村壽行的《浴娘》、《陪浴小姐》、《暴虐》等更是火得一塌糊塗。這類翻譯作品大多以色情和暴力為主題。即所謂“西村東來,獸行滿紙”。(《玫瑰夢》引發瞭建國後第一起國傢正式出版社出版XX案)

到瞭80年代末期,幾乎所有題材的書籍,書販們都有涉足。

比如紀實類的xxxxxx刪;

刪;

人體藝術類的《人體素描》、《人體攝影藝術》;

迷信類的《從面相看女人》、《周易預測學》《解夢詞典》;

。。。

還有人重新印制瞭早就被列為禁書的xx 2萬冊。(這書我曾經推薦過,可惜第二天就因違規被刪文處理瞭)

為瞭提高圖書銷量,書商們甚至將根本不具色情內容的《黑色律師》等書撤換內容和封面,包裝為帶顏色的書售賣。

此處刪一段

還有一種促銷手法是把不知名的作品冠以名作傢之名,以促進銷量。甚至搞些文字遊戲,比如這本《九陰九陽》,作者其實是“金庸新”,而這本《丐幫之主》,作者自然也是“古龍新”。類似的作者還有“古龍原”“古龍巨”等。

八九十年代的市場監管環境確實不如現在。88年89年94年等幾乎隔幾年就有大規模的掃黃打非行動,對此類出版盜版書的書販進行瞭一次次的打擊。

但因為暴利,即使到瞭21世紀初,也還是有盜版書的身影。比如這套盜版的哈利波特系列,連《哈利波特與棉花糖》都出版瞭,也不知道內容如何,還挺吸引人的。

近幾年,隨著電商等的發展,盜版書攤少瞭很多。據我個人觀察,盜版書都轉移到某新興電商平臺瞭。

關於這些二渠道的灰色生意、奢靡生活的故事,下次有機會再聊。

end

首發自公眾號:好奇君讀書

原文如下,有刪減: